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自然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过程,就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适应自然环境,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光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都具有更新或循环的特点。这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是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依据,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错存在。人们可以通过劳动和科学技术来影响自然条件,但不能取消或根本改  相似文献   

2.
陈虎 《科教文汇》2008,(19):263-263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  相似文献   

3.
区域系统是国家系统的小系统。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出于大背景的经济发展战略考虑,甚至出现跨国的经济区域,如太平洋、东南亚、东北亚等等经济区。人们选择经济方向的标准是消耗劳动最少,获得产品最多。做为永恒产业的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结合,这种区域特色尤其显著。农业生物的生态特性与地理环境的适应情况,制约着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而做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易受灾害天气的影响。农业生产是在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中从事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结果的优劣都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农业生产离不开精确、密集的天气预报信息。如果能够找出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促进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围场县地貌复杂,山区、山丘、平坝均有分布;农业是其支柱产业,种植业主要有土豆、玉米、谷子等。近年来,随着围场农业迅速的发展,生产结果的不断调整更新、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气象预报事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得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农业气象服务内容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气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运芳  胡单 《西藏科技》2003,(3):19-22,53
从西藏种植业的基本现状,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谈西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是一个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存在着复杂分工和经济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由许多要素和子系统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并在再生产运动中不断增殖自身的复杂系统。国有企业作为基本单元或构成要素,一定数量的企业聚合为行业子系统或地区子系统,各个子系统聚合为国有经济系统。作为国有经济系统基本要素的企业,规模大小不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指贫困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不发达地区,而是指不发达地区中的最不发达地区。这种地区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生活状况未达到基本温饱水平,生产状况呈现萎缩性再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8.
保持我国农业经济持续成长,是关系四化建设成败的大事,近年在实践和理论上都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未来与发展》今年第1期刊登的赵瑞彰同志《论我国农业经济成长的新阶段》(下称《赵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但作者提出机械化不能提高农业总产出,我国农业经济成长的出路不在于机械化,而是化学化、生物化、工厂化;今后战略主攻重点不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在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等观点,实难以苟同,现提出几点看法与赵瑞章同志商榷。一、农业总产出的增加和增值转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某一单项技术措施的结果。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部门,它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的本质是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社会总产品按使用价值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并指出两大部类之间进行交换,交换的产品在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上实现平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正是从这样一个基本条件出发,马克思展开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社会资本的生产、流通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规律。马克思关于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及其相互依存和制约的理论,是对社会生产过程最简单、又是最基本的抽象。它不仅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0.
周方和  沈文哲 《预测》1989,(4):14-18,49
一、引言水果生产是一种自然冉生产与社会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生产过程。它的生产规模一方面受经济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自身种群结构状态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正是调整和控制经济因素(土地、肥料、劳力,资金等)的投入量和老树淘汰及植入新苗这些措施来调整果树的结构和规模。但传统的方法很难定量地通过这些措施把果树的种群结构调整成比较优化的结构布局。而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建立能够反映果树生产系统生长机制的数学模型就能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就是这方面工作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服务于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一种技术手段。要使机械化方案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定性研究,找出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而且要做定量研究,找出各个因素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科技减灾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古老产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殊产业,然而,农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历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多少年来,人们在不断得到农业发展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经常受到农业发展滞后的影响和困惑。有人说: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不同的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将刺激消费的扩大内需政策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4.
依据河北省人力、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特点,分析了依靠科技教育推动种植业调整取得的成效,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对种植业调整的制约,并就如何依靠科技教育手段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寻找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路径 当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保证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决择。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经济增长与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都直接相关。所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寻找这四个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所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培育这一薄弱环节,由此入手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已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经济发展已从资源约束为主  相似文献   

16.
赵炳熙 《情报杂志》1994,13(1):51-53
1 生产力内涵的新说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借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按一定结构构成的复杂系统。 生产力的内涵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其内涵也在不断地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的提出消费是一种行为 ,是消费主体处于延续发展自身的目的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 ,生产是起点 ,分配 ,交换是中间环节 ,消费是终点。由于社会再生产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发展、不断循环的过程 ,因此 ,消费是第一个经济循环的终点 ,又是下一个经济循环的先导 ,是保证国民经济不断运转的原动力 ,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关键。现代消费问题已不再简单地是一个消费问题或不单独局限于经济意义上的消费问题 ,它大量涉及到民俗、民风、民族、地域 ,不同国…  相似文献   

18.
设施农业是农村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的最佳方式,它是利用温室、大棚、厂房、畜舍、贮藏库等结构设施和调控环境调备,人为地创造适宜动植物生长发育与再生产环境,进行农业加工生产的一种特殊生产方式,是人们摆脱传统农业和自然约束,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苏大学 《资源科学》1981,3(2):79-86
对牧业资源进行全面、客观地估算和评价,找出我国牧业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才能制定符合自然经济规律的牧业发展方向和牧业经济政策。牧业资源包括饲料资源,家畜资源和牧业劳动力资源。饲料资源可分为种植业为牧业提供的精粗饲料、天然草地和工业性饲料三大类。家畜资源包括品种资源和畜群数量。我们的目标是要研究利用相同的牧业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畜产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陕北种植业土地利用与农业投入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彤  江源  宋阳  和克俭 《资源科学》2005,27(4):56-62
本文在论述农业投入与种植业格局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基础上,以近50年的农业种植及其投入数据为依托,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陕北种植业格局的空间差异,以及延安地区种植业格局的时间演变,并分析不同时段、不同空间范围内农业投入与各类作物之间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初步结论:研究区北部种植条件较差,农业生产相对落后,表现为完全种植粮食作物,整体农业投入极少;研究区南部种植条件好,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量较大,农业生产发达,农业投入主要倾斜经济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区种植业格局有待改进,经济水平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增加对经济作物的投入.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同时政府应当引导农民进入非农行业多渠道自主就业,增加农业以外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