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难民往往与战争相伴相随,战争规模愈大,难民数量越多。日本八年侵华战争带来的苦难之一就是使数以千万计中国普通民众沦为难民。据统计,抗战胜利时,全国流离难民达4000万之多,其中“贵州-省有难民6万人,云南省有难民10万人,四川一省有难民5万人,西北陕甘两省有50万人”^[1]8。  相似文献   

2.
自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由内战初期的430万人下降为370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下降到150万人,且士兵普遍厌战,情绪低落.人民解放军则由120万人增加到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达到了100万人以上,且可以全部用于机动作战,装备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又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士气更加旺盛.在此形势下,党中央制定了"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围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1]1229.中心是"大举出击,经略中原",并对中原战场作出"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外线作战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
王静 《兰台世界》2012,(7):46-47
1933年七八月间,发生于黄河中下游的洪灾是20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黄河灾难。此次洪灾受灾区覆盖宁夏、绥远、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7省60余县,其中山东因受河南、河北决口影响致使灌淹全省21县(一说22县)受灾,被淹亩数为5648130亩,被淹村庄7250个,受灾人口为1704796人,损坏房屋325043间,财产损失81923738元[1]258。特别是鲁西一带,一时间"难民云集堤上,冻饿待哺"。作为民间社会团体,山东旅津同乡会本着"利害相顾,忧患相恤,以发扬吾鲁固有之仁义遗风"[2]的建会宗旨,  相似文献   

4.
反馈     
美国世贸双子塔。拉登。恐怖战争。明的挑战。美国的报复。黄油加炸弹。全球化的危机。难民。……全世界传媒又迎来一次空前的“新闻旺季”……义愤填膺的,愤怒的,抱怨不平等的。CNN、CBS、美国之间、《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全世界的声音都在关注这场“黄油和导弹”的战争:一面是导弹袭击下的阿富汗,一面是无尽的难民和全世界的驰兵救援。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师.其作战之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这支部队在"二战"以后很少被人提及.  相似文献   

6.
汉代郑玄从"致诚悫"[1]1434和"慎其闲居之所为"[1]1625两方面对"慎独"进行了诠释,即慎独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省察内心和独处自律。此后经孔颖达、朱熹等人的大力倡导,慎独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古代儒家学者的重要修身方法。近年来随着郭店简《五行》的新发现,有学者开始批驳"闲居"说,认为慎独的  相似文献   

7.
警察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共有的社会现象,"和国家一样古老"[1]116.且"警察之制,无国不有,与武备两相骈立"[2]8,"在近代国家内政中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及近郊的居民大量涌入租界成为"难民".大批乡村中的自耕农、小地主、城市中的小商人以及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因生产机构基本停业,实际上亦已堕入难民境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难民人数一度高达70万人以上,仅闸北和虹口区避至租界者即超过20万人,各收容所人满为患,后至者露宿街头,难民处于饥饿、寒冷、疾病的死亡威胁之下,惨不忍睹.解决难民问题,成为影响时局的迫切要求.中共上海地下党(江苏省委领导下)应对时局需要,积极开展难民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晚清重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陕甘总督、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湖南湘阴人。左宗棠一生非常注重兴修水利,这与他青年时代有过一段耕读生活及在家乡时遇过水灾,有修渠的经历有关。同时,也和与他有着密切交往的林则徐、陶澍等友人有关。他的这些朋友亦是非常注重兴修水利且有一定治水政绩的。如林则徐认为:"水利是农田之本""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1];陶澍认为:"赋出于田,田资于水,故水利最关紧要"。[2]另外,左宗棠用兵西北时,亦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治西北者,宜先水利"[3]"开屯之要,首在水利"[4]"水利为屯政要务"[5]的道理,并进而认为"水利兴废,关系民生国计"[6],所以他非常重视西北  相似文献   

10.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通过电影追寻战争中的人性:而真正有战争经历的人,想来却是满目荒凉,为的只是那一份承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9月,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已61年。照例,媒体及民间多有回顾感怀。和其他很多战争一样,人们耳熟能详的只是英雄人物.而对千百万死于战争中的普通人则疏于感念,乃至有被漠视之嫌。随着个体生命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每个人在历史中的意义都应该得到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后 ,由于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 ,苏北广大地区沦为战场 ,造成众多苏北难民背井离乡逃避战乱来到上海 ,使上海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自 194 6年始所增加的人口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避战乱的难民和灾区的灾民。避战乱的不独苏北人 ,还有其他省区的难民 ,但一般说来 ,移民人数的多寡与路途的远近是成正比的。据统计在 194 6年春夏至 194 7年2月 ,流落在沪的苏北难民达 5万余众〔 1〕。其中大部分难民在上海衣食无着 ,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民党当局救济难民的款项、物资与难民人数相比 ,杯水车薪 ,无济于事。这项庞大的社会救济任务是由苏北…  相似文献   

13.
智者生存     
寸心 《出版参考》2007,(8):34-34
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人,都有自己对战争的独特感受,并从中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前不久,一位战斗英雄,就谈到了他在战争中悟出的智者生存的道理.,来对我们做人与处世大有裨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约七八十人,由便衣队前导,于9时15分自北四川路日本小学开出,自虹口横浜桥,以轻机关枪向中国军队横扫,图越淞沪铁道,冲往宝山路,中国军队驻防警察及保安队,当予猛烈还击,淞沪战事即告发生。随后日军集中驻沪陆军及海军陆战队约万余人,向国民党保安队及87、88师4万多驻军进攻,当日战争扩展到上海其他地段,闸北、虹口、杨树浦各处,如引翔乡、江湾路、八字桥、青云桥一带均爆发了战斗。"八一三"事变后,难民  相似文献   

15.
后方勤务工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中作战对象是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后勤工作出现了许多与国内战争不同的新问题,志愿军必须由过去"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观念转变到彭德怀提出的:"后勤工作将提高到指挥战斗,组织供应,保证战争供应的更高阶段"[1]493.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朝鲜战争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1《.中国历史》(下):"玄宗时宰相姚崇令人灭蝗,"仅一个州,就消灭蝗虫14万石。①"页下注"①石(dàn),市制容量单位。1石为10斗。"[1]14笔者按:此条错误有二:其一,称谓之误。"市制"虽是指我国创造和长期习惯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博物馆肇端于清末,在贫弱交加的社会背景中出现,所以一开始就有"广国民之新识"[1]、"开民智"[2]以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起步阶段的中国博物馆以"劝业型"与"教育型"为主,因而它们"更看重的是开放与直观的陈列展览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3]可以说,中国博物馆是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博物馆也确实发挥了宣传思想、改造社会的重要职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四  相似文献   

18.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年说:"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1]在当今这个社会、经济、文化密切互动的时代,在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成为全社会共识的时代,在这个我国图书馆事业进一步追求发展的时代,社会正呼唤着每个图书馆都应有一部自己的馆史!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与现状 清代贤良祠有京师与地方之分,本文所指为雍正八年(1730)由清世宗颁谕敕建、十一年建成的京师贤良祠.清代贤良祠的满文译法有二,雍正朝建祠时为:"mergen sain tsitang"[睿智优良(者)的祠堂,[1]乾隆朝改定为:"mergen sain ambasai juktehen"(睿智优良众臣之祠),[2]后者较前者显然更为准确、贴切.清代,贤良祠与贤良寺常被混淆,文献记载也多见讹误.曾国藩入觐进京时在东城贤良寺居住时,就曾在日记中误记为"贤良祠".[3]实际上,贤良寺与贤良祠是不同时间与地点建造、功能与用途完全不同的两个建筑.贤良寺"旧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建.本怡贤亲王故邸,舍地为寺……(乾隆)二十年移建于冰盏胡同."[4]位于帅府胡同的原贤良寺"以其地近东华,外省大吏入觐,辄喜驻此"[5]而逐渐成为来京官员的临时居所.而贤良祠则为雍正十一年(1733)建成于地安门外关帝庙西侧,系供奉、祭祀全节大功之臣之处,大门外有下马红柱,并设祠户20人(乾隆六年裁为10人)专门管理.  相似文献   

20.
高兴 《兰台世界》2013,(4):125-126
<正>民国广告业迈入"繁盛时期"[1]3,戈公振指出:"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2]180,陆梅僧主张"中国的出版界、商业界、广告界,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使其格外迅速"[3]18。民国文人已经意识到广告牵涉多种文化因素。民国文人发现"因为科学的发达,新的广告媒介物日益增多,但期刊仍能保持它的重要地位"[4]263,"报纸为广告媒介物中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