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逋的隐逸是内心的归隐,是心灵的自由和淡泊,而不是割断与世事的一切联系。他的酬唱赠答诗和送别诗数量颇多,几占其诗作总量的一半。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悠然自得的生命本真状态、待人的热情与真诚,以及对历史、现实的思考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嵇康与阮侃的赠答送别诗是嵇康赠别、阮侃答赠的一组诗歌,二者均借历史人物寄寓思想意蕴,慨叹别易会难的离情,切磋祛累养气的玄理,从养生之道及咏史抒怀角度透视出魏晋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3.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工诗善画,所著《鸡肋集》共收录了二十余首题画诗,其题画诗不仅对画面作了生动传神的描绘,也借诗抒怀言志,而自画自题的题画诗卓有特色。晁补之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匠心巧运,事诗如画,使得其题画诗与绘画作品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4.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所著<竹隐畸士集>中存世之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赠答诗、戏谑诗、羁旅行役诗、送别诗、挽诗几类,展现出其坎坷多艰的人生历程和徘徊于仕隐之间的矛盾复杂心情.  相似文献   

5.
魏晋是送别诗趋向成熟的时期,是六朝送别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对六朝乃至唐宋送别诗有很强的示范意义。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示范性,表现为形式上采用多章结构与组诗结构;题材示范性,表现为内容上大量以公宴、赠答、玄言等题材抒别;动机典型性,从应制与集体赋作导致大量的同题赋别现象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陈子昂送别诗跳出前代送别诗有送别之名而无送别之实的俗套,诗歌所抒送别之情全是诗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一扫前代送别诗歌聚少离多、人生无常的悲伤基调,风格昂扬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赠答诗与特定的对象相应,具有正式场合的社交应酬、精神世界的沟通共鸣和诗歌领域的交流切磋三种不同性质。通过赠答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作为官员、隐士、居士和诗人的不同身份,可以看到王维内心在身份选择和认同上的困扰。赠答诗反映了王维性格中动和静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张耒和晁补之以唱酬赠答的方式抒发情怀,表达情谊,交流思想,展现了一种真实而丰富的交谊生活状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各自诗作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9.
谢氏诗群是南北朝诗坛上创作力量雄厚的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宋齐诗风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他们在创作中有意加强了自然景物描写的力度,加重了内心情感抒写的厚度,使赠答、送别、山水等诗出现了新的艺术气象和风格,完成了由玄理向抒情的转变。二是克服了大明泰始追求形式,用典繁密的弊端,在增大写景力度抒情厚度之同时,以清新的语言,俊美的秀句,完成了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转变。  相似文献   

10.
赠别诗所表现的内容,顾名思义,是临别所赠,因而它有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创作群体,但是对它的界定问题历来比较模糊。赠与别二者必须同时具备,并与相关的其他题材区分开来,如送别诗、赠答诗、酬赠诗,与赠别诗既相包容又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韦应物以其山水田园诗在唐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但其诗集中有一定数量的送别诗。文章从韦应物送别诗的送别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入手分析韦应物的送别诗,从而使读者更深层次地认识韦应物的这一诗歌体裁。  相似文献   

12.
石铭吾与侯节、刘仲英等一道私淑“同光魁杰”陈衍,又与饶锷、杨光祖等潮汕诗家结壬社,诗酒目和,并继饶锷之后任第二任社长,对晚近潮汕诗坛的多元化探索起到了关键作用.石铭吾终其一生研读杜诗,以为诗学底色,进而遵奉宋诗派与同光体,又能自具面目.但凡歌哭国殇、关心民瘼、体味生命、游览风景、送别亲朋、赏析字画等等,皆深挚沉着,音节弘亮,使人味之亹亹不倦,颇可觇近世潮汕诗坛风气转移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1977—2007),学界对王昌龄诗歌的研究,可谓成绩斐然。不仅研究者众多,研究成果繁富,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了明显的深进和拓展。就其诗歌的体裁而言,研究者视点主要集中在七言绝句和五言古诗上;就其内容而言,则多着力于边塞诗、送别诗、官怨诗等三大题材上。梳理近三十年王昌龄诗歌的研究概况,不仅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诗作提供借鉴,而且可为今后更深入研究诗人及其诗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爱鹤,视鹤为老伴,为知音,留下了很多轶事和诗篇,表达了对鹤的深情与自由之趣。白居易的咏鹤诗为唐代之冠,诗中的鹤意象内涵丰富,表现了他对生存状况的思索和对生命的慨叹;同时,诗人也以鹤来寓意自由的人格和闲适的心境。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的送别诗绘出了诗人特殊的人生轨迹,凸显了他独特的审美心灵品格与人生境界,具有丰富独特的审美内涵——高洁、豁朗的人格美,婉曲、深致的构思美和雄厚、遒劲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8.
晚唐五代时著名湘籍诗僧齐己禅师是湖南茶文化史上一位值得述及的人物。他撰写有茶诗21首。本文根据齐己所撰茶诗,对其从品味湘茶之中所获得的诸多茶禅感悟,以及与诸多禅友、茶友的交往情谊进行论述;并对产于湖湘的唐代名茶"岳茶"和"灉湖含膏"茶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9.
元代回回人萨都剌的诗作具有民族本色,其游历经商的生活经历使得诗作中亦有对于游的描写,然不同于李白游侠和庄子之游,实质还是近于少数民族的游牧,也即为生计而游,而作为用汉语创作的诗人,萨都剌的诗作又有着明显的少数民族学作汉人诗的特点。本色与模拟的交融,学效汉族诗人,诗律的尚未成熟,思想感情中的儒家内容和形式风格上的民族痕迹,这些构成了萨都刺诗歌的整体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晚唐女冠诗人李冶和鱼玄机虽然出身背景和时代大致相同,也同样有着丰富的感情经历和众多的异性诗友,创作了不少情爱诗与酬唱诗,但是由于她们的人生经历不同,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她们诗作的意境并不完全相似。情爱诗,鱼玄机多爱欲求托身,李冶多伤感求真情;酬唱诗,李冶多友情与明志,鱼玄机则多暧昧与诱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