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中不容回避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凸现土地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紧迫性,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中国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解放前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项基本问题。彻底改革封建的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土地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各种政治势力,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文人学者,纷纷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和主张。本文试图对当时提出的若干种土地主张加以考察评述,从中说明为什么只有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解决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民问题即土地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中国共产党通过几次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土地问题,所以赢得农民的支持取得革命的胜利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章通过对“耕有其田”从提出到推行进行纵论,通过对国共两党推行“耕有其田”的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看,能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土地问题解决的好坏,是中国革命乃至中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看,能对教材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党的土地政策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对教材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环境面临的问题与保护对策彭珂珊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多年来我国土地环境不断恶化,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与政...  相似文献   

7.
土地产权——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而“中国的农民问题,就是一个土地问题”(毛泽东语)。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我们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从民主革命、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到家庭承包经营,无不与土地问题直接相关。土地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国家、政府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证。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社会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都离不开农村土地经济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农业现代化。制定正确的农村土地经济政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保证,而且也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经济问题,是社会科学中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中心任务是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富农的多余土地,打倒地主阶级,限制富农阶级,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地探索和解决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把土地和建筑物分别作为独立的不动产,但是,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所有权密不可分。土地与建筑相联系并不否认二者之间在权属上需要协调的客观事实;大陆法系国家均通过设立地上权以调整土地所有人与在其土地上营造不动产的土地使用人之间的关系。建构中国特色的地上权是协调我国土地与建筑物关系的根本出路;目前,运用地上权有关原理,协调土地与建筑物关系,亟需解决有关土地使用权终止后地面物归属问题、“房地合一”的管理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宅基地使用权采取的是有限制流转的做法,并且严格禁止农村居民的住宅和宅基地在城乡居民之间流转。这是由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和社会保障性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不合适宜,我国应建立有偿、有期限制度,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实际上是担负着农村社会保障的功能,其权利体系的设计,亦依此而行,虽然其是一种用益物权,但其权利特征与典型物权相比,其趣大异,其形大左。然而,随着城乡统筹改革的深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终将完结,之后必将面临着其物权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项根本性的财产制度,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农民集体使用的基础之上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与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产权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影响了土地的产出效率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从产权角度探讨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首先阐明土地流转的理论依据,然后对现阶段我国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做了剖析,最后对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对我国农业向立体复合型的现代农业进一步转变具有深远意义。2018年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订,为三权分置政策的法律化搭建了基本框架,以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从本次修订所呈现的结果看,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派生过程的表述带有"权利束"的理论痕迹,与我国所遵循的"物权法定""一物一权"物权法体系相背离,"三权分置"土地结构中实际存在了四项未能清晰有效界定权利属性与关系的土地权利,对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形成阻碍,与政策和法律的制定目的相背离。本文以新修订的《土地承包法》为基准,结合理论与现实实践,对土地权利关系和存在的法理冲突进行阐述和辨析,探索三权分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可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关键则是产权问题。当前由于存在分散的普通农民谈判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因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损害农民根本利益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农民缺乏对土地的有效产权。针对我国当前农地产权存在的问题,提出“虚拟所有权”及其系统构建,旨在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土地公有制的背景下,通过在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设立(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的)用益物权,解决了土地的归属与利用的矛盾。在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开放流转。关于土地流转方式的创新模式也在各地展开的探索。作者通过对三种典型的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进行实证考察,结合基本理论研究,进而对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展开讨论。以农民意愿作为基本价值判断,指出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法律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持和保护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途径,其实质在于完善新一轮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结合泉州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实践,提出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基础的观点,并讨论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澄清了一系列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RDI)2001年和2005年共同组织的17省农村土地调查,对大量的农地产权一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农地产权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农地使用权、地权稳定性、转让权和收益权,并分别赋予分值,量化了农地产权。研究表明,中国农地产权由完整到残缺程度的区域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西部、中部、东部沿海,而全国范围的农地产权状况不容乐观,农地产权的残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房屋产权登记与土地使用权登记是我国房地产登记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房地产一直实行房产、地产分别登记的制度,该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两证合一制度是完善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