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罗勤 《新闻知识》2001,(10):21-22
新闻策划目前已成为大众传媒的“常规武器”,尤其是在国内各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的报纸上,更是日日可见。许多重大报道,之所以广受读者关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是与策划分不开的。总结新闻策划的得失利弊,从理性的高度将新闻策划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有助于增强舆论导向的强势,也有助于增强在传媒多样化的今天,报纸的竞争力。报纸新闻策划的兴起报纸新闻策划的产生由来已久,但蔚为大观,在我国报业还是近几年的事。可以说,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新闻策划的风声水起,主要是缘于报纸与其他传媒竞争。我国报纸从5…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张报纸的周末版,与新闻版的一个重要不同就在于他的独家报道,因为,读看报纸的周末版,并不是为了看当天的新闻,而是为了解在新闻版上不容易看到鲜为人知,详实深入的独家报道,所以,独家报道就成为周末版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焦国章所著《报纸编辑学通论》,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焦国章同志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到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主讲《报纸编辑学》课程。他的新著《报纸编辑学通论》是“新闻传播教育书系”的一种,全书分为报纸与报纸策划、报纸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修养、选择稿件、修改稿件、稿件的配置与配合、新闻标题、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共八章,附录了电子排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等4部分内容,可供新闻传播院系师生和报纸新闻工作者阅读。《报纸编辑学通论》@文华  相似文献   

4.
史敏 《青年记者》2007,(6):49-50
曾经创办《明报》的武侠小说家金庸认为,副刊是报纸很重要的一个部门。据他介绍,在香港办报,有一个信念:新闻是攻的,副刊是守的,有大新闻出来,报纸的销路可能会增加5万份、10万份。大新闻过去了,销路要恢复原状,这时要保住大销路的话,就要副刊做得好。有大新闻时增加的读看到副刊做得好,以后就会常买报纸,成为老读。所以说,新闻是攻,副刊是守,新闻做得好,出了成绩,副刊守住,销路就上去了。所以,办好副刊是报纸的生命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文学的张力——略论张恨水副刊连载小说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化传播史上,张恨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通常人们视其为通俗小说大家,而他把记者当作自己终生的职业,再三说自己首先是记者,其次才是写小说的。在26年的新闻职业生涯里,他的岗位遍及内外勤及经理部,也动用积蓄创办报纸,是个多面手。他毕生的小说创作与新闻工作如影随形。张恨水小说以报纸副刊为主要流传渠道。  相似文献   

6.
杨权宾 《新闻世界》2004,(12):55-55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眼睛是人的心灵窗户”。若是一个人眼中有神,大家会说他很有灵气,不呆板。消息(新闻)就好比报纸的眼睛。假如我们拿到一张报纸随眼看去,发现消息(新闻)寥寥几条,就会被读认为没看头。因为,现在的人们时间观念很强,看报纸主要的动机是想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新闻,以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7.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他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强化报纸新闻的时间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滨 《传媒观察》2007,(4):32-32,33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报纸新闻在传播空间特别是时间上遭受着越来越大的挤压。网络技术实现的新闻即时传播,使得报纸新闻面临着生存上的挑战。在世界范围,网络冲击造成的报纸发行量萎缩与广告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实,迫使报纸从业人员不得不思考在网络传播冲击下报纸新闻产品的定位,寻找在快速更新的网络时代报纸新闻的特色及价值所在,思考在报纸传统出版周期的制约下,如何体现纸质新闻自己的时间定位。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从强化报纸新闻的时间厚度入手,探析报纸新闻在当前传媒竞争格局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用信息整合突出报道的差异性 一名读者,面对着至少十多张可以选择的报纸,他选择哪一份?面对着一份少则8版多则80版的报纸。他怎样简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看的新闻?面对同一个突发事件的十几个报道,他选择哪一份报纸的报道?从读者而言,这是搜寻信息的难度。对报纸而言。就是如何使读者多快好省地找到他所要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去年初,久体写作之志的李树耀调到107医院任政治处主任。管报道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报道,于是,他开始朝着新闻写作成才的目标冲刺。节假日,他把自己关在家中看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知识,边学边实践,稿子一遍一遍地写,三番五次地改。有人劝他说:“老李啊,你快是40岁的人啦,还吃这些苦干啥?搞新闻可不是件容易事。”他笑笑没有回答。几年汗水几多情,辛勤换得硕果来,经过孜孜不倦地努力,他的处女作终于问世了,那是一例发表在军区报纸上的消息,虽然全文不过300多字,却给他写作带来了动力。他捧着那张报纸爱不…  相似文献   

11.
报纸,又称“新闻纸”。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对此,报人无一不明。今天,本文再“老生常谈”,也许有人说多余,其实:非也! “杂志化”倾向种种 由于职责所在、业务所需,笔者经常翻阅和浏览各种报纸。从中发现不少报纸特别是机关报,十分注意突出新闻这个主体,并在新闻二字上大做文章。从版面总量上看,大多数机关报的新闻占60%-70%;从新闻栏目看,更是品种繁多:要闻、综合新闻、专题新闻、社会新闻、焦点新闻、区域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应有尽有。有的报纸新闻栏目有10多个,有的多达20个。由于这些报纸抓住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一、冯金声其人年已72岁的冯金声幼时读过几年的私塾。20世纪70年代初,因他有些文化,村里让他当上了学习读报员。1971年的一天,他比着报纸上新闻稿件的样子写了一篇《毛主席著作需勤学》的稿子。不久,此稿在《南阳日报》上发表,报社还给他寄来了0.9元的稿费。顿时,冯金声居住的好庄村热闹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冯金声上报纸了。也就是这篇小稿件,引导着冯金声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有耕耘就有收获。从此,冯金声写新闻一发而不可收。30年来,他常常利用农闲时间走东串西去采访,深夜孤灯驱寂寞。他先后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3.
强调新闻美术的新闻意识,理顺新闻美术与报纸美术的异同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说起来好像都明白,但认定起来却并非那样容易。有人认为,报纸是发表新闻的,结论便是,凡是报纸上发表的美术作品都可以称之为新闻美术作品,其实不然。不错,报纸是发表新闻的,但在发表新闻之外,也开辟其他许多  相似文献   

14.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马年的秋季,对他来说,真是硕果累累。9、10、11三个月,首都13家报刊相继采用了他40多篇各类体裁的新闻作品。《市场报》开辟两个专版刊登他采写的稿件和拍摄的新闻照片.这期间,他还有两篇新闻稿件获奖呢。然而,他并非大报记者,所在的单位是一家地区小报。他爱看报纸、学报纸。也许,他的新闻生涯就是从这里起步的。1976年,他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甘肃正宁县农村。这里是陇东老区,是一块贫瘠的土地。这里的人们战天斗地的动人事迹,使他萌发了写稿的念头。但这“新闻”怎么个写法?于是,报纸对他产生了巨大的“魔力”,从生产队借来报纸仔细阅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版面的新闻含量高,其“含金量”就高。缺乏新闻含量的报纸,常因“水分太多”而被读者视为缺乏阅读价值。所以,要办好报纸,就得千方百计提高版面稿件的新闻“含金量”。  相似文献   

16.
在公务之余,毛泽东为报纸、刊物、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等写过很多新闻作品.还亲自为这些新闻媒体审阅和修改了大量的新闻稿件。这些新闻稿件体裁各异,主要包括消息、述评、社论和评论等。在毛泽东修改的新闻稿件中,他很注重对新闻标题的修改和加工,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他都仔细斟酌,力求贴切。  相似文献   

17.
尹维祖的新闻改革三部曲方言,冯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当好一个报纸的总编辑?在全国省级党报众多的总编辑中陕西日报总编辑尹维祖又有什么特点呢?报社的同志告诉我们,如果要写他,还是写他的“新闻改革三部曲”。抓转换机制解放新闻生大力让我们...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与其他传媒一样,需要准确、及时地向大众传播时政新闻,这不仅是政府和社会大众的要求,也是媒体生存发展之道。在当今网络媒体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形势下,报纸新闻行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长期发展,报纸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质量,认识到强化报纸新闻质量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地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写新闻要注重选角度,新闻角度是新闻稿件见诸报纸的“敲门砖”。再好的新闻事实没有付诸于报纸、电台,等于零。因此说,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生命。新闻角度的选择面很宽,这里主要谈谈新闻“表现角度”。任何一个记者、通讯员.他的采访本都像一个大材  相似文献   

20.
刘波 《新闻知识》2005,(1):24-25
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在这之后,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