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屈原所创作的屈赋文化对毛泽东诗词的创作风格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艺术风格的影响,毛泽东诗词继承和发展了屈赋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二是诗歌意象的影响,毛泽东诗词借鉴了屈赋文化中的诗歌意象;三是诗歌语言特色的影响,毛泽东诗词继承了屈赋文化中描绘湘楚地方风物特征的诗歌语言特色。可以说,毛泽东诗词通过对屈赋文化的继承和超越,成为20世纪中国古典诗词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屈赋篇制宏伟,风格独特,它所含的丰富内蕴成了历代诗人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由于屈原生于楚国,屈赋产于南方,因而屈赋是来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还是在必然具有南方部分特色的同时又对中原文化作了充分吸收?这成了探讨屈赋成因及特色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屈赋研究史看,自汉代至清末一直延续着屈赋是否继承了经书传统,是否具有儒家思想的争论①。清末民初,刘  相似文献   

3.
王平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3):22-23,11
“屈赋”是中国北方文化与处于南方楚地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当时楚国人采取了谦虚、广纳博采的文化精神,使文化交融发生在楚国地区,文化交隔所在地往往是新文化成果产生的地区,“屈赋”作者屈原正是及时地把握了这个时机,结合楚地民歌特色,吸纳中国北方文化精神,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巨制-“屈赋”。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就屹立于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一 屈赋焕发着珣丽的浪漫色彩,这在学术界是已成为定论,许多学者对屈赋神话传说的讨论也以此为当然出发点。但如果认为屈赋仅仅就是所谓南方“巫文化”的代表,甚至得出屈原是南方土著,是苗族作家的结论,却又未免引申归谬。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屈赋的浓郁色彩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应当多层次、多角度地加以探讨。既要看到其中的南方地域特色,更加需要注意其中北方华夏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没有显微镜的时代,竟然有人能提出一个关于原子的学说,这位神奇的人物便是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于公元前460年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阿布德拉,年轻的时候,他是一个知识的狂热追求者,他曾经到过埃及、巴比伦、波斯,最远甚至到了印度,一路上,  相似文献   

7.
《屈骚探幽》是赵逵夫先生十几年来呕心屈赋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成果。如果说他的《屈原与他的时代》一书主要是从文献学角度对屈原的世系、行踪、思想、主张、创作、交游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方位考察的话,那么,《屈骚探幽》则主要是从文艺学、美学、阐释学的角度对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作了立体式探索。  相似文献   

8.
希腊化的贡献希腊化时代最伟大的贡献是希腊文化遍及古代东方和新起的罗马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在东方,亚历山大及其继任者建立的城市成为把希腊化文化从爱琴海传播到印度的代理人。有文化的亚洲人学习希腊语以加速贸易并能阅读希腊文学作品。在巴勒斯坦南部地区,犹太上层阶级建立了希腊剧院和健身房并采用了希腊的语言、服装和姓名。  相似文献   

9.
屈赋中的原始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楚巫术文化是原始宗教的表现,残存着许多原始思维的影子。楚国这种国有文化对屈原有着深层的影响。从屈赋的内容及比兴的手法中,我们都可找到原始审美意识的遗存。  相似文献   

10.
一、屈原再次南行的事迹从古以来的楚辞研究者,都以为屈原南行入湘只有一次,并且大多与顷襄王怒迁屈原于江南纠缠在一起,因此,对屈原行踪的叙述,对屈赋写作时地的判断,以及对屈赋的解说,问题很多。如果从屈赋中去探索,就可发现,屈原一生中有两次南行入湘,即初次南行与再次南行。本文所探考的是再次南行。所谓南行,是从大体说的,因湘南在郢都之南,故说南行。《涉江》确凿地记述了屈原再次南行的事迹,是屈原再次南行的主要记录。《涉江》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理想和审美理想,并以其雄伟的气质、华贵的格调、炽热而深沉的情感、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创造了琦玮诡谲、绚丽多姿的艺术美,经久不息地熏陶和震荡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永不衰竭的惊奇、感奋和美的享受。屈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爱国者和独特审美情趣的诗人。只有正确理解和评价屈赋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屈赋的思想意义和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真实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外来词入手,探讨分析历史上中亚文化、印度佛教文化与近现代欧洲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和汉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传播,进一步印证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在语言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古今文明(10)     
希腊化的贡献希腊化时代最伟大的贡献是希腊文化遍及古代东方和新起的罗马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在东方,亚历山大及其继任者建立的城市成为把希腊化文化从爱琴海传播到印度的代理人。有文化的亚洲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20,(4):66-79
在屈赋中涉及橘的作品只有一篇《橘颂》,然而《橘颂》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橘颂》创作于屈原的青年时期,而橘树的意象却贯穿在屈原的一生之中。杜甫是受屈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人生经历与橘树有关。在杜诗中有大量作品涉及到橘树和橘子,杜甫热爱屈原的《橘颂》,并从中吸取力量,建构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屈原《橘颂》和杜甫《病橘》都具有文类学的研究价值。在杜甫的文学批评观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风骚共推激"。杜甫学习屈原而得诗歌之正,法国批评家狄德罗创造了正剧,杜甫创造了正诗。屈原和杜甫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人格典范。研究屈赋与杜诗有助于中华民族确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昂首阔步迈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关于屈原被放逐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保存下来的材料较少,所说多所推断,犹治丝而益棼,故其被放的次数、时间等问题,都有较大的分歧。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对研究屈原及其作品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楚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根据有关的历史记载和资料,对照屈赋所云,对这些问题重作初步考辨。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八至三世纪)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文化成就焕发异采的时期。大体同时,在印度、在希腊,也曾有过一个类似的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怎样认识这样一次异地同时发生的文化飞跃或突破现象呢?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这时在中国、印度、希腊等地首次出现了许多哲学家,人类开始有了对自身的反省,其精神的潜力遂得以充分展开,因而为人类的历史带来了一次突破性进展。由于这一时期在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性的转捩作用,他称之为“轴心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就屹立于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竞争中不免落后,但中国文明形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结构,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并未消失。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传统文化都曾为、正为丰富人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古巴比伦,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约在公元前402年她就发展成为奴隶制国家。美丽富饶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林木葱茏,雨水充沛,沃野千里,充裕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古巴比伦城的建筑曾被希腊人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在世纪之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现阶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显得迫切。首先,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克服民族虚无和民族自卑心理的有效手段。古代文化有五大文化系统,即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及古代中国,这些古文化中,唯有中国文化从来没有被外族打断而延续至今。历史上,中华文明或是单一民族内部自我调节,或是把外来民族文化同化,其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载物厚德、兼容并…  相似文献   

20.
我承认,希腊人的文化很对我的胃口。我喜欢他们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与艺术。由于石头上的文化保留得最久,所以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埃及人、玛雅人、巴比伦人以及我们中国人,在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这些深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