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中新教材人民版《历史》第一册56贞“自我测评”有这样一个题目: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试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28年的历史来论证毛泽东的观点。不去阅读原文,我们就不能了解毛泽东此话的真实含义。毛泽东是在国共合作实现后、大革命兴起时发表这篇文章的。当时国共合作实现不久,党内存在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2006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数学试卷的选择题中的第10小题是一道学生容易错误解答的数学题。  相似文献   

3.
一道容易出错的题目湖南冷水江市六中(417500)伍志伟笔者在许多资料上看到这样一道题目:将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切去,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面上,单侧光照射,其生长情况将会怎样?(如图A)资料上的答案一般是向上生长,并向光弯曲。理由是琼脂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有些是不能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有些同学常常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英语习语,因而闹出笑话。所以,凡是碰到按字面解释与上下中方枘圆凿的词语要勤查多问。  相似文献   

5.
罗艺 《成长》2007,(9):45-46
一次期末考试,我的数学成绩竟然没考及格,这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平时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好,特别是那些对别的同学来说很难的题,到了我的手里,一下就能把答案解出来。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家人劝了我几回,可我都听不进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Let him have a biteDavid刚到美国医院实习,他被分配到外科手术室。一天,护士长要他进2号手术室,说:“Let Dr.Bernard have a bite,he has been there whole morning.Hemust be hungry.”他大吃一惊,说:“but I don’t wanthim to bit me!”护士长笑着说:“Don’t worry.Nobody is going to bite you.What I mean isthat Dr.Bernard has to eat something.”  相似文献   

7.
[题目]如下图,AE将平行四边形ABCD分为两部分,已知这两部分的面积相差15平方分米,求EC的长是多少分米?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人教版六年制)关于线段的表述是这样的:"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并配有图:  相似文献   

9.
英语的词汇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同a mixed bag(大杂烩),真是mixed blessing(利弊兼有的事物)。把这里的词汇比喻成parvenu(暴发户),也许是个wisecrack(俏皮话)或者cliffhanger(吊人胃口/充满悬念的故事),但这决不是我的个人崇拜(personality cult),也不能说我像boor/yokel/hick/bumpkin(乡巴佬)一样孤  相似文献   

10.
严文鸳 《高中生》2014,(6):22-23
错解分析 上述错解出错的原因在于漏掉集合B可能为空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貌似相同实质不同的题目,不仔细区分它们,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现举常见的几组例子,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第一组1.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B.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为棉纺织业的中心D.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清朝人记载:“开机之家,谓之账房;机工领织,为之代料(领取材料回家生产)…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常见的数学参考书中常有这样一道题:求证:由小于1的三正数 a、b、c 所组成的三个乘积(1-a)b(1-b)c,(1-c)a 不能同时都大于1/4.我们不难看到:把(1-a)b视为(1-a)(0 b),结论中的1/4便是[(1 0)/2]~2,故上述命题可推广为下面的定理.定理:设 p、q∈R~ ,且 x_1,x_2,…,x_n 都在区间(-q,p)上取值,求证:(p-x_1)(q x_2),(p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数学课本第三册复习题四上有这么一道题: 利用第141页例题中的公式,用归纳法求和1+(1+2+1)+(1+2+3+2+1)+…+(1+2+…+n+…+2+1),,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公式。这是本书中唯一使用归纳法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练习题。由于归纳法是发现一般规律的重要方法,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了解这种方法以及它和数学归纳法的联系和区别,在本书中安排这样的题目很有必要。不过我认为所选用的这道题目却有题意不够明确的毛病,因此有修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作业中,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题: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F1、F2分别为左右焦点,双曲线右支上有一点P使∠F1PF2=π3,且△F1PF2的面积等于23姨,又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求双曲线的方程郾部分同学采用了如下解法:解: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2a2-y2b2=1(a>0、b>0)∵离心率e=ca=2郾∴c=2a,故b2=3a2∴双曲线方程可化为:x2a2-y23a2=1设P(x0,y0)则x02a2-y023a2=1……………………①∵S△F1PF2=12PF1·PF2sin∠F1PF2=23姨即12PF1·PF2·3姨2=23姨∴PF1·PF2=8由焦半径公式得PF1=ex0+a,PF2=ex0-a∴e2x02-a2=8故x02=a2+84…………  相似文献   

16.
例1 用纯合高茎豌豆(DD)和纯合矮茎豌豆(dd)杂交得F1、F2全部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中,矮茎豌豆的比例是( ).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在它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感情色彩也出现了两面性,因而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感情色彩也明显不同。这类成语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屡有出现。不少学生由于对此类成语往往只注意其应用较多的一项意义,形成思维定势,从而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错误。本文试作简要分析,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惯用语是英语语言的一笔宝贵财富,用得恰到好处则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享受。但由于惯用语本身的构成等诸多原因,使得它有时会导致误解。所以在使用和理解英语惯用语时一定要细心谨慎,切忌望文生义以免闹笑话。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一下导致误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说明:①对整个成语的解释均为正确解释。②加点字为成语中的多义语素,括号里列出的分别是这一语素的正确解释和容易造成的错误理解。)1.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2.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正:重视;误:再次)3.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正:培育;误:树木)4.暴殄天物:任意残害各种生物。(正:残害;误:残暴)5.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正:记忆;误:认识)6.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正:令人信服;误:辜负)7.不经之谈:荒…  相似文献   

20.
儿子上初中了,为了提高儿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假期里让他自己做点阅读题.这天,他做了一篇给我批.我一看选文,是毕淑敏的一篇文章,题为"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因为作文写得与众不同,经常被老师表扬,自己很自豪很开心,但是,同学们却因此渐渐地疏远和孤立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