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文练笔是作文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目标达成率高。但要使随文练笔有效高效,就得注意找准点,精心导。一、找准有效落点定方  相似文献   

2.
"随文练笔"是一种以写促读、以读引写的习作训练形式,负担小、效率高,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自由式、放鸭式的练笔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在阅读教学中,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很重要。 一、文本典型处仿写——提高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文练笔"是一种以写促读、以读引写的习作训练形式.负担小、效率高,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自由式、放鸭式的练笔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在阅读教学中,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文练笔是一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分析随文练笔地位、作用的基础上,找准随文练笔的支点,能更有效地发挥随文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巧妙选择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写作辅助手段。近年来,颇受教师的青睐。但是,现实教学中由于理解偏差等原因,随文练笔流于形式,效率不高,看起来"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里笔者试着为其诊断,以探求随文练笔存在  相似文献   

6.
随文练笔是指利用阅读来进行写作训练,达到在边读边写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随文练笔具有"内容短、方式活、节奏快"的优点.随文练笔紧跟阅读教学,内容形式多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是一种颇受教师和学生喜爱的习作方式.随文练笔说来容易,但做来很难.它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把握准确练笔的时机,确定选择练笔难易的程度,最重要的是要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  相似文献   

7.
卞荣艳 《文教资料》2012,(24):58-59
"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能融读写为一体,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效果。"随文练笔"伴随着阅读过程,贴近学生当下的阅读感受。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把习作训练有机地纳入阅读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学以致用,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小练笔,大文章。在新课改、新视角、新教材下,充分挖掘教材,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既要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口,又要加强随文练笔的调控与指导,在水乳交融中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指向不明,指导不力,过程粗糙,无病呻吟,是制约练笔效果的瓶颈与短板。打破瓶颈,弥补短板,是实施有效练笔的重点和节点。本文以《师恩难忘》一课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以追求教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是阅读教学常用的、有效的训练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训练也容易出现随意性大、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笔者认为,随文练笔,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运用、句段的模仿,在学习言语形式上下功夫。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模仿、练习、创新,发展书面表达能力,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文练笔要根据文章类型特点。写人叙事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着眼主题深化点:童话神话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填补表述“空白点”;科普说明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发掘改写创作点;写景状物诗歌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找准表达迁移点。根据教材特点进行随文练笔,才是有效的随文练笔。  相似文献   

11.
随文练笔要根据文章类型特点。写人叙事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着眼主题深化点:童话神话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填补表述“空白点”;科普说明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发掘改写创作点;写景状物诗歌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找准表达迁移点。根据教材特点进行随文练笔,才是有效的随文练笔。  相似文献   

12.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文本的各种空白点进行写作的方式。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因而颇受师生欢迎。但在阅读课堂中,不难看到低效甚至无效的随文练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随文练笔设计不够精致而导致的。如何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经过多年随文练笔的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如何巧妙的设计,是随文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文练笔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许多课堂上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或者练笔的时机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只有选准能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找准落点,才能达成阅读教学中练笔的最优化. 一、练笔点选在课文留白处 许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让学生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学生进行想象补白的过程,既是学生感悟、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学生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学生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两个主体,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语文教学中实施随文练笔,能够让阅读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美文随文仿练;结合趣点随文练笔;体会情感随文续练;以说促写随言练笔;课外阅读拓展练笔,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文练笔是指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对语言的理解,也可以作为作文教学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反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虽然"写"挤进了课堂,但由于教师们理解上的偏差,随文练笔效益低下,流于形式.笔者试着为其诊脉,探求随文练笔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提高其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涂卫国 《小学语文》2014,(11):30-33
随文练笔也称课堂练笔、小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与追捧。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它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经常训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在"读写联动"的课堂上,我们有这样的见解:"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写得好,读得就更好。"在"读写联动"的课堂上,"写"主要是指阅读进行中(而非通常的阅读结束迁移时)的随文练笔,而"读",主要指文本阅读。因本文所述的"随文练笔"与对文本的"读"是互相穿插的,"读"注入"写","写"也同时注入"读",二者存在着互为促进的关系,它们的碰撞往往产生联动效应,所以称为"读写联动"。  相似文献   

18.
"随文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率高"的特点,它融读写为一体,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随文练笔的关键是找准练笔点。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捕捉文本情感点,挖掘文本空白点,找准文本仿写点,关注文本拓展点"四方面谈小学中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以期能以随文练笔夯实学生的写作训练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期观摩了不少课例,发现大家的一个共性,课堂上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较多的随文练笔,小练笔成为“光明的尾巴”。不时还会出现一些随意让学生写一写诸如“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对人物说说你的心理话”等低效的练点。可见随文练笔,随意不得啊。对于怎样找准读写训练点,让学生练得适时,练得适当,练出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好好去探讨的话题。下面就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功能.反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虽然写“挤”进了课堂,但由于教师对课堂把握的差异,随文练笔的效益大相径庭.纵观多个案例,失误在于学生忽视了“情境”二字,忽略了情境创设、情境拓宽、情境相似等因素,因而使练笔生涩,体验空洞.本文尝试通过透视几组课堂教学课例,与大家共探“情境因素”在随文练笔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