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的人才观这一思想命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一、“人才难得”“珍惜人才”是邓小平人才观及其思想的根基;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人才观及其思想的出发点;三、“德才兼备”是邓小平人才观及其思想的内容及核心;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人才观及其思想的实践基础;五、善于“发现、团结、使用”人才是邓小平人才观及其思想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思想:树立创造型人才观当前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实际上是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的,人才观是教育思想的主要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张语文教育要为培养“智能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立体思维型”人才、“T”型人才和“X”型人才服务,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因为这种种设想比“单纯知识型”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不少人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往往总是看学历、文凭的高低,对学校优劣的评价标准也往往只是看升学率的多少。这样,语文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按创造型人才观更新语文教育思想,就必须认清语…  相似文献   

3.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以来讨论的课题,本人拟就这一转变问题,略作探讨。一、从片面的人才观转变为全面的人才观人才观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才观:就是对人才的看法。什么样的人是人才,怎样来培养这些人才,这是人才观须要回答的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人才观就是教育目标,就是学校培养目标的问题。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人才包括各种出类技革的优秀人才,包括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狭义的人才指具有出类拔革的学识和才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做出较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在今天这…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1日)中提出了科学人才观。这一科学人才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人才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重大发展,适应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胡锦涛的科学人才观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背景下提出来的,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人才观就是关于“什么样的人是人才”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一个社会如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人才理论博大精深,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重温邓小平的人才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的人才观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人才战略观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这是邓小平人才观中的一个根本性的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房屋是什么样子?在《未来的房屋》(第十二册)这篇独立阅读课文中,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具体地回答了这个很有趣味的问题。这是一篇开拓儿童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培养思维和想象能力,激励学生为“四化”勤奋学习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7.
展望未来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中国才能立于新世纪的强国之林。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先导”,学生需“先行”。化学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前提。要拓宽求知范围,树立书本上有知识,书本外也有知识和能升学是人才,能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人也是人才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以科学民…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达到这一根本目的,我认为在人才观上必须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继承前人知识为特征。用这种思想和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称之为“继承型人才”,这种人才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学习上把头脑当作“容器”、“仓库”,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习  相似文献   

9.
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转变教育思想,需要明确几个观念,即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师生观、教学观教学方法观。 关于人才观,要转变只有上大学、当专家才是人才的观点。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是人才,社会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中、初层次人才和普通的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育工作者要有全面的人才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每一类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 关于质量观,即如何去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对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持什么标准的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要以观念变革为先导 ,树立新的人才观至关重要。新的人才观要紧紧把握其基本要素 :“人”和“才”。一个有才的人 ,首先应当是一个有德的人 ;人才多样化 ,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在工作思路上倡导创新 ,突出创新 ,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强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 ,强调以法治校 ,以德治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转变高等教育思想之前,首先要认识人的认识活动,转变那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方式。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以变应变和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值得深入探求的方向性问题。与此紧密相关的是,我们应该如何促进转变,从而使“应当转变”真正转化为“正在转变”和“已经转变”,这是迫切需要研究清楚的策略性问题。面向21世纪转变高等教育思想,必然要涉及高等教育价值观、发展观和人才观这三大方面。以下只就高等教育人才观这一高等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在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中,最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处理好三对“人才”的关…  相似文献   

12.
袁青 《青海教育》2001,(6):11-12
“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智力和人才方面,人才资源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也有人曾说,未来世纪的残疾人很可能不再是机体上有缺陷的人,而是那些心理素质低下者……” 当今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已远非传统的“社会适应标准”(即“生存标准”)可以涵盖,而推进到“发展标准”、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应该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同时还应该有敏锐的感知、稳定的注意、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灵活的思维和流畅的语言;应该情绪积极饱满,主导心境是积极稳定的,精神状态是振作的,即使…  相似文献   

13.
杨维全 《成才之路》2009,(13):22-23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科学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思想品质好,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就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以此来衡量,就不能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应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新型的“人才观”的指导下,教育就应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就应该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落实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怎样才算“好人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 “……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段文字中有两个“应该”,前一个主要是政治方面的要求,后一个则是专指科学精神的这就是“好人才”的标准。要培养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人才观的精髓,“德才兼备”是邓小平选拔人才的标准,对人才的开发、选拔、培养和使用,是邓小平人才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才,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那么,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致力于人才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呢?一、树立现代人才观是培养好人才的前提不同的人才观对人有不同的看法。现代教育人才观认为,任何一个人,只要通过教育,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并  相似文献   

17.
面对21世纪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行将带来的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应当如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呢?这是高等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更新人才观,实现由“知识型”向“创新型”的转变所谓人才,就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知识和能力,是人才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知识可以通过传授习得,能力必须在实践中锻炼形成。换言之,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得到,而能力却无法从书本中拿来。因此,一个博闻强记的人,只要勤奋读书,就有可能拥有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人才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鸦片战争被迫开国到今日主动开放,一百六十余年中,支配中国教育的人才观伴随着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根本性变迁。其演进形态大体经历了“中体西用”式洋务人才观、“即中即西”式维新人才观、中西融合的民主主义人才观和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人才观、“三个面向”人才观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一、更新观念 ,动员全社会共同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弊端 ,敢于革故鼎新 ,使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构建富于创新精神和时代内涵的素质观。具体地说 ,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人才观要实现由“唯高级人才是人才”到“广大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的转变 ,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 ;二是质量观要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 ,使每个学生都…  相似文献   

20.
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大批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入才。所谓好人才,就是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的人,是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刨造的“开拓型”,“创造型”的人。高等学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