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阶段。本文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反思了地理学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促进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地理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认为计量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地理学和地理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量地理学的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哲学在地理学中以及科学哲学中一直未受重视,这对地理学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地理学哲学发展滞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地理学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性质,提出了地理学哲学研究的主要论域。哲学思想的创新是地理学创新的源泉,地理学迫切需要汲取哲学及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对地理学进行哲学的反思和观照,加强地理学哲学研究,促进地理学思想与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从古代地理学一直发展到信息地理学阶段,传统的技术和方法曾一度使地理学的发展陷入困境.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使地理学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将从RS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广泛应用等方面,并针对两者的结合,首次提出了"二S"的概念,详细地阐述地理学发展中的"二S"结合从而导致地理学的"腾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封建社会"盛世"的界定,将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分为汉、唐、清"三大盛世,"运用文献典籍分析考证的方法,分别从地理学思想、地理探险、地图学、方志学及域外地理知识增长诸方面总结和挖掘"三大盛世"时期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探讨影响封建社会盛世地理学发展的原因。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地理学发展的原因表现为:(1)政局稳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地理学发展的客观条件;(2)辽阔的疆域,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环境;(3)为了巩固政权与发展生产,统治者重视地理学技术与成果的应用;(4)当时科学技术也促进了地理学的进步;(5)与域外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契机。最后指出我国封建社会盛世地理学发展的轨迹和趋势,以及数千年绵延而不断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6.
莱茵河下游地区快速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为德国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欧洲的德国和法国成为近代科学地理学创新发展的新源地.德国科学地理学起源于康德的自然科学哲学,洪堡建立在野外考察基础上的科学地理学建构,李特尔学院派地理学的发展和人文地理学思想,以及佩舍尔的自然地理学思想等,并逐渐派生出区域地理学派、环境决定论派和...  相似文献   

7.
回顾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时期:古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时期、现代地理学时期.笔者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研究中国地理学发展过程,探讨了各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国地理学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我国古代教育地理学的发展概况,并结合我国地理学和教育科学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教育发展实际,论述了中国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等,提出了建立我国教育地理学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促进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穷人地理学:研究贫困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穷人地理学是研究穷人及其贫困问题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不但从地理学视角关注"穷人"的"穷"和"人",而且更强调人地关系研究.不平衡发展理论、发展极理论、点轴理论、社会贫困空间理论、人口迁移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不但丰富了贫困理论和地理学理论,而且促进了穷人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各国的反贫困实践加速了穷人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理哲学与数学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是研究世界的一种科学方法和科学语言 ,地理学也不例外 ,自其产生之日起 ,就与数学有着不解之缘。随着地理学的发展 ,与数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本文拟从地理学如何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世界入手 ,探讨了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发展、内容体系及如何应用 ,并对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的发展形势和前景,在社会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有人认为地理学存在着危机。但不少人士则认为目前地理学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无论从学科发展角度,还是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需求看,中国地理学在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显示着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日本高崎经济大学北僚勇作教授,潜心研究经济地理学30余年,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和著作,试图建立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北僚认为经济地理学发展要注重理论研究,强调经济地理学研究要有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综合分析方法;他提出了商业创新、旅游创新概念与产业创新体系,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均衡理论模式。笔者认为北僚的理论模式不仅丰富了经济地理学的内容,同时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乡村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演化,总结了我国乡村地理学萌芽、停滞、复苏、发展的4个阶段;阐述了乡村、乡村地理学、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地理学的内涵,明确了乡村地域系统是乡村地理学和乡村振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文化生态学理论、城乡关系理论、农业区位论在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文地理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地理学得以恢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回顾了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成就,及对今后的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中学地理教育仍侧重地理知识的讲授,对提高地理学社会认知度、学生报考地理科学类专业和推动地理学科发展作用有限。在分析地理学低社会认知度和新发展机遇的基础上,从地理学科及专业发展视角指出了大力提升中学生地理学科认识的重要意义,并将提升路径归纳为了解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专业及开设高校、地理学的国家及地区贡献、地图绘制与手机导航等4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研究及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并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19世纪末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转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始终离不开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理学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 21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战略讨论会”和“全国中学地理优秀论文交流研讨会”于 2000年 11月在北京召开。围绕新世纪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中学地理学科重新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新教材出版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中国地理学发展的特殊时期   建国后,通过老中青地理学家的努力,在竺可桢先生等前辈地理学家的指导下,我国地理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地理学的决策应用价值也大大加强了。目前,国土整治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地理信息应用研究是我国地理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科学,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并伴随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依次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等阶段.古代地理学几乎同时在中国和西方(主要是地中海)产生,其地理学知识直接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并作为人类全部知识的一部分见诸于早期人类历史的各种文献中,而专门性的地理著作产生较晚,如中国的<禹贡>、<山海经>,古希腊的<地理学>(埃拉托色尼)及古罗马时期的多部著作.这一时期东西方地理学虽然是各自独立地发展,但它们在思想体系、内容和发展程度上大体一致,差异不大,都处于地理学的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革命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战以来地理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新技术革命对地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遥感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在分析遥感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遥感技术改变了地理资料的获取手段,使地理信息的获取学的计量化,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对地理学已经产生和即将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地理: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地理学是近30年来发展迅猛的地理学分支学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地理学学科发展.但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纷繁复杂,研究主题分散,核心内容未能突凸,过分重视实践性应用等导致了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未能得到迅速提升,学科地位有被弱化和边缘化的趋势.在今后的研究与发展中,旅游地理学应以地理学的传统--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区域性、综合性、应用性等为基础,聚焦于旅游业地域景观系统--旅游产业地域综合体研究,重点研究旅游产业地理,即旅游产业的形成基础、空间分布、空间格局的形成演化、机制、产业集群、产业地域整合与提升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关于旅游现象研究的学科之中充分发挥地理学的优势,树立其主体地位,推进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