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园记趣     
正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的扬州,分峰用石当为园林叠石一大特色,个园则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到了扬州不游览个园,就不算去了扬州。个园,明末清初叫寿芝园,是一处私家园林。嘉庆二十三年,两淮盐总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个园得名,一是因为园主黄玉筠别号"个固";二是由于园内遍植翠竹,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而竹叶又与"个"字相似,故取名"个园"。该园据说出自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的手笔。石涛一生多游  相似文献   

2.
48年前,江苏画家在傅抱石倡议下,组织了一次万里写生.从南京出发经中原、西北、西南、中南到达华南,穿越六省十一市,这就是建国初著名的二万三千里写生.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写生活动,并做了日记,2005年9月我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拙著<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一书中较详细记录了这次写生、交流、作画的全过程,以及诸多像流星一样闪耀而过鲜为人知精彩纷呈的人物故事.……  相似文献   

3.
今年金秋,是中国画坛巨擘傅抱石诞辰100周年,北京、南京、新余(喻)、台北、东京五地先后举办傅抱石回顾画展及纪念、研讨活动。一个中国画家的百年诞辰活动,居然在海内外、海峡两岸先后展开,这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群体中是罕见的。随着傅抱石作品国际拍卖行情的不断攀高,傅抱石的艺术成就、治艺精神及其人生轨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于是傅抱石传记故事的编撰、作品研究和真伪鉴定等等皆应运而生。傅抱石成了美术界的热点人物,傅抱石研究也成了一门显学——傅学。可是,亲爱的读者,不知您是否知道,最早发现傅抱石是个人才并加以提携的是谁?…  相似文献   

4.
只要不把"画如其人"的观点绝对化,我很赞同这个说法.徐青藤画<水墨葡萄>,其画既自况,亦如其人;石涛画<睡牛图>,自况之外,其画亦如其人.  相似文献   

5.
艺术家石涛     
艺术家石涛陈炳记不清是哪一位艺术家说过类似这样的富于哲理性的话语:能青春永葆、红颜常驻者,在历史长河中或现实生活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不满足于既有的成绩,敢于去渝越前人藩篱,也勇于去突破自我模式,永远充满着创造激情的改革家;一种是得过且过,毫无进取心...  相似文献   

6.
近来斐声日本画坛的著名女画家傅益瑶相继出版了两本新作:<我的父亲傅抱石>和<我的东瀛岁月>.在自传体著作中,这位名家闺秀回忆了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文化追求.在东渡H本留学、创作、工作的30年岁月里,她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不拘泥于陈规,创作出许多令人凉叹的画作.一些日本一流的画家、权威对她纷纷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石涛《画语录》的细读,指出石涛绘画美学的体系特色,是一个把宇宙本体论、艺术本体论、艺术个性论合一的体系,这个体系用了一种中国式的运思方式表现出来,它的一些主要概念,如“一画”等至今仍显出了巨大的魅力,这个体系把中国千年的绘画传统与明清时期突显个性的时代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傅益瑶日本祭绘画作品大展"在东京开展,展出傅益瑶30多年来潜心创作的"日本祭"主题绘画的代表作80多幅,同时还有《端午颂》这样专为中国节气所作的绘画。长达30多年的水墨修行,不仅让她继承了身为国画大师的父亲傅抱石的衣钵,亦在日本形成自己的风格,将中国的水墨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石涛画学论     
石涛画学论陈炳在绘画美学理论上,石涛的众多题画诗和画上题跋,特别是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形成了带有强烈主体意识和鲜明个性心理色彩的独特而完整的画学理论体系。现试从中抽出几条论述如下:第一,“画从于心”,心师于自然,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石涛绘画美学...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上半叶,传教士用"自主"或"自由"对译"freedom(liberty)".但在此后几十年里,他们或许因为"自由"语词的传统消极色彩,更倾向于使用"自主"一词,而且多表示一种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权利.大约1880年前后,黄遵宪受日本自由民权言论熏陶,第一次在民权意义上对"自由"作了界定,可惜没受到国人重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黄遵宪和严复著作的流行,"自由"才逐渐压倒"自主"等语词,成为朝野士大夫热衷讨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中,严复不但对"自由"一词作出了影响深远的界定,而且将其提高到话语表达的核心范畴,奠定了现代"自由"语词的基本形象.梁启超则融合严复与日本学者的"自由"界定,以自己清新而充满激情的文字,构建起了现代"自由"话语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温黄山太有名气了,也太漂亮了。大概明清以后画黄山的人开始多起来,从新安画派的渐江,和梅清、石涛等等古代画家,到黄宾虹、张大千、贺天健、李可染、刘海粟、董寿平、赖少其、郭公达等现代画家,可以说将黄山的美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富有艺术性的表现。 王:应该说手法都用绝了,你说的这些画家还不包括广大的、具有通俗意义的画黄山画家。如果把那些画家算上,恐怕多的不计其数。当然这也说明黄山的魅力太大了。  相似文献   

12.
正人物名片傅益瑶,中国画坛巨匠傅抱石之女,改革开放后被选派到日本学习艺术,致力于弘扬中国水墨画,获奖无数。障壁画、民间祭组画和诗意画是她的主要创作门类。在继承父亲创作手法的同时,她又能把传统的水墨技法与时代感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系列富于变幻又充满情感的作品,成为当下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领域富有盛名的画家。2016年,她与金庸等文化名家入选中国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时,获得的颁奖词是:"传巨匠衣钵,笔走金陵一脉;渡东海学艺,技惊扶桑画坛。撷唐宋文采,集俳句精华。巨幅壮阔,气贯长虹,酣畅演绎中国山水;悬腕挥毫,诗意深沉,倾情贯注浓郁和风。弘扬水墨传统,促进民间交流,文化使者,一代佳人。"  相似文献   

13.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08年的春天,在百度以"华为"为关键词的搜索排名里,从胡新宇到张锐、从赵炳到张立国,一个个曾经光耀的精英旁边,总有"自杀、跳楼"这样的词汇伴随他们左右.你可能以为是眼花了.  相似文献   

14.
逸名 《文化博览》2007,(8):26-27
说到"香港"两个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首当其冲进入我们生活的香港元素,是那些曾经在昏暗的小影厅里温暖过我们的港片。银幕上,小马哥嘴里叼一根牙签,手持双枪,弹无虚发,把一件千疮百孔的风衣穿得威风凛凛。《独臂刀》里王羽拖着残肢断臂,  相似文献   

15.
正每到清明前,可以让鱼市场沸腾起来的,那就是?鯃。知道跳鱼这个名字,是鲁迅小说《故乡》里少年闰土的描述:"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我们象山人管这种跳鱼叫弹胡,书上写"阑胡""弹涂鱼"。我们把黑不溜秋、活蹦乱跳的人也叫作弹胡,一如水浒里的诨号。我父亲的一位兄弟,人家就这么叫他,他先前以做豆腐为业,不过这样一来,人家更要说"弹胡豆腐汤"什么的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以说,大到一片地域、一座城市,小到一个景区、一处景点,大多有各自不同的风物特色以及文化积淀。如何让外国受众在异彩纷呈的世界风光里看到中国绮丽的风景?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只有通过普遍联系、重点分析、纵横比较,才能找到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切入点",向外国受众介绍中国各地独特景观,更好地对外推介中国。选——易于被外国受众认知的"不同点"所谓选"不同点",就是在同类景区景点的"横向"对比中,发现"共性"中的"个性",尽量挖掘"别无我有"的与众不同之处,以便给外国受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例  相似文献   

17.
回顾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实际就是一部国企改革史。从改革之初的放权让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到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国企改革发展一步步推向前进。国企改革的方向我们曾想,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能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从一  相似文献   

18.
布鲁斯又来中国了。清晨,他照例先到西湖边打上一会太极拳,8时前准时回到医院。他熟练地洗手更衣,穿上印有"浙江省中医院"字样的白大褂。时隔一年,他又一次行走在古色古香的推拿科走廊里。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很多人都有一种"iPod情结".从80高龄的英国女王到普通百姓,从宇航员到懵懂孩童,都成了这个小东西的忠实"粉丝".就连"木讷古板、保守无趣"的现任美国总统布什,也被时尚玩物iPod成功俘虏--他经常耳朵里插两根白线、蹬着一辆山地车在德州牧场进行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20.
北辰 《文化交流》2007,(1):81-83
第一次看到单凡的作品,是多年前在杭州世贸中心一个曲折逼仄的空间里,如今虽然已经无法准确用语言追记画面的构成,但仍然记得作品透过昏暗直抵心灵的那种力量;第二次看到单凡的作品,是印在画册里的那"记忆的回望"--一页页空灵的水墨竹叶,让人感到画家似乎不是在画自然中的修篁清风而是记录一种心路历程;第三次看到单凡的作品则是一种沉重,他选择的题材是德国鲁尔区中那些上世纪工业革命后被现代化社会废弃的"物"所构筑的工业风景,使得看惯了"自然"风景的眼睛一下子难以承受这种异化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