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这是一堂非常的语文课。说它非常,是因为它与常规的语文课完全不同:教师隐退在幕后,讲台上是一群学生在表演课本剧《西门豹》。表演的学生十分投入,语言、动作和表情都经过了自己的深思熟虑,虽然是那样的稚嫩,却那样的感人。表演结束了,同学们一个个品头论足起来。有的对表演者的感情、神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指出个别地方人物的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堂非常的语文课。说它非常,是因为它与常规的语文课完全不同:教师隐退在幕后,讲台上是一群学生在表演课本剧———《西门豹》。表演的学生十分投入,语言、动作和表情都经过了自己的深思熟虑,虽然他们的表演有些稚嫩,却也十分感人。台下的学生沉浸在故事中。眼看着巫婆被西门豹以通报河神的借口扔向河内时,台下的学生不由得拍手叫好,有的学生还焦急地喊:“别放了官绅!”看到官绅们一个个面如土色、磕头求饶时,学生们放声笑了。表演结束,同学们一个个品头论足起来。有的对表演者的感情、神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指出个别地方人物的语…  相似文献   

3.
俞洲 《现代语文》2004,(2):22-22
这是一堂非常的语文课。说它非常,是因为它与常规的语文课完全不同:教师隐退在幕后,讲台上是一群学生在表演课本剧——《西门豹》。表演的学生十分投入,语言、动作和表情都经过了自己的深思熟虑,虽然他们的表演有些稚嫩,却也十分感人。台下的学生沉浸在故事中。眼看着巫婆被西门豹以通报河神的借口扔向河内时,台下的学生不由得拍手叫好,有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儿童的生活、心理特点,让语文课堂既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实践表明:采用课本剧表演这一鲜活的形式,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现以《狐狸和乌鸦》一文为例提出课堂中引进课本剧表演的四个要点:一、研读“剧本”,探究“角色”语文课堂上的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并将其“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因而,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材料,圈画出重点的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的情节非常精彩,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种类型的课文可以通过具体的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更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课本剧表演的概况,之后具体分析了课本剧表演的意义,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自信,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课堂氛围等角度分析了应用课本剧表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堂语文课,课文的内容是《威尼斯商人》。为了让学生更加顺利地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我请了几位学生通过课本剧演绎课文的基本内容。当课本剧告一段落时,我遂请大家谈谈对夏洛克这个人物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表演课本剧     
昨天,我们学到了《草船借箭》一课,因为文中有不少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所以秦老师决定让我们以8人为一小组,合作表演课文故事情节。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种用表演课本剧来帮助理解课文的教学方法。放学后,一个个  相似文献   

8.
角色表演,这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语文课活起来。如何强化语文意识,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呢?观摩了我校特级教师周婷执教的《小露珠》,我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近年来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比起理论的灌输,实践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课本剧的表演成为一种新的参与教学手段。小学语文高年段学生已经可以对课本中人物的语言和思想有独立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课本剧表演,将是一种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课本剧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运用学生的肢体语言,锻炼整体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表演场景这里的表演不是课本剧的正式改编表演,讲台即是舞台,教材即是脚本,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像《荷花淀》《项链》《守财奴》这些文字较浅显的课文,学生早已先睹为快,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品味揣摩人物,探讨作品主题,而不是作枯燥无味的内容分析。如《项链》,可沿用传统的教法:让学生给小说续写结尾(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怎样?)或设想另外的情节(如果项链未丢,玛蒂尔德会怎样?)。这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但欣赏精彩的人物心理分…  相似文献   

11.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是一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做中学”“玩中学”的创造活动。课本剧从动态的角度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打破了学科本位,丰富了学习内容,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编剧———与文本对话编剧是课本剧成功表演的前提。我们要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这样的对话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基础上的心灵沟通。1.选取文本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对话语言形象,预留了较大的想像创意空间,利于…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 ,笔者听了一位教师的语文课 ,令人耳目一新。这是笔者近年在农村小学听到的少有的一节好课。教学内容是12册语文《景阳冈》 ,教者根据教材特点 ,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教法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教者田学义老师独具匠心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①自读课文 ,体会人物性格 ;②给武松、店小二编台词和设计动作 ;③组织表演 ;④写一篇描写场面的作文。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 ,根据课文内容情节和人物性格展开了合理想像。由于学生对课文读得认真 ,对人物性格和语言感悟深刻 ,因而 ,学生表演得有声有色 ,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一…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积极而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表演能力,他们喜爱模仿,能够将各种场合的各种人物表演的惟妙惟肖。针对学生喜爱表演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创设表演平台,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英语。同时这也符合英语学习规律。英语是一门语言,要完整地表达不仅要借助有声语言,还有借助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如表情、动作等。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让学生尽情表演,在精彩的表演中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如 Supermarket Shopping,My week-days,First Aid 等,这些内容极富故事性与情节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课本剧的创作表演中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生涌跃参与,积极调用所学知识使得剧本更为丰富,在表演时佩戴相应的头饰、运用肢体语言,使得人物更加形象、故事更为饱满,这一方法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这一的情景剧表演活动极富操作性与趣味性,可以激起全体学生参与表演的激情,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同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实际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地运用中达到对英语知识的深刻理解,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理解,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单词、背语法、背句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他们在学与用的结合中 ,动脑动手 ,从而拓展语文知识 ,提高能力素质显得异常重要。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很多 ,其中让学生改编课本剧加以表演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胆量 ,也能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组织、指导学生来表演以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呢 ?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表演 ,首先 ,教师要选择适合表演的文章。文章的来源 ,主要是教师在本学期课文中找出。例如 ,《摆渡》这篇文章 ,很适合学生表演 ,因为它通俗易懂 ,…  相似文献   

15.
日前,某教研室在某校推出了几节新课改示范课,其中有一节语文课上的是《螳螂捕蝉》。课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就让学生分小组排演课本剧,然后选择几个组上讲台演出。学生情绪高涨,虽然表演的水平不能让人满意,但一个个表现欲特强,课堂上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6.
教师应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并将其落实到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根据《十六年前的回忆》对话多、人物细节描写突出的特点,教师可采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写作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告诉学生现在开始作“课文表演”时,学生们总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身子坐得直直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请来表演的同学兴高采烈,没请到的同学不胜惋惜。这“课文表演”是什么,为什么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这还得从头说起。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图文并茂。有的课文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象演戏那样表演出来,不是更生  相似文献   

18.
曾听一位教师执教《 好朋友》, 对课文中小蜜蜂赶到医院的内容采用了 表演的形式, 学生挥舞着双臂飞到医院, 向小熊慰问。课堂热热闹闹, 学生 兴趣浓厚, 但听后总感到缺少什么? 细 细一品味, 才明白这表演只是流于形 式, 对学生阅读帮助不大。 所谓课堂表演, 是学生在理解文本 的基础上,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想 像, 用自己的情态、语言、动作表现课文 相关内容, 把静态的文本动态化、抽象的 事物形象化、沉郁的课堂生动化。 表演应用得当, 能对学生的学起到 意想不到的作用。 1…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本剧表演,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表演再现课文,可加深学生对文章情节的记忆,帮助其背诵课文。如《狼》一文的教学,可采取角色表演的方式,屠户和两只狼分别由学生表演,表演者将屠户的心理通过神态及动作表现出来,将"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情景表演出来,惟妙惟肖的表演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情节的记忆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其次,课本剧表演还有助于满足学生表演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创造能力、组织能力、鉴赏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等,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索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积极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笔者认为课本剧表演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听过两位老师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两节课都设计有表演的活动。一位老师设计的活动效果给人的印象是:几个上讲台表演的孩子很有表演的天赋,遗憾的是这些表演都经过了课前的排练,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如果教师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演练的话,其实际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另一位老师设计的《飞机遇险的时候》的演练活动是这样开始的:在开课后,她首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弄懂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主要人物。接着,按照课文后所描写的人物:周恩来同志、小扬眉、机长和工作人员,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找出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