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俊 《甘肃教育》2008,(7):9-10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状况.我们对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这一劳务输出大镇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该镇共有人口2.02万,外出务工人员约有4600人。其中长年在外的有1400人,占务工人员的30.4%;季节性外出的有3200人,占务工人员的69.6%。该镇共有学生2748人,留守儿童609人(其中寄宿学生352人)。  相似文献   

2.
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28.29%。[1]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他们长期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国有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了留守儿童。以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为例:那蒙镇有农民工21500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有3410人,占总学生人数的57.78%。  相似文献   

4.
微博吧     
《初中生》2011,(33)
微话题: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的人数约为58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目前,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一年中仅在过年时能短暂相聚。过了年,父母又要远行。你是否也是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呢?  相似文献   

5.
唐生敏 《教师》2008,(13):94-95
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约有2000万人,占农村学龄儿童18—22%。2007年9月统计我学校在籍学生441人,留守儿童有243人,占55.1%。留守儿童是个社会问题,越是落后山区比例愈大。留守儿童的教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入城市,随之在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社会群体.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的人数约为58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目前,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其中,0~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约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1/3,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  相似文献   

7.
全国妇联发布了包括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最新数据的研究报告。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龟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2006,(12):40-4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留守学生。青神县儿童3.2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6.5%;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4.7万人。留守儿童8118人,占全县儿童的24.9%。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学生6624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总数的40.1%。因此,加强对留守学生教育管工作。既是教育和社会的责任,更是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构建和谐新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青神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西妇联的调查报告,截止2006年10月,广西91个县区的留守儿童达98.98万人,占所调查县区儿童总数的10.2%。但这是一个时点数。我们走访过许多村庄,实际上绝大多数农村儿童都曾经历过一年以上的留守生活,他们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与曾经的留守生活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0.
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德育》2008,(4):3-3
全国妇联于2008年2月27日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给出的最新数据是,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已非常普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有3000多万人,小学适龄儿童较多。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机会基本能得到保障,接受初中教育的机会尚未得到完全保障,但其受教育状况仍然好于农村其他儿童。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许多农村家庭亲子之间感情疏远,两代人之间的伦理冲突越来越频繁,造成了家庭伦理的缺失。很多家庭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远离孩子,远离家庭生活,不能保证给孩子必要的家庭教育。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留守家庭亲子伦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留守家庭抚育阶段亲子关系的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和城镇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留守儿童”是谁发明的词语,也不知道最早从什么时候出现,总之,这些年这个词语频频出现,也频频地刺痛我的眼睛。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据四川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07年四川有留守儿童300多万人。今天,在我园近500名幼儿中就有160多名留守幼儿,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2%。留守儿童不只是~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也随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团体,他们就是"留守儿童"。据权威报告显示我国留守儿童人数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0-5周岁)占27.05%,小学学龄(6-11周岁)人数占34.85%,而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2个年龄组则分别占总体比例的20.84%和17.27%(如图1)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男女性别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自己留守在家乡,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中国人民大学段成荣、周福林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2000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为2290.45万人左右,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有1981.24万人左右。留守儿童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在心理上有不适应感,若得不到及时引导,严重还会导致他们心理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卫东  陈波浪  王快学 《教师》2010,(30):127-128
当“留守儿童”这一新词在近几年出现在社会上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十分棘手已成不争的事实。“问题学生”即患有“留守综合症”的学生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学校就应承担起对其进行良好教育的责任。据2009年全国妇联公布数据,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为2300万,占儿童总数的13%,并逐年呈增长趋势,而农村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88.2%。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本状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及其规模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学者段成荣等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依2000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有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高达86.5%,即有1980万。  相似文献   

18.
唐子惠 《教育》2011,(3):32-32
安徽省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50万人,其中小学生155万人,初中生95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6%。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龙晓兰 《小学教学研究》2010,(4):115-115,117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家中留下了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留守儿童”一词应运而生。据统计.每年活跃在沿海和大城市边缘的农民工有2亿左右.而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近2000万.占总留守儿童的87%。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本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发现: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和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比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