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近代期刊的历史,发端于19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和一部分商人创办的一批中外文期刊。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一份宗教性刊物,主要宣传基督教教义和  相似文献   

2.
一、一个论点维新运动时期是我国近代期刊史的正式开端,也是一个伟大的开端。维新运动时期期刊的勃兴,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汉唐到清代,我国有《开元杂报》、《京报》、《驿报》等一类出版物,登载皇室动态、皇帝谕旨,官吏升迁、大臣奏折等一类内容,已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一般认为它们是我国古代的报纸,但是也可以认为是近现代期刊的原始或者早期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趣味     
杂志一词源自法文,本意是仓库。早期英国的杂志内容,包括小品、诗、论文和其他各式各样体裁的文章,真是包罗万象,与杂志一词的本意名实相符。“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用以称为刊物,是17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后来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子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我国中文期刊的空间分布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期刊是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月刊,时间在1833年,到1838年停刊,1838年广州又出版过一份《各国消息》,月刊,也是传教士办的,不久即停.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埠之一,1854年,传教士在此创办了《中外新闻》,最初为半月刊,以后改为月刊.三年以后,即1857年,上海出现了月刊《六合丛谈》,这是近代上海最早的中文期刊.从此时开始,期刊就在上海落户生根,虽然发展相当缓慢,但持续绵延,直到三十多年以后,在维新运动时期突然蓬勃发展.据1898年12月22日出版的《广学会年报》(第十一次),到了1895年春,上海有中文期刊五种.这份年报是这样说的:“至于杂志期刊,我们在1895年2月找到的只有八份,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其中五份是在上海出版的,其他三份是在北京、南京和福州出版的.”(《出版史料》1992年第1期第57页)根据这一资料,笔者把它编成表1如下:当时全国的中文期刊只有八种,真是少得可怜,“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即全部是  相似文献   

5.
《科技编辑研究》2003,15(1):32-32
1.境外传教士所办第一份中文期刊 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察世俗”可能是英文“Chinese”的译音,“每月”即日刊,“统记传”即杂志的意思;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  相似文献   

6.
“内部资料”的全称是“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其形状像报,但不得称报;外观是刊,而不可名刊.①“内部资料”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物.在信息社会,大众传播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内部交流对话的需要.数字技术广泛使用之前,一些行业、单位对自己创办纸质媒体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报纸、期刊等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国家一直对报刊出版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要新办一份公开发行的报刊极不容易.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于是就出现了由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的可在本省内发行的“内部报刊”.以广东省为例,到1996年,广东全省领取《广东省报纸登记证》出版的内部报纸有365种,领取《广东省期刊登记证》出版的内部期刊已有480种.  相似文献   

7.
魏焱 《新闻知识》2000,(9):38-39
党报“周末版”是党报副刊的一种,也就是每逢周末出版的党报副刊。 我国早期的报纸副刊,内容大多是诗文、琴棋书画、掌故轶事,还有“鸳鸯蝴蝶派”小说,甚至谈妓女、捧“戏子”,与“正刊”内容并无关联。至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副刊为了进行革命宣传,开始将副刊的宣传报道与新闻版作配合。而今我们的党报副刊,更是报纸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说党报正刊是报纸的主力军的话,那么“周末版”可称为报纸的一个方面军。 80年代,鉴于十年动乱中报纸的千人一面,着重刊登文艺作品的报纸副刊格外受欢迎,各报纷纷创办的“周…  相似文献   

8.
罗奕 《青年记者》2014,(2):117-118
在1904年3月以前,上海一地发行的报刊大约有60种。在这种报业背景下,商务印书馆创办了专门讨论时事及社会问题的刊物《东方杂志》。《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3月11日,至1948年12月终刊,刊龄长达45年,共出版44卷,是商务印书馆继《绣像小说》之后创办的第二种杂志,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刊物,历经清末、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紧扣时代脉搏,忠实地记录了我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因  相似文献   

9.
许雁菊 《新闻世界》2014,(2):148-1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商人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报刊,其中由英商人美查创办的商业性报刊《申报》,成为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本文通过探析《申报》的办报特色,从该报早期经营者美查等人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经营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创新上入手分析其成功之道,以期对新形势下的我国报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镱文  姚远  曲安京 《编辑学报》2009,21(2):109-111
通过原始期刊文献考证,全面研究晚清民初时期杜亚泉先后主编的《亚泉杂志》《普通学报》《东方杂志》等3刊。结果表明:杜亚泉首创中国学者自办的第一种综合性科技期刊;3刊的科技传播倾向形成了杜亚泉前后一贯的办刊理念。认为:杜亚泉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背景下致力于西方科学知识引进及传播的标志性人物,通过主编3种综合性期刊,完成了从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办期刊向中国学者自办期刊的历史性过渡,开创了近代中国期刊史的新篇章。其综合性期刊特色化的办刊实践,对今天期刊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文报刊评论文体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呢?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是外国人办的。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华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除新闻报道外,还有言论──短论及评论性文章,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文化及孔孟之道。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人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我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每页首页有言论,讲贸易强国,学习外国文化,目的在“润泽汉人”,征服中国人的心。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1868—1898年),发行份数最广(5.4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报刊资源的开发,谈谈图书馆报刊工作的改革。一、报刊的产生与发展报刊在文献领域中出现较晚,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雏形——《邸报》产生于我国汉代,最初是在宫廷里流传。十六世纪欧洲才出现威尼斯的手抄新闻综合报道。世界最早的期刊是1665年法国创办的《学者杂志》和英国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伦敦公报》。第一份中文期刊创办于1815年,是由两名英国传教士和一名中国人主办的,名称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戊戌变法时期学会蜂起,才产生国人自办的期刊。报刊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自  相似文献   

13.
我与《图书馆杂志》相识于1985年秋,那时我刚到资料室工作。在众多的图书馆专业期刊中,一开始我就发现她与别的刊物有不同的风采。其后是感情日益亲密,到如今可谓是“刊夫人”了。说实在话,每逢《图书馆杂志》的出版期一到,我心里就象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对新闻出版的研究偏重于报纸和图书,近年发表的有关杂志、期刊的论著明显增多,这是个可喜的现象。对于“杂志”和“期刊”的词源和概念,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这里想介绍一下所知的情况,并谈谈个人的浅见。刘正埮、高名凯等编《汉语外来语辞典》认为中文“杂志”一词源自日文“雜誌”,意译英语magazine。张觉明的《现代杂志编辑学》也认为“杂志一词应是渊源于日本语言文字的移植”,说“Magazine一字在中文的译名并不是‘杂志’(此词系日人先用,日本人把各种定期出版物都叫杂志),而是一个很特别的  相似文献   

15.
海外科技期刊的“周刊现象”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期刊?谁也说不清楚。据有人估计在十几万种以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期刊之生存竞争中,往往在某一时期,会显示出一种共性的,又有别于其它时期的特征。如英语的“Journal”一词既指期刊,又指报纸,这就反映出在出版业中曾有“刊报不分”的时期。又如,十九世纪末,世界上曾出现过以英国《世界趣味书刊点滴精华》周刊的出板为始的“廉价期刊”时期。笔者撰稿,要谈及的是一种海外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的“周刊现象”。  相似文献   

16.
鸦片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成为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他与魏源致力于译报活动,为国人自办报刊的创办打下了基础.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纸,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办的<昭文新报>,成为国人国内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自办传媒的真正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杂志的起源     
杂志一词,源自法文,本意是仓库。早期英国的杂志内容,包括小品、诗、论文和其他各式各样体裁的文章,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与杂志一词的本意名实相符。“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用以称为刊物,是19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后来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  相似文献   

18.
选取《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一至四编)所收录的图书馆学期刊及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刊物——《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图书馆学季刊》《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发刊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发刊词的撰写者和不同时期的内容特点,从发刊词的视角归纳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创办的九个缘由,并以此反观图书馆学期刊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9.
报纸周末版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如何使周末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新课题。结合《邢台晨报》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想谈点认识和感受。周末版方兴未艾我国报业中何时出现了周末版?据说在10年前《中国青年报》试办“星期刊”,《天津日报》出版“星期专页”之后,便引起了新闻界同行极大关注,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一些报纸相继“引进”效仿,逐渐开办周末版或出版星期刊。什么是报纸周末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论述。我们认为,所谓周末版(星期刊),是指报纸上区别  相似文献   

20.
百年前的第一张报纸据认为,台湾最早的近代报纸出现于清朝末年。大约从1815年起,许多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大陆的广东、澳门、香港、宁波、上海、福州等地用英文创办了以教会新闻为主的宗教报纸。这些报纸都是定期刊物,或周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