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邹群英 《考试周刊》2016,(12):72-73
作者在教学中从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给学生以数学美的震撼,给学生以有用的震撼,给学生以成功的震撼,给学生以评价的震撼等方面,激发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教学中从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给学生以数学美的震撼,给学生以有用的震撼,给学生以成功的震撼,给学生以评价的震撼等方面,激发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徐荣军 《考试周刊》2014,(88):66-66
小学生学习数学,如果能够有所创新,那么将会更有意义地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取更生动活泼且富有灵性的发展。活化学生需求能给学生以灵感,活化学生需求能给学生以自尊,活化学生需求能给学生以自强。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具体教学中应做到给学生以思维的“钥匙” ,给学生以思维的“阶梯” ,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真正的教育首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良知与对社会和人生的综合感知力。由此,作为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思考怎样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以充沛的身心体验;怎样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真实、有效又有益的指引;怎样的方式能直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给思维以启迪,给心灵以滋养,给梦想以翅膀,给学生以难于磨灭的印记。也就是说构建有灵魂的综合实践课堂,应是一线综合实践教师思索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后,我们在校园中看到这样的标语:“综合素质评价,给优秀的学生以感动,给顽皮的学生以感悟,给自卑的学生以自信,给‘期待成功’的学生以自强。”  相似文献   

7.
姜根华 《文教资料》2007,(19):165-166
以事实为依据创设材料情境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一种重要方式。要真正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在创设材料情境时必须把握四个“性”:即重视教育性,给学生以价值的引导;保证新颖性,给学生以极大的兴趣;突出针对性,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强调感染性,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  相似文献   

8.
曹海永 《班主任》2003,(6):12-1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  相似文献   

9.
曹海永 《湖北教育》2003,(23):22-2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10.
王惠杰 《考试周刊》2012,(89):94-94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以自尊,给学生以自信,尊重学生的个性,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12.
沉思的花瓣     
沉思的花瓣□朱正义1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路标。标准的路标,给学生以规范;鲜明的路标,给学生以深刻;错误的路标,给学生以危机;遥远的路标,给学生以朦胧;贴近的路标,给学生以清晰。对于那些只说不做的教师,其学生多学于乖巧;对于那些多做少说的教师,其学生多...  相似文献   

13.
《学周刊C版》2017,(14):11-12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做着最繁琐的工作。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才会收获孩子的喜爱。因此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给他们以宽容;当学生犯错时,允许申辩,给学生以申辩的权利;多多交流,给孩子以心灵的慰藉;与学生打成一片,给孩子以内心触摸;善于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心理疏导,真正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曹海永 《湖南教育》2003,(18):28-29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15.
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给学生心灵上的自由,尊重学生,及时给予肯定,赏识他们,是培养学生自信,使其获得成功的金钥匙。本文从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一、给学生以微笑理解,给学生宽松自由的心境。二、尊重呵护,给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三、赏识鼓励,给学生成功愉悦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讲究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教学的效益。我们体育教师要牢牢把握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组织学生练习中我们老师要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给学生以目标,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老师要身先垂范,做好学生的榜样,并给学生以正确  相似文献   

17.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这是新课程“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以这个要求为指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我校领导注重了“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的建设,提出了课堂教学“15+30”的要求,课堂改革全面展开。针对这一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评价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立足师生的共同成长。课堂评价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学生以支持:课堂评价要聚集学生发展的目标;课堂评价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课堂评价要给学生犯错的机会;课堂评价要给学生真实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领地。给课堂以生命。也就是给教师以生命,给学生以生命。  相似文献   

20.
刘丽新 《学周刊C版》2010,(6):167-168
听人教社的顾之川教授的报告,我记下了这样的几句话:“新课改就是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这就是说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一个学期以来,在课改实践中,教师也体会到了语文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看到了新的课改理念给课堂带来的活力,但透过纷繁的课改实践,回眸一学期的课改过程,我觉得语文新课改仍需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