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清初词人顾贞现在《弹指词》中的节令词,在描述盛大节日狂欢后,展现了词人失意落寞的情绪,是其“极情之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姚华的题画词依据性质可分为“解画词”、“咏画词”、“名义题画词”三类,其题材非常广泛,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通过这些题画词,姚华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就是那种理想破灭后的落寞心境,“含凄欲语谁”的苦楚心情以及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无限的热爱与赞美。  相似文献   

3.
陈洵是近代知名的五邑籍词人。他的《海绡词》有词作200余首,大致分为政治抒慨词、恋姬词、朋友赠答词、节令咏物词几类。《海绡词》继承岭南词学正统,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多有创新,在近代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柳永都市词从题材的角度可以简单地分为描写都市风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和歌颂帝王三种类型。描写都市风貌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的词作表现的是"朝野多欢民康阜"的主题,意象比较清新艳丽,文学价值较高;歌颂帝王的词作在内容上比较露骨,意象虽雍容华贵,但华而不实,文学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时代原因,其词作保留下来的仅有50多首,且有一部分是存疑之作。其中节令词约占其词作的1/5。通过对李清照节令词的分析统计,可以了解宋代节令民俗风情,感受到词人寓于词作的悲戚之情,领略节令词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节日词以其沉郁的悲情意识与鲜明的悲壮苍凉之美成为稼轩词独特审美风格的表现特征之一。稼轩节日词中挥之不去的苍凉悲情源自于他的悲剧情怀与命运。  相似文献   

7.
作为宋词节序词中数量最少的上巳词,不仅描述出这一古老节日的传统风俗,同时表现出词人感时伤事和生死之慨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宋末元初遗民刘辰翁是辛派词人后期的代表人物,其元宵词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元宵词超越了宋代节令词佳人伤春和男士悲秋的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隐含了深沉的寄托,深刻地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遗民心理,在词史上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棽 《文教资料》2009,(23):9-11
都市风情词是柳永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通过分析柳永词中对都市生活的描写,更好认识北宋都市的风貌、节令民俗、朝野的多欢情景,指出这些词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而且这些词的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容,以此进一步评价其都市风情词的文学地位,旨在对柳永词的评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元宵节在宋代颇受重视,被视为宋代的狂欢节,词学家们也十分热衷于表现这个节日,由此涌现出了大量的元宵词,这些看似庞大的元宵词群,经过细细地品读我们会发现它们有着相似的意象。文章对这些意象分类整理,梳理出元宵词中服饰、灯火、音乐、民俗及自然风物五大独特的意象群。  相似文献   

11.
都市风情是柳永词中一个重要题材,通过分析柳永词中对都市生活中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的描写,更好认识北宋都市的风貌、节令民俗、朝野的多欢情景.这些词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而且其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12.
怀旧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怀旧书写是明代节日词创作的常态。明代节日词怀旧书写的方式有:词题直接点明怀旧对象、小序明确怀旧之意、今昔对照突出怀旧情思。怀旧内容包括怀念故土家园、眷恋旧时岁月、追怀昔日情感等。一方面词人凭借怀旧所滋生的温情慰藉心灵,另一方面怀旧书写的内容反映了民族心理,同时在客观上繁荣了明代词的创作,呈现了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两宋《沁园春》词多达4百余首。通过对这些词作进行定量统计,我们发现其题材涉及祝颂、应酬、咏物、闺情、别离、咏史、咏怀、隐逸、爱国、节令、伤春、相思、怀古、羁旅等很多方面,其中表现祝颂、咏怀、交游酬和、隐逸等题材最多。而闺情、艳情类题材较少。这表明,两宋《沁园春》词已从过去那种表现闺阁、家庭、男女艳情、个人身世的感叹的传统题材中走了出来,更多表现社会、政治、人生,走向更为广阔的时代、人生、社会,在两宋词人手中,《沁园春》调已基本做到同诗文一样,成为可以自由抒情言志的一种词体。  相似文献   

14.
社区词这一概念最早由田小琳教授研究香港语文现象时提出并由一批学者共同努力去完善它。文章通过对田小琳等有关香港社区词研究的论文的梳理,按时间顺序对香港社区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社区词的研究有一个纵向的了解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美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但生态美意识由来已久。欧阳修词中的生态美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美,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文化生态美:主要有节日词所展现的文化生态美、歌妓制度所透露的文化生态美和传统文化品格中的文化生态美。这些词在客观反映作者的生态美意识与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同时.也反映了词与正统文学处于相背离与修补的状态及作者面对这种情况的徘徊感。因此用诗化的笔法阐释生态美意识成了作者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兼词呢?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杨伯峻先生。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  相似文献   

17.
敦煌曲子词中保存了不少关于唐五代民间节令习俗的珍贵史料。从中可以看到,虽然远离中原,但敦煌曲子词所体现出的河西地区燕乐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敦煌曲子词中体现中原文化的作品,以罕见的写本出现,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节令,相应的也就产生了歌咏节日的诗篇,这就是节令诗。或吟咏节令,或抒发乡情,或针砭时弊,或叙写习俗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节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晚清蜀中文人张祥龄的词学著作《词论》广为人知,但对其生平与交游尚缺乏足够了解。而从廖平为张祥龄和其妻所撰墓志铭中,大致可以知晓其生卒年月等基本生平状况;他与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等词坛大家的词学交游活动也可从相关词学著作中得以考见。其《词论》从词体体格、词体发展、词学风格等方面阐述了他尚雅的词学理念,而将“主文谲谏”“发展变通”观念引入词学与他的经学背景密不可分,从中可以管窥儒学思想对晚清词学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20.
岁时节日习惯上分岁时佳节、农事节气和公历节日。岁时佳节是中国传统的喜庆节日与祭祀节日;农事节气则是根据节令物侯而制定的,是中国特有的节气;公历节日是国际无产阶级普遍纪念的节日和中国特别规定的纪念庆祝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