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吗正文编译恐怖小说作家斯特凡·金自己也经常做这样的恶梦:在一间闷热的顶楼里,正在构思写作的他突然发现门后藏着一个手持解剖刀的女疯子。如果他不及时丢下工作,那个女疯子就闯了进来。斯特凡·金总是在女疯子扑过来的时候惊醒。每当上班迟到时,...  相似文献   

2.
达利疯乎?     
疯子和我之间唯一的差别是:疯子自认为很正常,而我却知道自己是疯了。  相似文献   

3.
成长的代价     
我是一个喜欢童话的长不大的孩子,因此我很向往彼得·潘(童话《彼得·潘》里的主人公),因为他永远也长不大,而且还可以不用对他做的事情负责任,因为他身边的人都会宽容他和原谅他,所以他是幸福的。尽管第二天他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了,可一到星期五的晚上,一个快乐的孩子又会站到你的窗前并快乐地邀请你和他一起找影子了。永远也不用体会离别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2012,(9):F0002-F0002,1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挣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饥饿难耐的他发现兜里只有一角钱了。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然而,当一位年轻可爱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没有勇气开口,他没要吃的,只要了杯水喝。这位女子觉得他好像饿了’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不用付钱。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相似文献   

5.
正里厄在黑夜中撞到一个在路上摇摇摆摆、不往前走的汉子身上。这时,城中亮得越来越迟的路灯突然大放光明。他们身后的路灯一下子照亮了这个人,他闭着眼睛,无声地笑着,因此而绷得紧紧的苍白脸庞上流着大滴的汗珠。他们绕了过去。"这是个疯子。"格朗说。里厄刚挽住他的手臂,发觉这位职员神经紧张,浑身打着哆嗦。"要不了多久,这座城中就只有一些疯子了。"里厄说。——摘自加缪《鼠疫》  相似文献   

6.
宿沙煮盐     
吴正格 《寻根》2014,(1):89-91
宿沙,传说中的炎帝臣。他与炎帝后裔共工一样,权势很大,是“霸天下者”。《艺文类聚》记他因“叛不用命”,后被炎帝“箕文谏而杀之”。但《世本》则记他为黄帝臣,那就未曾被杀。他的身世和命运虽存悬念,史官们却皆认他是始制海盐者,  相似文献   

7.
马格里特的超现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华 《世界文化》2007,(11):17-18
马格里特不属于那种无标签可用的大师,但属于不用标签就能定位的大师。所以一看他的作品马上就能辨认出弗洛伊德心理治疗式的风格,充满了荒诞但又忧心忡忡的梦境图解。他作为超现实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非常完美的传达了超现实这一流派的深刻主张。  相似文献   

8.
购置了电脑,写作不用在稿纸上一笔一画的划拉了。由于我用的是全拼输入法,每个字使用时反映在脑海里和指间上的立即就是他的声母韵母。害怕电脑使用久了,忘记了汉字的间架结构,出现拿起笔来不会写字的尴尬,便利用空余时间练习小楷毛笔字。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我”这个常用字很是难以写好。当我将这体会跟一个朋友说了,他冒出一句:“‘我’字难写,只要‘我’字写好了,就什么都好了”。  相似文献   

9.
乐音飘然     
正郭老四从那租住的屋子里走出来,便有人对他指指点点,有孩子,也有成年人,有半大不小的孩子叫唤他为疯子。当然这种叫唤声不高,而且叫唤的节奏也越来越缓,与那些收废品、收购旧洗衣机旧电视机旧麻将、还有那些叫卖面包和河南馒头的吆喝声混杂在一起,算不了什么。就像郭老四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县城一样,也算不了什么。郭老四高高的个子,却是瘦瘦的,头发花白花白的,也是蓬乱的。在步行之中,他那花白的头发  相似文献   

10.
作家三毛在《我的三位老师》中这样回忆韩湘宁,"一个不用长围巾的小王子,夏日炎热的烈阳下,雪白的一身打扮,怎么也不能再将他泼上颜色。"文章写于1985年,当时韩湘宁已移居纽约18年,三毛也结束了流浪的生活回到台湾,在  相似文献   

11.
李威 《世界文化》2002,(2):17-17
那天,在快要进入爱坡索市中心区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老乞丐坐在街道的拐角处,当我从他旁边走过时,他竟突然开口向我发问。他问我是不是偷着从家跑出来的。我想他这么问我一定是看我太年轻,觉得我太嫩的缘故。“才不是呢,先生,”我对他说,“是我爸爸开车把我送到高速公路上的,他还为我祈祷,求神保祜。并鼓励我说:‘孩子,学会追寻你的梦想和憧憬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两角五分奖金喻涓在我一生获得的所有奖金中,这一次最为珍贵。我家附近有一个熟肉铺。有时我很晚才下班回家,于是就去那里买些烤猪肉之类的食品做晚餐。我从不用肉铺给的纸盒和塑料袋,相反我总是自带一个方形塑料盒。这样倒也省去许多麻烦,回到家就不必再将肉放到盘子...  相似文献   

13.
正莎士比亚说,人和疯子都不属红尘十丈的人间。这似乎涵盖了诗人与动荡不安的时代相互砥砺、磨合,成就返璞归真的自我。韩国有位诗人的生命历程恰好验证了这句话,他的前半生在躲避和流浪中度过,却逃脱不了尘世的桎梏。经过了漫长的黑夜,重新站在喧闹的人间时,他不再是低吟人生虚无的酒鬼,而是呐喊自由与正义的战士。他叫高银——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榜单上屡屡出现的名字,韩国人亲切地称他为"国民诗人"。  相似文献   

14.
初春,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里举办的“感受薛范——世界民歌音乐会”和“感受薛范——俄罗斯民歌音乐会”,是著名译配家薛范首次与蓉城众多从未谋面的俄罗斯歌迷共同重温记忆中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这个看似羸弱的老人在短短几天中,竟在这个西部城市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俄罗斯旋风”……那天中午,67岁的薛范坐在轮椅上,由他侄女儿推着缓缓步出成都双流机场。他身材瘦小,成都阴湿的气候使他不得不用厚重的棉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张口罩遮去了他的大半张脸……显然,常年缺乏运动使得他体质虚弱。在迎接薛范的人群中,有一位“铁杆”歌迷,是60岁的退休高级工程师李复蝉,只见她忙不迭地把手中的花篮送到薛范手里,随后便俄语、汉语并用,絮絮叨叨地和薛范说了一路的话:“我是唱着你的歌长大的,为了见到您,我已经寻找、等待了好多年……”随后几天里的大部分时间,李复蝉都陪伴着薛范。她像孩子一样兴奋,碰到熟人就说:“我是老‘妇’聊发少年狂,也来追星了。不过我追的不是流星,而是恒星。薛范老师是俄罗斯歌曲翻译界一颗永远闪烁的恒星!”2月2日下午,因身患感冒,刚刚在医院里输完液的薛范,出现在四川省教育学院的活动中心。天气阴寒,但室内却让人如沐春风,1...  相似文献   

15.
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挣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饥饿难耐的他发现兜里只有一角钱了。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然而,当一位年轻可爱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没有勇气开口,他没要吃的,只要了杯水喝。这位女子觉得他好像饿了,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不用付钱。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男孩离开这户人家的时候,不仅身体有了力气,对上帝、对别人的信心也增强了。在此之前,他几乎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相似文献   

16.
奇特而迷人的美凛冽的寒风,砭人肌骨,只有疯子才会在这种日子里爬上比萨斜塔!我战战兢兢地站在斜塔看台上,牢牢抓住那曾被千百万游人抚摸过的围栏。我感到,我的脸快要冻僵了。寒风肆无忌惮地推搡着我,把我吹得东倒西歪。我觉得,它也正这样摇撼着斜塔,再有一会儿,斜塔就会在它的淫威下颓然倒地。然而,这座“正在倒塌的塔”却永远不会倒塌。它以奇特的美和轴心向南倾斜的风姿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7.
15朵玫瑰     
我收到平生第一束玫瑰,才发现,这束玫瑰代表的是别离。我不会忘记那天的雨,雨很大,也很急,我喘息着从这头走到那头,找一个避雨的空地,湿湿地贴在我身上的白色衣裙,让我脸红又难堪,还好,是在雨里。我挤上了一辆公车,车里的暖气吹得我头发晕。我感觉每个人都在看着我,看我湿淋淋地贴着身体的白衣,泄露出了我的难堪和难过。有个人挤过来,悄悄地挡住了我,反手递给我一件外套。他的声音柔软而好听,他说:披上吧,小心感冒。我感激地接过了他的外套,披在身上,弥漫在我鼻间的是他的味道。我的心跳,在他外套的包围里怦然,一下、…  相似文献   

18.
父父子子     
熊焱 《大理文化》2013,(12):38-42
我的父亲曾在他年少的时候把我的祖父当成他的敌人。 那时他在暗中使劲,想要一次次地打败他的父亲。在他们一次次明里暗里的较量中,我刚愎白用的祖父多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果某一次我的父亲在言语或行动上占了上风,那他将会高兴上半天,得意地吹着口哨,或是高声唱歌。  相似文献   

19.
王军 《世界文化》2007,(3):11-13
爱因斯坦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时常还会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当我信步于加州威尔逊山的时候,他会从曝晒漂白的岩石堆里走出来——在这里,埃德温-哈勃第一次实际观测到了宇宙膨胀的证据,从而使广义相对论真正成为解释字宙起源、发展的基础理论。当我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学会爱因斯坦档案馆的时候,他会从那泛白的影印文献中探出头来向我挥手,从他写给罗斯福、弗洛伊德、罗素,以及虔诚的孩子们,甚至那些想诋毁他的人的信里,我仿佛又听到了他亲切、充满活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黎巴嫩的穆罕默德先生是1994年我随中国青海杂技歌舞团访问中东时结识的朋友。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贝鲁特大学学院剧场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的时候。那天,天气十分炎热,我们坐在观众席上稍事休息。这时,我看见前排有一位黎巴嫩朋友全神贯注地低头写字,他满头大汗往下淌。“呵,他写的是中文广我见他在自己的名片上一笔一划地写上了“穆罕默德·塔哈;”在他旁边放着别人给他写的他的中文名字的范本。他临摹得似乎很吃力,手中的笔好像有千斤重。我走近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要过纸和笔,给他示范了一s。他点头笑了奖表承感谢,接过纸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