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迹 《新闻知识》2006,(9):53-56
众所周知,媒介经济是一种影响力经济,媒体是制造影响力的机器,中国传媒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收视率或发行量之争上升到“影响力”竞争的层面。影响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策略的竞争。媒介产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除了满足受众的共同需求,还要加上足以让受众付费购买的价值感,即差别利益,或差异化特色。中国传媒在传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传媒业已进入集团化发展时代,但中国传媒集团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实力,赢得规模竞争优势,实现做大做强目标,是中国传媒集团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而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依赖核心竞争力来实现。本文结合我国传媒业的实践,阐述了中国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中国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处在改革进程中的中国传媒,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应该有一种新的思路,不能一味多元化、集团化,做简单的加法。在对媒体自身的优劣势进行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地做减法,把媒体内部的职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竞争优势的业务上,那些媒体没有资源优势,对媒体的盈利和竞争无帮  相似文献   

4.
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化演进开始,笔者就对已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传媒业的有效性抱有怀疑.例如,从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单兵作战的传媒面对集团化的传媒往往处于劣势,因为集团化所形成的交叉支持往往会使得集团旗下的传媒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中国传媒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传媒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新媒体的不断加入使传媒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的重围中寻求新的发展,中国传媒业开始寻求新的经营发展突破口。“事件营销”这种现代营销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传媒企业所采用,它以传播广泛、成本低廉、收效迅速、效益明显而倍受青睐。本文从传媒事件营销的缘来入手,分析其模式和优势,探索其成功奥秘,为传媒企业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提供借鉴,使传媒企业少走弯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柳剑能 《传媒》2017,(23):20-22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当前,中国正处在媒体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采编运营能力的全媒型、专家型领军人才,事关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7.
张海英 《今传媒》2011,(8):66-67
最近几年,中国传媒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传媒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新媒体的不断加入使传媒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的重围中寻求新的发展,中国传媒业开始寻求新的经营发展突破口。"事件营销"这种现代营销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传媒企业所采用,它以传播广泛、成本低廉、收效迅速、效益明显而倍受青睐。本文从传媒事件营销的缘来入手,分析其模式和优势,探索其成功奥秘,为传媒企业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提供借鉴,使传媒企业少走弯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方亚平 《新闻世界》2008,(8):108-109
由中国社科院推出的《2007: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认为“中国传媒业的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原因就在于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9.
竞争情报与企业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企业管理过程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识别,阐述竞争情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竞争情报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不老的传说     
史东辉 《传媒》2006,(8):55-5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被纳入了通过竞争谋取生存和发展的轨道.传媒业也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而进入了一个竞争力制胜的崭新时代.正因为如此,增强中国传媒业的国际竞争力,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前业内的一大共识.  相似文献   

11.
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化演进开始,笔者就对已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传媒业的有效性抱有怀疑。例如,从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单兵作战的传媒面对集团化的传媒往往处于劣势,因为集团化所形成的交叉支持往往会使得集团旗下的传媒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在2000年前后成都商报与华西都市报的最初对抗中,上述效应并没有显示出来,反而是成都商报略胜一筹。其他的例如经济观察报与21世纪经济报道之争、潇湘晨报与三湘都市报之争等,都很难看出集团化对中国传媒带来的好处到底有多少,甚至部分媒体在集团化之后出现了业绩的严重衰退。倒是单打独斗的传媒更显示出体质上的“轻装优势”,当初各地青年报的崛起也多是基于此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刘强  李本乾 《出版科学》2016,24(2):105-108
通过对中美英的国际贸易规模、结构、国际竞争力指标等多方面的统计分析,发现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传媒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超越英美,但竞争优势在缩小;中国传媒类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与英美等国差距巨大;英美传媒产业数据表明传媒产业的服务化已成为国际趋势;美国在核心传媒服务——版税和许可费服务方面专业化程度高,在国际上具有垄断性优势。  相似文献   

13.
欣鉴 《新闻记者》2003,(2):16-16
曹鹏的新著《中国传媒前沿》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本刊“传媒观察家”专栏的全部文章。 曹鹏是国内传媒市场研究的拓荒者,也是中国传媒经济改革开放的积极倡导者。此书是他近几年来对中国传媒市场与传媒企业行为的剖析与判断,既可作为历史纪录,又可从中总结出市场规律,充满了理性与思想,观点鲜明、材料丰富、文字生动轻松,表现出作者的深厚理论功力与卓越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4.
刘锐 《编辑之友》2017,(8):106-112
曾经的数字新闻网站翘楚《赫芬顿邮报》如今正从网媒弄潮儿的位置跌落,步入“中年危机”.文章运用竞争优势“新钻石模型”,从内容生产、受众需求、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策略、关联网络、机遇方面,探究《赫芬顿邮报》陷入“中年危机”的原因,为新媒体时代中国传媒出版企业如何保持竞争力优势,规避其中陷阱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媒体的市场结构具有缝隙竞争的特征。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了针对电信产业和广播电视产业的非对称规制措施,这使得传统媒体产业的政策性进入成本依然存在。但是,产业外替代性产品/服务的出现使得拥有垄断地位的媒介机构更多地采取竞争性策略行为,因而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出现了新的特征:一是缝隙竞争市场结构的弱化更多地源自传媒产业内部机构对新技术的利用或重组,而不是来自于产业外企业的进入;二是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具有了一种动态的竞争和垄断,双双被强化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05,(8):4-6,35
竞争的年代竞争无处不在,但有否竞争力却另当别论。当竞争力被作为标准化的标签之际,竞争的哲学问题也就产生了。哲学讲主体客体,讲辨证关系,讲主要次要矛盾,讲存在意志,讲伦理效果,讲理性和感性,主观和客观,等等。当前,在中国传媒业还远未进入完全竞争的情形下,讨论竞争力及其哲学问题似乎有些超前,但事实上,如果现在不讲竞争力及其哲学问题,将来不是缺失竞争力就是异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商建辉 《青年记者》2005,(12):48-49
改革开放后,市场在传媒的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中国传媒一步步走向繁荣,可以说,中国传媒业有今天的成绩,市场可谓居功甚伟,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在繁荣中国传媒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这成为中国传媒进一步发展的隐忧。  相似文献   

18.
一 传媒经营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中国传媒业和学界的一个持续关注点以来,已经在实践和理论两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即组建了85家传媒集团和有了一批媒介经营管理研究成果.基于此,人们对于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9.
智库通未来     
不确定性,并且是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是当今中国传媒生存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同时,在"泛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正在加速弱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传媒业初始性改革所引发的发展惯性,也成强弩之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媒体在时代高起点上审时度势,转变观念,科学决策,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为适应传媒竞争和发展的新形势,急需一批掌握新知识、新思想、新思维的全技能复合型、新型人才形成传媒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新闻宣传事业亟需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