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2.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  相似文献   

3.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4.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东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1900年1月英商开办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租界电话。同年8月1日该公司编印电话史上第一张《用户电话号码表》。这张表长50厘米,宽40厘米,英文版。其内容排列分3栏直行排列,中栏为介绍磁石电话使用方法。该表所刊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档案工作》2013,(3):F0003-F0004
清末,上海的渡船均为木质小船,主要是划子、舢舨: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率先开办了机动船渡江业务。初始航线为铜人码头f今南京尔路外滩附近)至浦东东沟。1931年7月,该轮渡航线延伸至高桥,是为上海第一条长渡航线: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外滩:中国电信业的发祥地之一或许有许多人不知道,上海外滩延安东路与中山东一路交界处,激立着一座上海电信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展品,为我们勾勒出上海电信业发展的种种历史细节与真迹。这里曾是上海电信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电信业的起源地。从1871年起,外国各水线电报公司纷纷在此落户。1871-1882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长期租借南京路5号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以前,上海外滩原是一片荒凉的浅滩,从苏州河到延安东路口,沿江芦苇丛生,只有一条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供纤夫们踏踏而行。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11月8日,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尔福(George-BaWur)到上海,以种种手段胁迫上海道台划地作“英租界”。自外滩地区成为“英租界”以后,这里筑起了用煤屑、炉渣铺筑的临江通道。之后不断拓展、改建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当时命名为“黄油漆路”。到19世纪末,上海工部局对外滩进行了一次大改造,外滩建成了20-30米宽的沥青路面,这里洋行、旅馆、货栈、银行……拔地而起,成了…  相似文献   

8.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大众媒体中的上海形象,多有外滩的靓丽风姿。特别是在“夜上海”景观中,外滩往往是不可缺席的标配。每到重大节日,外滩之夜会更加美妙。刚刚过去的2014年最后一个夜晚,发生在外滩上的跨年事件让36个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外滩的陈毅广场。当天晚上,从各个方向涌来的人流,汇聚在外滩,为的是一睹跨年灯光秀的华彩景观,体验跨越时光界标的非常时刻。但是,谁也未承想到,死神如影随形,尾随云集于外滩人流,制造了一个黑色的跨年之夜。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10日这一天,对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建设而言,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外墙设计方案终于确定了。  相似文献   

10.
外滩,中山东二路9号。4月23日上午,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向世界撩开了面纱。  相似文献   

11.
<正>外滩景观的形成由来外滩是上海独特的滨江亲水景观,在这里可以放眼一览涛涛江水和片片帆影,呼吸带有水腥气的新鲜空气,并且能够欣赏黄浦江滨江大道上众多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万国建筑。外滩所展示的别致的景观风貌,使之充满了魅力,因此有人将外滩称之为"上海的眼睛"。外滩景观的形成,从1843年上海开埠开始,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琦 《档案学研究》1992,6(1):52-54
城乡原貌影像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它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地区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拍摄下来的,以各种城乡原貌历史照片和近代照片(包括少量影片、录像)组成的直观档案——城乡建设发展变化的真实历史记录.把不同时期在同一地区拍摄下来的城乡原貌照片汇集成册,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各地区整个城乡建设发展和变化的面貌,其利用价值较高,是珍贵档案史料的一部分.以上海外滩原貌为例,长期以来,上海外滩的全景照片,总是作为上海市面貌的代表性照片刊印在一些书报杂志上,久之,给人们一个印象:上海外滩总是那副老面孔.当然,城乡面貌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才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那么,上海外滩到底有多大变化?上海市档案馆在建馆30周年之际,展出了一组反映上海城乡原貌的历史照片,其中有:“100年前的上海外滩”、“1897年的外滩白渡桥”、“19世纪南京路”以及“100年前的上海县水城门”等珍贵历史照片数十幅.这些照片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当时上海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上海的开埠,西方经济文化的入侵,大批犹太人也随之来到上海,他们生活在外滩、南京路、虹口一带.利用上海独特的经济环境,地区优势进行各种投资,兴办洋行投资房地产、开办企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他们参与了上海城市的初始阶段的规划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上海的经济命脉和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其居住区域的商业繁荣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静安也留下了他们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的反思还在继续。从一些细节看,这起事故也许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往年都在举行的外滩灯光秀,出于安全考虑被警方建议取消了,改为在外滩源封闭范围内举办。因为灯光秀取消,也就相应降低了安全防范等级,取消了很多限流、管制等临时措施。通过回溯“外滩灯光秀取消”信息的传播过程,可以发现如此关键的信息,并没有清晰准确地传递给大多数人,反而“沉没”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汪洋大  相似文献   

15.
张新 《新上海档案》2006,(4):F0002-F0002
2006年4月下旬,“上海的婚姻习俗”展览将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该展览展出了近百幅图片。70余件档案实物,时间跨度百余年,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上海婚姻婚俗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中旬去上海,参观了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听取了馆长刘南山等同志的情况介绍,还到浦东、青浦两个区看了看。最近翻阅了从上海带回来的他们近年出版的《上海档案工作创新文集》和《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两本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又在档案报上看到《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专题采访上海市档案馆》和《中美政府信息公开研讨会代表参观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报道。上海档案馆、上海档案工作,一直在我脑海萦回,为什么上海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档案工作?为什么上海市民如此热情前去参观和利用档案?为什么中外媒体如此频繁关注和光顾?原来他们在着力建设公共档案馆。  相似文献   

17.
开办才两年的中国香港网上英语图书销售商Paddyfield.com通过传统的非因特网销售或市场营销方式,获得成功。公司建有一家实体书店,提供电话咨询,并定期发送书目给当地教师、图书馆馆员和学生家长。就这样,公司的年销售额很快升至150万美元。公司有图书品种70万种,但创建人只对其  相似文献   

18.
夏德元:2015年的跨年夜如期而至,在上海,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热情高涨地商讨着各种出游的计划,微信朋友圈里的庆祝与晒图也是此起彼伏。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几小时前备受推崇的外滩亮灯仪式却成了新年夜跨不过的阴影。很快,有关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新闻陆续出现,伤亡人数不  相似文献   

19.
《汕头特区晚报》在2004年10月25日改版时,在地方新闻版块开辟“今日连线”专栏。该专栏与中国移动汕头公司合办,设立一个专门的新闻报料电话——13692002200,实行报料有奖制度,奖品为50至300元不等的移动手机充值卡。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成为同行和广大读者认可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20.
张阳光 《新闻世界》2006,(11):36-3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步履匆匆的都市人感到最缺的就是时间。马上要出差了却发现没订车票;亲朋好友来了抽不出身接送;父母生病却无法陪着去医院……一位退伍军人从中悟出商机,他在上海开办了首家“跑腿公司”,专门帮人处理各种“繁琐事”。不料,短短3年就赚了100多万元。如今就连一些大型超市、快递和房产公司,都争着与他合作![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