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高端旅游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端旅游是旅游业在经历了数量扩张阶段之后,向以质量为本的战略转变的伴生产物。我国的高端旅游在探索性发展中,展示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也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市场不够规范、软硬件设施差、经营档次不高、旅游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我国高端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旭  秦耀辰  宁晓菊  张丽君 《资源科学》2014,36(8):1635-1644
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利用游客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及变动,采用亲景度理论分析了入境游客对各类城市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并阐明了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对各市场竞争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主要入境游客类型对各类城市和区域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变化差异较大,近程客源市场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偏好程度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远程客源市场则不明显;日韩为代表等传统客源市场与东南亚、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客源市场游客对城市类型的选择性及变动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呈现高度的地理和市场集中性,但集中程度逐步下降;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与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竞争态状况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入境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偏好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变化及所引发的竞争态势变动提出相应的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超  郑向敏 《软科学》2012,27(7):23-26
印度模式以"不可思议的印度"作为全球市场营销品牌,并基于产品/设施目的地发展、市场发展援助、公共与私营合作战略和旅游路线全面开发四大战略政策层面。近几年该模式效果明显,印度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印度模式给中国的启示:大力开发中国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华夏特色旅游体验路线、鼓励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提高旅游企业社会影响力,以促进我国从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4.
从相关概念界定、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创新之处,以期对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晶 《大众科技》2011,(12):244-245,230
影视旅游最大的特点是借助影视作品来宣传旅游目的地。文章阐述了影视旅游的概念,指出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总结出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未来发展建设对策,并对中国影视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相似文献   

6.
张伟伟  王双凤  赵忠君 《现代情报》2015,35(12):160-166
旅游本体是将计算机本体应用于旅游领域,国外的相关研究集中于旅游本体的构建和旅游应用。通过详细介绍已建的旅游本体库以及重要的旅游应用,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旅游本体的管理、扩展、自动化构建、信息安全以及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小城市精英阶层与大众阶层旅游偏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多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外出旅游机会也逐渐增多,旅游经验也逐渐丰富,旅游者也逐渐成熟起来。旅游时人们倾向于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以彰显自己的个性或者是人生理想,旅游偏好此时更加凸显出来,所以了解人们的旅游偏好对于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和旅游者就变得更为重要。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对于旅游偏好的研究很多,但是没有人对两类人的旅游偏好进行比较。本研究探讨了精英阶层、大众阶层及旅游偏好的概念并对旅游偏好重新进行了分类,将旅游偏好分为旅游目的地偏好、与旅游企业相关维度偏好和旅游交往偏好,并针对精英阶层和大众对这三方面旅游偏好展开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8.
闫晨红 《大众科技》2011,(10):228-229,212
以2006年到2010年发表在《旅游学刊》上以旅游市场营销为研究方向的43篇文章为样本库,总结近年来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内容、行业应用情况和研究方法。内容上对管理、计划与战略的研究最多,其中,市场细分、定位和选择占的比例最高;行业应用中大多数的研究在旅游目的地或者目的地市场营销机构中进行;研究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二手数据和案例分析。通过对样本库的统计分析,总结当前研究状况并预测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引导游客消费和推进景区开发两个方面分析了旅游目的地营销的重要性,从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总结出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三大行业特征,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六种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感知-认知因素的奥运会后北京旅游形象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楠  乔光辉 《资源科学》2009,31(6):1000-1006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