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抹煞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应当反对的;但鼓吹儿童中心主义,否定教材的系统性,把教师的作用降低到“顾问”的地位也是错误的。“学生中心论”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仆人”,这也是无视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2.
一个教师对学生最大、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亦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教师的人格问题,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都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教师的教学、育人和生活三个维度来谈谈教师的人格类型。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抹煞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应当反对的;但鼓吹儿童中心主义,否定教材的系统性,把教师的作用降低到“顾问”的地位也是错误的。“学生中心论”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仆人”,这也是无视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4.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抹煞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应当反对的;但鼓吹儿童中心主义,否定教材的系统性,把教师的作用降低到“顾问”的地位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中课堂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是学生的生活导师,专业教师是学生的专业导师,专业教师如果担任辅导员工作,可以认为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农村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和主体,教育的所有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师是实现这一效果的执行者。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目的。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先锋,是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教师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学校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发展。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只有德才兼备、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才能在学生中享有威信,学生才乐意接受他的教育。教师通过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要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就一定要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9.
汤章涛 《知识窗》2013,(20):19-20
教师均衡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如何促进教师均衡发展,以集体研修为突破口,引领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而且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形象大不相同。中国教师严肃刻板;中国学生消极被动;课堂气氛沉闷死板。西方教师热情平和;学生参与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本文通过对中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不同形象的对比阐述,指出造成中西课堂上教师学生形象不同的原因是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严宣涛 《科教文汇》2010,(17):179-180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应是和谐统一的,这样的教态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授课时的面部表情是教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要学会用眼睛与学生交流。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眼神感受到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必须恰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轻松地学习、高效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升华,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使学生深入地学习,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内容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学生时间,学生能发现,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调动学生,信任学生,解放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创新,把学生视为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张文智 《科教文汇》2008,(35):57-57
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地灌输,而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学应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个教师对学生最大、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亦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教师的人格问题,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都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教师的教学、育人和生活三个维度来谈谈教师的人格类型.  相似文献   

18.
郭爽 《科教文汇》2009,(2):16-16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对学生而言,教师是全能的.教师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对教师自身生理和心理是否“健康”,却很少顾及,甚至教师自己对此问题也十分漠然。一个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是难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的;相反,一个心理素质好的教师,乐观豁达,有亲和力.懂得赏识,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生活,也影响学生言行和学习质量,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要作用。但由过去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可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严重影响了对年青一代的培养,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的调节是迫不及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学生的启明灯,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做好教学的同时加强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校教师以身作则、悉心教导、恪尽职守,为我校师德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是通过主导作用发挥出来的。教是为了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教学效果,使教学相长,改革课堂教学,精讲精练,利用教材中设计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