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张驰 《教育与职业》2006,(32):100-101
通过揭示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在现代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本元文化”特质,可为现代艺术设计全面提供传统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美学,构建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仁、礼、天的美学文化内涵,而中国传统的“士”阶层,则是体现儒家美学文化内涵的社会主体。但中国美学文化内涵的构建,不只有文人阶层为主的社会群体,还有以农民、平民为主的社会群体。傩戏作为扎根于普通民众的仪式戏剧,在体现中国美学文化当中的共性元素之外,也因与农民、平民的紧密关联,体现出与其生活实践紧密相关的“礼”“善”审美观。它也许没有那么诗意、那么崇高,但却质朴、真实地体现了中国社会普通群体的为人处世、待客接物的人生审美实践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明的宗旨是重所学知识的现实实践价值,因此中国传统文明形态具有实践价值,因此右国传统文明形态具有“学而优则先”的特性。这种特性造就了中国的文化基准层次结构:在“政治本位”制度下表现为“学而优则仕”,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推动力;在“经济本位”制度下则体现为“学而优则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中国应以“则优则先”的传统文化为基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就影响《文心雕龙》的传统文化诸因素来看,史官文化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史官文化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主要有史官文化的“圣”的观念;“报本反始”的观念和“述而不作”的观念等层面。而《文心雕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史官文化的这些因素,正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莫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8,(11):F0004-F0004
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是不是中国传统?正如问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不是法国传统一样.传统是在创造中发展的,“鸟巢”是中国建筑传统的发展.只有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人才有气魄追求这样的发展.“鸟巢”是国外建筑师为主与中国设计师共同设计的,大胆创新,包括融入若干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修辞技法到审美体验的过程。“兴”作为心物对应关系中主体的审美心理状态,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传统心理结构。“兴”体现了传统诗歌文化的基本美学精神和原则,具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芳 《华章》2013,(2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民族之林自成一格,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具有一种“生命意蕴”和“美感文化”。意境理论是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民族最高审美理想的体现,即在今天世界文化的范围内,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艺境界论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现代裂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与现代在20世纪中国有着持续百年的长期冲突,20世纪文艺境界论集中体现了这一文化冲突,可以作为反思百年文化冲突的切入点。“治心以有内心”是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传统的“传统性”,它所体现的是“以心体天地之心”、“赞天地之化育”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古代的价值取向截然相反,西方现代性在线性时间观主导下,凭借科学技术力量控制自然而打破了自然节奏;同时,资本逻辑成为整个生活的支配性逻辑,其力量渗透到世界各地区。面对现代性的强大冲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艺境界论传统发生了现代裂变,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经历了一个“蜕变”、“断裂”与“复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科学传统与文化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传统与西方科学传统有着不同的体现,前者以《周易》的象数、义理统一的理论体系为出发点,是一个以整体性为基点的有机功能性理论体系;后者则以哲学“原子论”为理论基础。中国的“整体论”思想对中国科学传统的构建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在建设以文化观念的更新与变革为核心的文化重构这一系统工程时,克服“整体论”的某些局限性,汲取“原子论”的合理因素,确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体的人类文化互补论,不但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依据,也是创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奠定新的价值系统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体现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在日常生活领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诉求点应该落实在习俗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日常生活比较发达的特征,弘扬民俗文化,展现民间文化精品;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承继人际交往的中国特色;建设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礼仪。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简称"特色理论")饱含着马列主义文化、西方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军旅文化的丰富内涵.由邓小平创立的"特色理论",内含着马列主义文化、西方企业文化的底蕴;由江泽民发展的邓小平特色理论,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由胡锦涛完善的邓小平理论,内含着中国军旅文化的底蕴.饱含文化底蕴的"特色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良思想,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和反映,并深深地影响了他,成为他能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思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于邓小平,起作用的是中国文化的实践理性、实事求是精神;邓小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原理的高度看待实事求是的,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的新哲学世界观;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是包含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科学观、主体论、发展观、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等方面思想的哲学理论体系;在整个邓小平理论中深藏着邓小平的哲学智慧。遍观当代中国各种哲学理论,只有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才是成功地反思、表征、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哲学理论;邓小平理论能够整合、统领当代中国多元文化;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将代表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竞争中夺取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历史必然。中国先进文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体现中国文化的时代风貌,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脉相承,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营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民族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民族理论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民族理论的剔除与汲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及主政大西南时期民族实践工作的总结与提炼;对“文革”期间民族工作及原苏联列宁后时代民族工作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出现了两次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浓厚的民族性和鲜明时代性的统一。其中,邓小平理论的民族性表现在理论的独创性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上;它的时代性体现在对时代主题变化的敏感和对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回应上。邓小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实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统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思维方式最主要、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二是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邓小平的思维方式不仅承袭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最显著特点——整体性,即系统性,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他的系统性思维特性得到加深、提升和科学化。这一思维特性在邓小平发展观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西方政治哲学研究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日益深化,由此而引起对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思考,使得人们不能不重视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文章主要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状况的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邓小平政治哲学探索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执政党党风建设理论,其形成和发展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风建设思想是邓小平执政党党风建设理论的根本理论来源;毛泽东的党风建设思想是邓小平执政党党风建设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邓小平执政党党风建设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给当代中国设计的是全新的观代性社会化蓝图,现代民族国家的艺政策建构实践,才是邓小平艺理论最有生命力的所在。只有提升到化哲学的抽象理性层面,才能真正认清中国新时期艺政策的巨大历史性转变的特点及其深远的化意义,才能真正领会邓小平艺政策思想的化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