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内部动力主要来源于农地比较收益降低导致的农地流转的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促进、土地规模效益的驱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产业化经营丰厚利润的吸引等几个方面,我们应当抓住时机,适当地推行一系列发展农地规模化的外部措施,内外因相结合,推动农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2.
在农地规模化流转的过程中一系列制度的完善和构建极其重要。文章从宏观的制度环境是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基本前提、微观的流转规范是促进规模化流转的必要条件、政府的服务制度是农地规模化流转的重要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农地流转、农地规模化发展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对策,力图为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农业现代化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通过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能有效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增强我国的农业竞争力。但在流转所生利益的分配上却出现了失衡的状态,契约出让方——农民的利益遭到严重的侵害。因此,在农地流转中,应加强政府的引导、监管和服务职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的维权意识;加大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培育,以实现农民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法国主要从采取激励性的、调控性的农地规模化流转措施、实行装备现代化的农地投入模式、建立公司化运作的生产组织、实施科教兴农的战略策略等方面摆脱小农式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其中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应该借鉴法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资本以逐利为本性,当前,在农业产业链条整体利润比较高、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大、进入农业门槛比较低的背景下,工商业资本采用直接和间接方式进入农业生产、流通等领域,谋取利润.本文对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带来的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的分析表明,农村土地流转以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为主,忽视农民话语权,土地流转后出现改变农地原有用途而缺乏监管、弱势劳动力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并且围绕土地租金管理和分配、企业和社区农民共处中的利益协调等问题时有矛盾和冲突发生.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投资额大,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关系调整都可能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质是将农地作为产权和资本来经营。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依照有偿使用和有偿流转原则,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农地的均衡价格,实现农民的发展权益。该配置不仅有利于农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而且将更有效地保护耕地,实现农地资源有效率地优化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单一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平均联产承包家庭责任制,缺乏具有经济推动力的农地流转集中机制,加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兼业化存在,致使农地利用时,很难在农户之间适当拉开距离,形成大、中、小适度有别的农地规模。本文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现状为立足点,从法律角度多层面加以剖析,进而提出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率较高,发展态势良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法产权界定不清、农地零散化严重、流转市场机制不发达、流转行为不规范等。对此,应采取明晰农地产权、放宽流转条件,推动农地互换、提高农地成块规模,培育农地流转市场主体、建立完善市场化流转机制,建立流转服务中心、规范流转行为等改善措施,以实现三峡库区农业规模化经营及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张春 《考试周刊》2011,(49):231-232
农地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农八师是新疆生产兵团经济实力较强的生产师。本文阐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分析了农八师的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条件,认为农八师农地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并提出了推动农八师农地规模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有限理性与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及建设现代农业的形势下,农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实行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关键。而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主体,他们的行为选择对农地流转的走向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借助于有限理性的视角看待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恰恰能使那些在表象上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其理论预设条件也更加接近目前我国的现实,因而在分析当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时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并给我们在解决当前农地流转的困境问题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和首批土地确权试点省份,利用补贴政策引导农地有序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一定程度实现了政策目标,但却出现"非粮化"和农地流转率偏低等难题,为此,从土地流转补贴角度提出建立粮食生产各环节经济激励机制,从法律和制度层面禁止流转土地"非粮化",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补贴政策效能,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将从生产主导向经营转变,农业兼业化经营将长期存在,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挑战.发达地区职业农民培育出现按户籍选择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适切性差,培训设施、师资欠缺以及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将常住农业人口尤其签订了中长期农地经营合同的外来人口纳入培训对象,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实行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培育,农业实用技术与农技推广双培训;实施后备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扶持农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耕地抛荒等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确保社会安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就必须加强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探索土地流转的创新形式,这对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农村实践剖析了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多种形式,并提出了流转的创新形式:业主 农户。  相似文献   

14.
创新农业用地经营机制,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农地集体所有权明晰的基础上,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是机制创新的基础,应该稳步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是机制创新的取向,应该逐渐实现;农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是机制创新的关键,应该鼓励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怎样推进土地资本化、市场化,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国内外土地流转经验,对新的土地政策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内涵丰富,通过分析这一思想,指出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两个飞跃”思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就是立足我国农业现实情况,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合理的土地流转,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创新农业经营制度;依靠科技创新和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在实现第一次飞跃以后,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仍存在着过于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复杂多变的大市场对接能力差、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且科技引入动力不足、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使农民务农和增加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农户经营日趋兼业化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是必由之路.为切实推进农业第二次飞跃的进程,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改革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河南省各地市及省直管县数据分析发现,农地流转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且呈现区域差异性,不利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经济学范式分析农地流转滞后的形成机理,认为农地供给不足,或者农地需求不足均会导致农地流转滞后。根据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测算出各地市及省直管县的农地供给和需求状况,验证了各区域农地滞后是由农户供给不足,或农户需求不足,或经营大户需求不足造成的。应该针对性选择多元化经营主体,在农地供给不足但需求充足时,发展农户合作组织;在农地供给充足但需求不足时,培育经营大户和资本企业;在农地供给和需求均充足,适合发展多种经营主体相结合;在农地供给和需求均不充足时,培养经营大户带动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20.
农地发展权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弹性手段,在保护耕地、协调用地矛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配置与流转。从我国社会经济性质和土地制度角度考虑,农地发展权应由国家、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所有;在农地发展权的行政配置和市场配置下,农地发展权流转包括一级流转、二级流转和三级流转;并可通过建立农民基本生存保障体系以落实农民对农地发展权的分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失地农民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