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民俗艺术的交流与传播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民俗艺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永葆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从传播生态的角度切入对民俗艺术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可拓展民俗艺术理论研究的视阈。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要立足于对民俗艺术生存状态与发展变迁的思考,将传播生态理论运用到民俗艺术各方面的分析中去,研究传播与民俗艺术间的共生、互动关系,进而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民俗艺术传播过程中的生态特色与魅力。这需要从研究对象及意义、研究现状的梳理、研究方法与视点、可行性分析四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俗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社会和历史的方方面面;它像一座大山,包容着愚昧的糟粕和文明的精华;它像堆积丰厚的地层,富含优秀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民俗是政治文明的上源,是道德礼法的初范;民俗是文学生命的源泉,是艺术诞生的母体;民俗与史学唇齿相依,民俗与考古连体难分;民俗分娩了宗教,孕育了语言和文字.但是,对于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民俗,需要认真梳理和扬弃.  相似文献   

3.
刘咏琴 《寻根》2022,(2):108-111
民俗学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类文化历史,也有"民"的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民俗的目光也转移到都市中来.都市民俗活动的空间位置构建于都市之中,其研究不能脱离"民"这一主体,也离不开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民俗自身的运行规律以及出现发展的动因也是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涉及到当下我国文艺创作生态的低劣化问题,而凸显在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生态低劣化的症结就在于"唯票房论"。事实上,屡被诟病的国产电影工业化生产规模扩张与艺术精神丧失的悖论不仅仅关涉电影创作生态、传播与接受生态、批评生态及整个电影生产生态出现的问题,还关涉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不完善的现状导致电影收益方式过分依赖于单一票房收入致使电影制作和生产"唯票房论"的滥觞,这是国内电影生产工业化进程还未完善所造成的。如何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纯的"票房至上"走向多元的后电影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这是当下国产电影亟待解决的命题。好莱坞电影《阿凡达》以其无与伦比的3D技术、非凡震撼的声画奇观、深切的人文关怀、高扬的生态哲学,充盈的艺术审美以及多元的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成为当下工业化原则与艺术精神重构与共融的完美典范,对完善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有着普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京西古道传统民居雕饰艺术有着深厚的民俗内涵、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京津冀地区传统民居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北方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建筑形式、民俗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京西古道传统民居雕饰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京西古道的传统民居文化,为进一步保护京西古道的文化遗存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各地"老鼠娶亲"简介"老鼠娶亲"也称"老鼠嫁女""老鼠娶媳妇",是以老鼠为主角的民间故事与民俗艺术,"据统计,它覆盖我国19个省(市)100多个县市","并且多流传于我国古代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谢昌一:《老鼠娶亲的民俗和艺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因其跨省市众  相似文献   

7.
正佛教传入之初,为适应汉地民俗、方便传播,于是在宣传方面依附于黄老之说,故而当时有"佛老等同,佛老不分"的局面。后来,佛道之间在理论和教义方面经常相互仿效、相互影响,但两教有时也会为争夺宗教、政治地位而斗争,这种现象始终贯穿于佛道两教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相比佛教而言,道教之优势在于同民间传统文化存在着诸多关联,故而历史上,道教屡屡以"华夏正统"自居,而视佛教为"夷狄之教",这也是佛道之争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8.
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方立天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不仅对我国的伦理道德、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给予了影响和渗透,而且与各类民俗也有着广泛的联系,甚至有的民俗简直就是中土与印度佛教的混血儿。正是随着佛教的流传,我国的民风民俗在不断充实、变化,佛教气息、佛...  相似文献   

9.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已有 70年了。 70年间尤其是近 2 0年来 ,由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推动 ,使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族属、地域和迁徙 ,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 ,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 ,宗教 ,艺术 ,科技等等。同时 ,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分歧。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 ,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内涵、主要成果与分歧予以了分析论述 ,并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路》(2006)是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后继者"的科马克·麦卡锡(1933—)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通过一对父子面对被灾难毁灭的家园而南迁的旅途经历,展现了灾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态破坏给予人的警示,人性的善恶是作品探讨的重要内容。而小说在叙事方面,通过运用一些独特的电影元素和电影叙事艺术,如蒙太奇、画面、色彩等,来表现小说深厚的主题思想,体现了麦卡锡独特的艺术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工作。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北丝绸之路"及"大运河"的申遗成功,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热度持续升温。保护并利用好这类集自然与文化资源、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遗产,对串联区域、整合资源、再现历史上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地区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线性文化遗产概念和研究进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茶马古道"雅安段遗产作为实地调研对象,对其遗产内容和保护与利用现状做相应的解读,并综合诸多建议模式,最终形成5个层次统摄下的保护与利用方案,亦对现阶段"茶马古道"雅安段文化景观的打造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一糕印、饼印、粿印形制各异、工艺精美,是颇为珍贵的民间艺术创作和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闽台两地的饮食文化,也反映两地的习俗信仰、节庆生活;同时也显现出艺术与生活结合为一体的传统风俗,在福建、台湾等地年节婚庆、敬神祭祖等传统民俗活动中都有广泛的传播。木制糕饼粿印模以雕刻的手法制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中国文人精神"如同传统的欧洲宗教精神,是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花鸟画是传统中国文人"主体精神"的艺术表现,与世界上其他画种相比,发生最早、成熟最晚、突破最难.本文应用美术原理和方法,通过艺术的分析与取舍,探讨其元素及艺术特点,综合剖析其艺术本质,折射艺术思维的"中国文人精神".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16,(3)
正潮州木雕是明清时盛行于粤东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广泛应用在建筑装饰、礼祭游神、家具以及案头摆设上,曾经在潮州人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所有享有盛名的潮州特色的民俗艺术中,潮州木雕是最能反映潮州文化的地域特征,包含更多潮州社会观念的文化载体,也是深深打上"潮州人"印记的民俗事象。它不仅仅是静态的"历史的遗留物",在其  相似文献   

15.
羌族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变迁,以"瓦尔俄足"节为代表的羌族传统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面临如下困境:代际传承与传播陷入危机;传承与传播所需的基础设施及资源社区可及性低;传播效果较弱;外界对羌族节庆文化的本真性带来一些干扰。在多次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如下对策:维护节庆文化代际传承与传播链及其文化生态;加强节庆文化传承与传播所需基础设施、文化资源及学术研究成果的社区可及性建设;通过扩大节日文化传承人和传播参与人数的规模,拓展节庆活动覆盖面及其功能和文化内涵来提升节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效果;同时注重节庆文化的本真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发现这些书信的收获确实超过了我根据15年来对玛丽·雪莱的研究、思索和讲授有关她的课程之后有所了解的推测。”美国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兼文学教授贝蒂·贝内特去年元旦抵达澳大利亚,寻求玛丽·雪莱的生活和思想方面的新线索后这样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9-81
2011年,上海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学研究在多方面展开了学术探讨。在民间文学方面,田兆元发表的两篇关于神话研究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神话的构成系统与民俗行为叙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从口头神话、书面神话、画像、雕塑、舞蹈等方面分析了神话所蕴含的民俗学意义。提出神话是口头表述、书面表述、物态呈现及其民俗仪式展演的综合整体,神话的民俗学研究除了重视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形式、图像等物态形式,更要注重对于民俗仪式行为的叙述考察,从而达到对于神话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孔子学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强对这一文化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尤其是研究其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跨文化交际中"第三文化"理论的研究,该理论也能反哺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新版神话川剧《望娘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给观众带来诸多艺术美的体验。本文主要从雅俗共赏的语言美、博采众长的艺术表现美、艺术创作的空白美、宁死抗争的悲剧美、朴实无华的人性美等方面分析、总结该剧艺术美的表现,帮助理解欣赏该剧,探寻该剧对传承振兴川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绘画创作过程,是使无生命的自然物溶心、主体无形的"情"铸形,形成心物一体、情景交融的意象。绘画创作是一个完整的意象思维过程,涉及到绘画意象的发生、形成和传达三个阶段。明代中期画论家绘画意象创构思想有其特点,在绘画意象发生上,主张绘画意象是心物适然相遇的物我冥合、是主体受对象"感兴"触动的神会心得,突显主体审美感知在绘画意象发生中的基础意义;在绘画意象孕育形成上,主张"外静内定"观,突显绘画意象与画家"性情"的本源性关联,强调画家"士气"与"博古"修养对绘画意象创构的作用;在绘画意象传达上,主张画家"即兴"作画,突显绘画意象创构的灵动自由和不受羁勒。明代中期绘画意象创构思想,较比于明代前期重"教化"与"师造化"观,表现出重"墨戏"与"师心源"的转向;相较于元代文人画重"寄兴"一路,表现出对体物象形的强调和世俗趣味的留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