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职教师要提升素质,就要加强学习,让学习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常态:即强化意识,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改进方法,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提高实效,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与学科教学不仅不矛盾,而且还能促进学科教学的进行。因此,我们要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空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认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掌握、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科课程知识结构教学法的关系问题,得到了“运用学科课程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心态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掌握、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结论。给出了研究性学习学科课程中的概念、规律、篇章知识结构、学科课程知识结构的模式;给出了学科课程中的概念、规律、篇章知识结构、学科课程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但从现行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还是处于比较被动的接受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过程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证明事实,而是努力让学生有所发现,获得体验,培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与学科教学不仅不矛盾,而且还能促进学科教学的进行。因此,我们要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空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体验,有助于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促使他们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有利于他们智能的开发;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为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研究性学习还存在一些误解或偏见。本文试图从研究性学习的性质、目标、形式以及与接受性学习和高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试图澄清一些误区,以促进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一、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具体的课程吗?面对研究性学习这个新事物,由于传统教育带来的习惯定势,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把它当做一门课程,期望上级有关部门发放指定的教材,以便他们能够“忠实地执行”。当他们发现事与愿违,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时…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已成为小学到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建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应  相似文献   

10.
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积极地、主动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个性化人格的一种学习活动。随着新课标的广泛实施,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怎样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怎么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怎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