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影《武训传》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批判运动,以批判《武训传》为起点,开始了大规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武训传》在现在看来只是一部宣扬武训忍辱负重、劳苦功高的人物典范的普通电影而已,但在当时却成为一个悲剧,这与建国初的国内外形势有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有关,更与当时的政治介入文艺的不正当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以社论形式发表毛泽东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文,此后,一场有组织的对《武训传》的批判随之展开,这是中共建国后在文艺界展开的第一场大批判。当这场批判接近尾声时,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正式启动。第二年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一年,正当我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关头,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打响了建国以来政治思想战线上反修防修的第一个重大战役。在这场斗争中,毛主席为《人民日报》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这篇极其重要的社论,深刻地揭露了《武训传》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本质和投降派武训的奴才嘴脸,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批判投降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的文学就要庆祝他的第40个生日了。在其前30年中,在文艺界开展过多次的批判运动。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历次批判运动的开端,它开了以政治批判运动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的先例,对后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武训办学的思想和做法与徐特立早期办学有相似之处。毛泽东发起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并逐渐在全国展开,徐特立不得不于1951年7月1日发表《〈武训传〉的讨论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一文。在批判《武训传》之前,徐特立曾打算全面整理自己的教育思想,以供新中国的教育建设参考。此后,其言行有较大改变:发表文章的频率大大降低,谈话与写文章时涉及教育的内容有所减少,再也没有举行过关于教育的讲座,而外出考察则变多了。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一年五月,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开展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从而掀起了新中国文学的第一次大批判高潮、这次批判运动除了其核心批判──对《武训传》的批判之外、还包括在其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两次连锁批判──对肖也牧等人进行的所谓“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的批判及对戏曲领域里反历史主义倾向的批判。这次批判运动规模之大·声势之猛,涉及范围之广,已经超出了正常文艺批判的范畴,而带有一定的政治批判的色彩。由于它为此后新中国的文艺批判奠定了基本模式。因而对新中国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新中…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一位农民教育家逝世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他的升沉遭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折射。这就是武训。他活着的时候,满清政府就对他进行褒奖,授予他“义学正”,常穿黄马褂,但他没有接受。新中国成立前,他也不时受赞扬,特别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他赞扬备至,称他是民办举校的“开山祖师”,“是普及教育之先导,和人兴学之表率。”外国人也赞扬过他。早在解放前,孙瑜就筹拍《武训传》,几经周折于1950年摄制完毕,由上海市文化局和华东局宣传部联合审查。从1951年元月起,影片先后在京、津、沪等一些大城市放映,立即引起广大观众,尤其是文化教育界观众的热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仅两三个月的时间,京、津、沪的一些报刊就发表文章四十多篇,称武训是“千古奇丐”,是“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翻身的一面旗帜”,称电影《武训传》是“被压迫被损害者的奋斗史”。但这种赞扬并没有持续多久。三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接着便有贾霁在当年的《文艺报》四卷一期上发表《不足为训的武训》一文,从整体上否定了《武训传》,接着《文艺报》又发表了其他几位同志的文章。五月廿日,毛泽东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以《人民日报》社  相似文献   

8.
电影剧本《武训传》,在创作与修改过程中,有着不断的趋附主流意识形态的迹象,但最后却又存在着许多偏离。这一现象隐含着《武训传》之所以被批判的某些深层原因,从剧本中个人表达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消长态势预示着当时的文学发展的某些趋势。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想被从李进孩到李云鹤,再到蓝苹,最后到江青这些名字演变插乱,本来应写的电影《武训传》批判的事情不得不在这里补记一节。  相似文献   

10.
在陶行知先生的提议下 ,在“武训精神”的感召下孙瑜拍摄了《武训传》。《武训传》开始得到了华东局和周恩来等人的肯定 ,但由于错误的历史观和对政治形势的严重性的夸大 ,毛泽东发动了对《武训传》的批判。周恩来、周扬、夏衍和郭沫若等人不得不作检讨 ,与《武训传》相关的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武训传》批判形成了以后一系列思想与政治批判的模式 ,强化了毛泽东的权威地位 ,损害了党内民主 ,加深了毛泽东对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偏见 ,为随后开展的对陶行知的重新评价铺平了道路 ,同时也是对《共同纲领》规定的公民的言论与出版自由的一次严重践踏  相似文献   

11.
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时陶行知先生受到牵连,从此曾被毛泽东誉为“伟大人民教育家”的一代宗师的名字在中国教育史上竟然销声匿迹长达近30年之久。陶先生受到错误批判,应该说有种种复杂的历史缘由,但是江青在其中所起的恶劣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江青为什么这样仇视陶先生,传说很多,而唐权先生《亲历一九五七》一书中有关陶行知与江青的一节提供了相当翔实的史料。有同志提议我们加以转载,让索敬陶行知先生而叉没有机会读到《亲历一九五七》这本书的老师们有机会了解这段史实。[编按]  相似文献   

12.
论陶行知的武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与武训的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武训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中, 陶行知受到严厉、粗暴的批判。多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需不抱任何成见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武训传》是文艺界老前辈孙瑜同志根据武训“行乞兴学”故事编导而成的电影,它出现在建国初期的银幕上,不久就引起争议,后来发展成为批判运动,被称为新中国文艺战线上的第一场斗争,为以后文艺批评中大搞群众运动,乱打棍子,乱扣帽子,不分敌我的极左做法开了先例。  相似文献   

14.
武训问题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引人注目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武训与电影《武训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肯定、批判与再评价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这一过程及其历史经验,对于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51年,在对《武训传》批判的运动中,对影片最具杀伤力,也最富理性说服力的莫过于《武训历史调查记》。《调查记》似乎科学严谨,尊重历史。它开列了160余位被访人的名单,征引了大量史料,所有的结论似乎都有充分的证据——或当事人(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口述,或字资料的佐证。可是30年后,当历史允许人们重新评价武训和《武训传》的时候,《调查记》所提供的证据即刻土崩瓦解。将这个《调查记》与反右派运动,与“化大革命”,与刘少奇的冤案联系起来是毫不奇怪的。它不但是权力话语动用国家力量,有组织有目的地制造伪证的领军之作,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武训传》开始,渐变的年代清晰指认出"十七年电影"政治形态文艺学地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实践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观众无意识幻觉所投射的,无疑是以民族寓言形式为表征的高度政治介入。作为"十七年电影"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武训传》有助于我们理会"十七年电影"的政治修辞表述。其独特的叙事肌理和文本结构、所紧密联系的"十七年"特殊社会政治语境,都需要我们借助大历史的视野,去除误读、重启对话。  相似文献   

17.
从相当权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到普通中学教师手头的教参,阐述《药》的主题思想,基本上是相同的: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没有唤起群众的不彻底性。这既不符合鲁迅先生当时(一九一九年)的思想状况,也不符合小说的具体描写。  相似文献   

18.
批判与反思:1951-1978年的陶行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受批判电影《武训传》的影响,陶行知也受到了批判,致使陶行知研究在1959年后成为国内研究的禁区,这种状况一直到1978年才得以改变。这场批判不仅损害了陶行知的名誉,而且阻碍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去深刻反思。而与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这一段时期,国外学者对陶行知的研究却是方兴未艾,并对陶行知及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大特征是它的人民性。解放后人民取得了政权,正当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陶行知人民教育思想,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挥其示范指导作用之时,对电影《武训传》的粗暴批判却使陶行知受到株连。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教育舍弃了根植于中国土地、融汇了中西先进文化精华的陶行知教育学说,舍弃了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对反动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建国以后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第一个大战役,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对孔孟之道的一次大批判。今天,重温这场伟大斗争及其历史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毛主席一贯坚持反孔的深远意义,深入认识批林批孔斗争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增强我们的战斗决心和必胜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