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硝酸与金属反应时,随反应温度,硝酸浓度和金属活泼性的不同,还原产物也不同,可能是NO2、NO、N2O、N2、NH4^+等.在中学教材中,以Cu为例,Cu与浓HYO3反应生成NO2,与稀HYO3反应生成NO.  相似文献   

2.
谈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第15页[实验1-7]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是体现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采取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我认为有几个地方欠妥。①由于Cu与浓硝酸迅速反应放出NO2气体,因而在系塑料袋的时候和拆洗的过程中都会有NO2气体逸出,从而污染环境,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②在该实验操作中,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③在Cu与稀硝酸的反应中,由于试管内有空气存在,生成的NO气体很快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不易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1实验改进a.Cu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橡皮塞上插入一根可以上下抽动的…  相似文献   

3.
刘彩霞 《中学理科》2005,(11):66-66
不活泼的金属铜与浓酸反应时.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氮.其化学疗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若按课本介绍的实验.将浓硝酸直接加入试管中.生成的二氧化氮会逸散到空气中.一方面造成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实验过程中.人可能吸入二氧化氮而中毒现将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4.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产物是不同的,如何验证反应产物?如何防止实验过程中NO、NO2对空气的污染?这是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反映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氮族元素》中硝酸的性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而硝酸与金属铜反应是硝酸的重要性质,它们的反应类型有如下两种情况:铜与浓硝酸混合,方程式为①Cu 4HNO3(浓)=Cu(NO3)2 2NO2↑ 2H2O或Cu 4H 2NO3-=Cu2 2NO2↑ 2H2O;②铜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3Cu 8HNO  相似文献   

6.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中关于硝酸氧化性实验,是用Cu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此实验笔者认为有如下缺点:①用试管做此实验生成的NO会立即与试管中氧气反应,学生很难观察到NO是无色的气体。②NO是有毒的气体,用试管做此实验就需等到Cu片反应尽,气体才没有逸出的了,这样就严重地污染了教室的空气,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不利。所以,有必要对此实验加以改进。1实验装置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实验步骤及现象a.装入药品。在试管1中加入一小块CaCO3(够排尽空气即可,大约1g),气球中放入少许Na2O2(约两药匙…  相似文献   

7.
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其氧化能力与自身浓度有密切的关系,与同一金属反应时,酸愈稀,则被还原的程度愈大,一般地说,浓硝酸总是被还原为 NO_2,稀硝酸通常被还原为 NO 和氧化态为 2价以下的产物。Cu 4HNO_3(浓)=Cu(NO_3)2 2NO_2↑ 2H_2O3Cu 8HNO_3(稀)=3Cu(NO_3)_2 2NO↑ 4H_2O然而,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对“浓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小,而稀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大”往往很难理解,并且容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理论和实验为依据.说明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中间体HNO2的存在,以及HNO2对稀硝酸氧化性的影响,指出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复杂性眼中间体HNO2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必修1(2006年版)第96页讲述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性质时.只是简单地写出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没有给出课堂演示实验,而铜与硝酸反应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又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演示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这个实验:这样既可以对比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不同现象,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1.设计一个实验,实现Cu+2H2O(?)Cu(OH)2↓十H2↑,并验证反应产物.解析:因为铜的失电子能力小于H2的失电子能力,显然常规情况下,铜不可能置换出H2,只有利用电解原理实现该反应.实验设计如下:实验用品:铜棒、干电池、碳棒、小烧杯、NaOH溶液、导线、U形管、火柴.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