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对于李商隐诗歌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诗歌意境的朦胧、意象的重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纯美爱情以及诗人自身情况和特别篇目等等方面,而针对于它的结构所做的研究就相对较少些,且在深度上也稍逊于其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流传至今,为历代人们推崇,传诵,主要是凭借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与独特价值,李商隐的“无题”诗脍炙人口,至于其所寓内容诸家所说不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唐代三位诗人白李、李贺、李商隐的诗歌特色及其承传轨迹,展示了唐诗发展的一条脉络。  相似文献   

4.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评价,多有分歧,多数论者认为爱情、朦胧是其诗歌的特色。本文认为萧瑟美才是李商隐诗风的独特之处。文章指出,李商隐诗中的夕阳、枯荷所表达的意境,是一种萧瑟美。他的一些《无题》诗虽然蒙上了朴朔迷离的朦胧美外衣,实则表现了一种萧瑟特色。本文并讨论了形成李义山这种诗歌特色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里有一段情节讲到林黛玉称不喜欢李商隐诗,怎样理解这一论断?历来学者少有论及。其实结合(《红楼梦》写作时期的诗坛风尚及李商隐诗歌在当时的接受情况,不难看出,曹雪芹的诗歌理论和对李商隐诗歌的总体把握是受到了当时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余菲 《文教资料》2009,(2):10-12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本文从其诗歌中“蜡烛”的几种意象:爱情思念、宴饮离别、闲淡释然等方面着手对其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为“三农”)不仅是当代的热点,早在中国的传统诗歌中也有大量“三农”之美的意象呈现。意象是诗歌表现美、传递美的重要载体,农业的意象之美主要指能引起审美情趣的农业产品,农村的意象之美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自然生态与村庄和田园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农民的意象之美主要指村容村貌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反映农民的生活状态与个人品质。本文通过概念整合的三种网络模式,对李商隐诗歌中大量关于“三农”的意象进行详细的解读与探讨,挖掘关于意象中“三农”之美的产生路径,为读者解读李商隐诗歌特殊的意象之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里有一段情节讲到林黛玉称不喜欢李商隐诗,怎样理解这一论断?历来学者少有论及。其实结合(《红楼梦》写作时期的诗坛风尚及李商隐诗歌在当时的接受情况,不难看出,曹雪芹的诗歌理论和对李商隐诗歌的总体把握是受到了当时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最擅长"以心象熔铸物象",他的无题诗歌的创作使诗歌题目与内容的遥深和意境的朦胧达到完美的吻合。本文以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生平的悲剧体验为出发点,来探研李商隐的"无题"诗歌。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非常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喜欢营造系列意象,并寓之以深刻内涵,表情达意。分析李商隐相关诗歌"神秘而梦幻、瑰丽而妖娆"的"仙道"意象特点,从李商隐诗作中有关的仙道故事入手,是探讨李商隐诗歌创作艺术特色的另一角度。  相似文献   

11.
概括起来看,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特色,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分析江泽民同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特色,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创作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思想在贾平凹创作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在其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散文中,生态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自发性;在其世纪之交的长篇小说中,生态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探索,具有自觉性。构成贾平凹创作中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因素是禀赋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是当代文坛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和诗情画意的绮丽。其人浪漫自由,率性磊落、才华横溢,其诗惊世骇俗、缠绵清雅、美妙轻柔,这些特质构筑了其人其诗独特的灵性和华美的气质。在此,我们便通过对这些特质的浅析,来深层理解徐志摩和他的诗。  相似文献   

14.
孙犁作品的语言具有一种诗的特色,通俗而雅致,简洁而细致,率直而含蓄,平淡而浓烈.这些特色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着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发纤浓于千古,寄至味于淡泊“可以用来概括孙犁的语言风格.在前期,他的语言似乎更俗,乡土味和泥土气似乎更浓;在后期,他的语言似乎更精炼,更含蓄,更“雅“了.而富有诗情画意,则是始终如一的.  相似文献   

15.
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其主要特点。从内容上,诗人注重表现心灵中的自然,使自我情感融与人类对自然的普遍情感;从艺术上,诗人运用对时间的艺术处理,达到净化自我情感,升华为艺术情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的对比艺术孕育于时代的矛盾、个人的经历,是他独特思维方式的外化。它突出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作品的结构等方面。对比形成鲁迅小说凝炼含蓄、悲喜交融的风格及其作品的系统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海子诗歌生命十分短促,但他在有限的创作生涯里,诗人凭着天才的创造力,延伸和扩张了诗人创作的智性空间,从而为世人奉献了数量可观,品位较高的诗歌文本。由于诗人对诗歌理想与理解的提升与深入,以1988年的《太阳·断头篇》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较为钟情于“实体”,后期极力追求“动作”,意泉的选择标准因为这种变奏的介入而显为不同,更使他的这两部分作品彰显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学趣味。本文印探讨其前后期作品中意象的分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洪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一生著述富赡,成果卓著,然而却未得到国内史学界应有的重视。作为一代大家,实证分析的历史研究方法是其治学特色,潜心学术、不计功利是其学术思想,引得编撰法的创制和引得丛刊的编撰是其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应麟是南宋时期一位博学贯通、治学严谨的学术大师.他在考据学上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长,发扬浙东学派务实的学风,使注释更为科学完整;还搜编散佚的古书,开启补志先河;又敢于大胆质疑前人的失误,小心求证,不妄下结论.清代的考据学派吸收了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并将其补充完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李瑛是四十年代的一位青年诗人,他自 43年至 49年近六年间发表的二百余首诗歌,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诗从心出”,情感是诗的生命。李瑛总是在诗中点燃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中铸造了自己的诗篇,正所谓“诗心如火”,李瑛诗歌的情感特征为现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