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通管理软件中图书流失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管理软件中图书流失的控制杨士成(江苏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计算机已普遍应用于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中。手工方式下,读者借书是以读者签署的一系列卡片为借书凭证,杜绝图书流失是通过卡片的严格管理来实现的。计算机应用于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后,读者借书则是由计...  相似文献   

2.
图书附盘的流通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图书附盘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著录、流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图书为根本,科学著录,利用虚拟光驱技术 实现网络流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图书价格关乎出版产业链的运转和利益协调。日本关于图书定价的转售价格维持制度规定出版社制定图书价格,经销商和书店需采取统一价格进行售卖,有效避免了日本图书价格的恶性竞争。该制度存续的运行逻辑包括图书作为商品的独特性、图书流通构造的经济性以及图书传承与保护文化的文化性等。我国图书价格立法应明确图书在文化层面的特殊属性,保障图书流通链条中多方主体的利益,坚持可持续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王体 《编辑之友》2011,(4):37-39
通俗地讲,出版社应收账款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图书经销商已经收到出版社销售出的图书,而出版社也已经向图书经销商开出发票,并确认了营业收入,但未结算的款项。另一种是出版社主发或按照图书经销商订单发出的图书,而未结算的款项。这两项加起来,也就是出版社应向经销商结算而未结算的所有款项。既然有未结算的应收账款,那就有风险存在。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这已经成为出版社面对图书市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米戎 《中国编辑》2007,(3):26-28
新年伊始,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宣布把2007年定为“全国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出版管理部门对图书质量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对出版社来讲,“图书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应该成为从业人员的共识。本文所指图书质量检查工作是指图书在完成加工、校对生产流程后走向流通之前所做的质检工作,是图书生产过程中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图书质量监控要“关口前移”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皮胜 《出版视野》2004,(5):13-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各高校招生规模迅猛发展,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催生着一个巨大的教育消费市场。教材从出版到发行、流通,目前已成为出版社、经销商灸手可热的一块大蛋糕。尤其,在教材分销市场更是引发了空前的激烈竞争。全国80多家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长期以来为高校教学科研作  相似文献   

7.
图情 《出版参考》2006,(4X):23-23
一二月份是教辅图书销售的黄金周期,图书的流通销售领域,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教辅图书销售,而无暇顾及其他图书的销售。各个出版社在每年的头两个月,都把精力放在了效益更好的教辅图书上。即使不出版教辅图书的出版社,也因为担心这段时间出版图书得不到销售终端的重视,所以把重点图书放到教辅图书的销售周期以后。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各家出版社在发行图书时,与新华书店或图书经销商之间一般都采用先发书后付款的交易方式.为了真实地反映出版社图书的整体销售情况,出版社对于上述的销售业务作会计账务处理时要先记入"应收账款"账户,待书款到位后再予以冲销,转入"银行存款"账户.  相似文献   

9.
安华 《出版经济》2001,(3):56-57
美国出版商认为,图书销售是出版全过程的最后一个关键部分,销售的基本目标是促成顾客购买出版社的书及相关产品和服务,完成营业和利润计划,实现出版社的理想。同时,图书销售是出版社面临许多问题中最困难最棘手的一个课题,因为每年有数万种新书上市,加上再版书,市场流通不下百  相似文献   

10.
叶亚丽 《出版广角》2013,(22):46-47
虽然各种销售渠道在形式上有诸多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零售模式之下,将图书这种商品用最快的时间销售出去,以期实现出版社利益的最大化。一、零售模式概述1.零售模式的概念零售模式是一种和批发相对的商品销售方式。零售模式是当下市场经济当中各种商品实现生产交换分配利用的最简单的销售方式之一。当经销商从商品生产加工厂购买各种商品之时,作为自己不是直接商品实际使用者来说,这种模式的商品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流通不是零售模式下商品之间的流通,而是批  相似文献   

11.
图书质量关乎出版社的生存发展,需要出版社各个部门和图书出版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出版部作为出版社内部与出版社外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全面掌握出版物制作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情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协调性和专业性。在工作实践中,出版部要发挥组织协调、保障服务、成本控制和监督管理四大主要职能,消弭出版物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管理“真空地带”,实现出版社经营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优化藏书采访工作和流通管理,实现对藏书采访、藏书总量和结构等状况适时监测、评估、调控等的标准化管理。[方法/过程] 通过对H类指数中的H指数、A指数和G指数相关性、变异性和适应性分析,遴选适用于图书流通数据分析的A指数,并根据帕累托定律采用A指数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2014-2018年的前20%的图书流通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平均A指数对中图法一级类目与读者性别、读者专业、读者年级以及图书出版社、图书出版年、单位等数据统计分析具有较理想的表现,能够更全面、准确地遴选核心读者群、核心出版者和核心出版年;同时发现,布拉德福定律不仅能够应用于期刊管理,而且能够应用于藏书管理。本文研究能够为探索H类指数分析高校图书馆藏书流通数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图书营销体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图书营销体系指的是,图书由出版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促使图书商品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由长短不同、宽窄不一的发行渠道组合在一起的一个网络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出版社的各种图书能够不停地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从而完成全部图书由出版社经流通进入读者消费的全过程.如果整个渠道环节中有某个中间商或其他中介机构不履行职责,整个渠道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因此出版社在将图书投入流通领域时,面临着两个基本决策:第一个决策就是选择渠道结构,即渠道的长短、宽窄结构,进行市场布局.第二个决策是选择协调渠道活动的管理模式.一个出版社拥有了一个完善成熟的分销网络,就等于拥有了决胜文化市场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4.
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已经成为各个出版社追求的目标。而图书出版的高质量、高效益取决于高效的管理。图书出版是系统工程,在出版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出版社的综合竞争力并提高效益。目前,许多出版社尝试或开始实施项目管理和ERP。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因损书、丢失图书而赔偿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些书一般是读者比较喜欢、借阅率较高的图书。赔偿后的图书的补做工作按常规是由采编部处理后才能上架。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赔偿的书不能及时上架流通,影响了读者的借阅及资源的共享。为了提高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减轻采编部的工作负担,本人认为以下方法能较快捷的将赔偿的图书补做后再与读者见面。1 读者赔偿的书一般由于损毁和丢失不能再流通的,并且按要求所赔的书的内容、作者、出版社要一样,价格不低于原书价。所以补做时只要用上原书的财产号、条形码和索书号可…  相似文献   

16.
在图书流通管理过程中,一般认为读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称为拒借。拒借率的高低是评价图书馆的藏书质量,衡量图书馆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图书经销商是出版社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但图书经销商构成复杂,有信誉好坏、规模大小、销售能力强弱等差异;图书经销商还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对出版社的经营效益、竞争实力和经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就要求出版社细化营销工作,强化对图书经销商的管理,不断优化图书经销商的结构,以建立优质的销售网络,降低经营风险。图书分销市场对外资的开放,图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要求出版社加强对图书经销商的管理。出版社对图书经销商的管理,主要包括图书经销商的选择、分类分级管理、对图书经销商的激励、发行折扣管理、库存管理、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图书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往往滞后于其实物的形成过程。图书已经销售,实际成本无法按时结转,这是一个通病。主要原因是多数出版社没有自己的印刷厂,将图书印制业务委托给其他印刷厂进行加工。由于图书印制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以及时间和银根的松紧、地理和环境的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图书成本费用的按时归集。近年来出版业加大了深化改革的力度,管理层次和经营模式趋  相似文献   

19.
王庚梅 《中国出版》2012,(11):30-30
书号亦即图书标识符,是用来标识图书,以便于图书的检索、流通、统计以及管理的符号。我国目前使用的图书标识符主要是中国标准书号和全国统一书号。我国从1956年开始实施全国统一书号,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图书标识符的国家。全国统一书号是由分类号、出版社号和此书在该社出版时的种次号三部分组成的。具体结构为:分类号·出版社号·种次号。分类号是指图书的学科分类,出版社号是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为每一个出版单位分配的由数字组成的唯一的代码,种次号是指同一出版社、同一类别的书。  相似文献   

20.
曹巍 《现代出版》2006,(3):57-59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图书质量管理机制,规范图书出版秩序,提高大学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水平,增强质量意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大学版协主办、北京时代圣典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06年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工作研讨会于7月27日在北京召开。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来自全国60多所出版社的9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王英利、质检处处长于青,教育部社科司出版管理处处长魏小波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会议由大学版协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李家强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