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6,(9):69-70
传媒新思维一目了然
  警惕网络影视“三俗”化倾向
  文艺反“三俗”呼吁了多年,传统文艺领域的“三俗”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近一段时间,“三俗”之风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领域死灰复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网络影视作品丧失了基本价值判断和艺术品格,沦为“三俗”之列。细数当前网络影视的“三俗”化表征,多集中于渲染黄暴、肆意恶搞、过度炒作几类。网络影视领域甚至形成一种行业共识:触碰那些传统影视不敢僭越的雷池,作品就能火。在网络“三俗”化倾向的影响下,一种反传统、反主流、反精英的价值观在“网生代”群体中发酵,可能导致意识形态的紊乱和理想信念的虚无。与传统文艺不同,网络平台的市场化背景使网络文艺自诞生之日起便以“为市场服务”为主要任务,再加上当前网络文艺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混乱无序、野蛮生长,有些从业者甚至将市场认可看成网络文艺唯一的评价标准。网络影视“三俗”化的成因复杂,包括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社会结构重组、文化格局演变等问题。我们不能将它简单地归因到投资方、平台方、制作方或受众某一端,进而用惯用的道德规训解决问题。网络“三俗”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市场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市场手段来求解。抵制网络影视“三俗”化倾向,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革新规范市场竞争,建设一个清朗有序的网络视听空间,从根本上遏制“三俗”倾向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广播影视是科技与化相结合的产业,广播影视化活动是现代社会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直接体现和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明程度。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广播影视化产业获得充分发展,则会形成相应的广播影视化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读者>现象是基于"媒介化社会"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之上的一种想象性建构,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在特定形式上共谋上演的一幕传奇,其风格基于精英的立场,体现出保守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4.
林礼顺 《东南传播》2014,(10):54-56
由于影像化技术具有及时性、快捷性与长久保存等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影像化表述的方式。就其具体操作内容来看,影像化表述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这三种方式互不可分。经由影视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征符号与意义体系的影视化表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族群身份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5.
方心 《青年记者》2016,(32):44-45
在当代日常生活审美中,大众传媒的影像流融合了生活与艺术,不断强化着现代人的时尚体验.同样,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在改变影视传播内容,尤其是红色谍战剧如何参与社会生活建构、使影像内容更加贴近大众日常审美需求值得关注.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深刻影响着红色谍战剧,剧中人物在服饰、行为方式、生活追求等方面与当代社会生活一致,造成了"历史感的消失、未来观念的缺席",①呈现出别样的当代日常生活景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渴望更倾向于视觉的传播化、审美化.相比而言,图像、文字和视听影像的传播途径更加直接、醒目,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快节奏的社会步伐.不同类型的传媒广告如何在众多的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仿佛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在版面布局设计和新闻信息的协调上做到完美统一、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7.
影视产品的品牌化,是近年来世界影视市场的发展趋势。当今的影视市场,是由品牌化主导的市场,没有品牌的影视产品,很难在市场中有着较大的获利与发展,也没有其影响力。世界影视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在现阶段具有商业化、优势化、时尚化、垄断化、包装化的特点,这也是影视品牌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朱传欣在《警惕网络影视“三俗”化倾向》一文中指出,“三俗”,即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近一段时间以来,“三俗”之风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领域死灰复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影视“三俗”化的成因复杂,包括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社会结构重组、文化格局演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要闻·信息     
国家广电总局1月25日印发的《2006年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广播影视文艺、娱乐、情感类节目,着力提高质量、品位和格调,抵制低俗之风,净化荧屏声频。采取措施解决主频道、主频率节目弱化新闻、泛娱乐化倾向和电视剧播放过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姚睿 《现代传播》2017,(11):141-14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视作品的内容生产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游戏化""动漫化""新媒体化"等特点。主流观影群体平均年龄的下沉及青年亚文化加剧了这些特征。作为故事生产者的影视编剧要深刻体悟跨媒介叙事的特点,洞悉新时代受众的审美旨趣、情感结构与消费习惯。在影视编剧的教育与学习中,应建立跨媒介叙事的教育训练体系,培养跨媒介叙事的创作观念,加入跨媒介形式的叙事训练,使学生掌握融合动漫与游戏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1.
胡春秀 《新闻界》2006,(5):120-121
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带动广告业迅猛发展,当前的中国广告正在完成由粗放到精致的蜕变,广告的审美特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拟以刘翔代言的电视广告个案,略谈广告制作中的审美化倾向。一、产品背景化奥运夺冠后,请刘翔做代言人的企业排起了长龙,全权管理刘翔事务的田径协会,出于  相似文献   

12.
影视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高度发达的现代传媒将影视文化的成就推到了新的高度。但在今天市场经济高涨的环境下,影视创作为了不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被淘汰,出现了为迎合大众消遣娱乐需求而格调低下、轻浮浅薄的媚俗倾向。因此当代影视艺术表现出了媚俗的典型特征。这将对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大众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传媒对大众审美的影响是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以理性的角度看待当代影视的审美倾向并加以正确引导可以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开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徐振祥 《新闻传播》2007,(3):40-41,43
新闻娱乐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误区。湖南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是与其频道的品牌发展战略的影响分不开的。湖南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表现在内容上容易避重就轻,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社会事件中寻找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过度强调新闻事件的故事性、情节性,使新闻事实故事化、文学化。走出新闻娱乐化的误区,是湖南电视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慧 《编辑之友》2015,(5):64-66
新媒体由网络有线终端和无线移动终端构成.新媒体传播对影视内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视听语言变化带来全新用户体验、短平快生产的小微化制作、类型化生产与商业化包装、观众对制作的干预度增强、进一步去精美化的创作倾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互联网+影视"热潮的兴起,游戏、网络文学等原创IP影视化改编成为热门,本文从原创IP影视化产业链的发展过程入手,分析现有IP影视市场改编过程所暴露的问题。以改编相对成功的《陈情令》为例,分析其成功原因,提出国产IP影视化成功改编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播影视行业基层党建科学化对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提升、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成都所属六县(区)乡(镇)广播影视相关部门调查与访谈发现,广播影视行业基层党建科学化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重业务、轻党建,重常规、轻创新,重过程、轻绩效等抑制广播影视行业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提高的因素。为此,必须充分利用自媒体,提升该行业基层党建的自觉化;设置党建专员,使其党建工作常态化;合理配置党建资源,使其党建工作资源均等化;强化机制建设,使其党建工作规范化.以消解广播影视行业基层党建科学化中存在的抑制性因素,提高其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行业分类看广播影视产业化发展的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广电总局为了加快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已经开始打造广播影视产业,建立广播影视集团,使广播影视的市场化愈加深刻。深化市场改革,推进产业化建设,必须对广播影视市场有全面的认识,对行业的,产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图画书的影视化应用价值开始受到关注。文章通过比较图画书与影视的空间和时间特性,浅析图画书的影视化,并比较分析图画书与影视在抒写结构方面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所推动产生的媒介融合大潮是谋划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背景。传统广播影视和各种新兴视听形态正在汇聚和走向现代视听传媒。从广播影视到视听传媒转型的概念、路径和目标日渐清晰,传播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发展格局和监管体制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广播影视呈现发展视听化、视听融合化、视听社会化和视听无处不在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并将其视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是摆在广播影视决策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此,国家广电总局近日颁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分析了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阐释了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提出了发展广播影视产业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我们认为,《意见》的颁布对加快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意见》内容的贯彻实施,必将全面推进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使广播影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型产业和体现先进文化精神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现将《意见》的主要内容摘登如下,供业内外人士研读、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