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作为中国化文论的一个"专利",可谓源远流长,其基本特征及其意义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依、富有含蓄空灵之美。本文从"空间美"的角度略论了意境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舞蹈作品需要体现意境美,其实现途径为:在虚实结合中塑造意境美,运用艺术手段展示意境美,通过舞台艺术营造意境美。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动"与"静"的形态虽然在中西方绘画作品中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然而这种艺术形态同样在摄影作品中广泛流传,摄影家往往通过表现生命面貌的角度对作品中的"动"与"静"来体现。动态美与静态美的意境通过自然结合才是最能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途径,而摄影却完美地将这自然结合的一瞬间进行捕捉和保存,通过定格事物的"动"与"静"来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摄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本文着重阐述了动与静、主客体均衡关系等方面的摄影问题。  相似文献   

4.
意境作为中国化文论的一个"专利",可谓源远流长,其基本特征及其意义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依、富有含蓄空灵之美。本文从"空间美"的角度略论了意境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意境美是客观存在于人类审美意识中的综合性美感追求,而舞蹈意境的营造就是一个情景的交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景、情、形、象、境逐步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舞蹈的结构层次.我们应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和实践去挖掘舞蹈中的意境美,去营造舞蹈的意境美,从而使舞蹈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向更高的层面提升.使每一个舞蹈都具备深邃而悠远的意境,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舞蹈意境的最高境界,让中国舞蹈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巅.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自始至终在“信”与“美”的矛盾和统一中生存与发展。译文要尽量体现原作的风貌,因而文学翻译要得“信”;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性规定了作品本身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译者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迭出来,所以,文学翻译亦需求“美”。译者只有将这二者完美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入手,才能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自始至终在“信”与“美”的矛盾和统一中生存与发展。译文要尽量体现原作的风貌,因而文学翻译要得“信”;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性规定了作品本身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译者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迭出来,所以,文学翻译亦需求“美”。译者只有将这二者完美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入手,才能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角度对舞蹈之意境美进行阐述,并且认为,舞之意境美的创造有两个方面:第一,意境的创造是情、意、形的统一;第二,意境的创造是虚象与实象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长于抒情的艺术种类,抒情性是所有舞蹈作品都不可缺少的,"抒"与"情"两者的结合,共同组成了舞蹈中的"抒情性"。"抒"是手段,"情"是目的,二者互为依托,密不可分。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抒"的方式,达到传递"真、善、美"的"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1-105
郁达夫的情爱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悲剧美,与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物哀"美十分相似。郁达夫的很多作品通过"失去的女人""失去的爱情"之类设置情节,以便于对"失去"进行反复咏叹;也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自然景物的优雅描绘,形成作品细腻动人的悲哀美。郁达夫的创作在美学上超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而与日本文学的"物哀"美理念相近,是郁达夫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中的"意境美"对现代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现代设计中合理的运用中国画的"意境美"这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以此来提高设计作品的文化韵味以及审美价值,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人们从精神上与之达成一致,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学”“心学”,又是“美学”,文学用语言艺术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阅读教学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好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美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占据重要地位,舞蹈作品创作的关键在于舞蹈作品中的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人物形象是舞蹈作品中的主体,它可以表达作品的思想,是传达感情的重要媒介。而音乐是舞蹈必不可少的伴侣,在一部舞蹈作品当中舞蹈语言和音乐语言共同承载着情感的传递,让观众进入人物的情感氛围,把观众带入到主要人物形象的情感氛围,与人物共同分享喜怒哀乐。音乐塑造听觉形象,舞蹈动作塑造视觉形象,两者有机结合统一,才是舞蹈形象塑造的全部。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它的舞蹈艺术形象与舞蹈音乐形象应完美匹配,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对舞蹈作品达到更深层的了解。舞蹈作品《孔乙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生动且深入人心,本文将以舞蹈作品《孔乙己》为例,浅析其创作过程中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中融入了他自己感受到的禅趣与参悟,以清净空灵、自然脱俗的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种审美意境。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诗人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的统一,达到了意境中的"有我"与"无我"之美。他的山水诗同样又体现了动态的诗情与静态的画意的统一,呈现了"诗中有画"的意境之美。虚实相生这一创作特点的使用,使得王维的山水诗又将意境美融合于象内之境与象外之境的统一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人学”“心学”,又是“美学’,文学用语言艺术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阅读教学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美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独舞《秋天的记忆》原名为《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地方》,该剧目曾获得2005年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当代舞一等奖,是由余粟力编创、青年舞蹈家张荪表演完成的作品,编导将朝鲜族舞蹈素材与现代舞蹈素材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简约之美、中和之美、气韵之美"的经典舞蹈作品,弥漫出浓厚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天气息,也让人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人文情怀。整个舞蹈将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气韵"特征贯穿于作品之中,以身体的律动为基础,来达到传神表意的境界,体现出别具一格的个性与神采。在本篇论文中,从作品的题材入手,接着对动作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朝鲜舞蹈中的"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17.
舞蹈技能技巧在舞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舞蹈美的构成、舞蹈中的表演技能、不同的舞蹈技能技巧论述了舞蹈表演对舞蹈技能技巧的需要,以及舞蹈中始终贯穿着技能技巧,舞蹈技能技巧是舞蹈的基本骨架,舞蹈技能技巧的发展促使了舞蹈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出,舞蹈技能技巧在舞蹈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中国的诗词讲意境,散文也讲意境,舞蹈、绘画、音乐无不讲究意境。大凡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无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意境美。意境这一概念,始见于相传为唐朝王昌龄所作《诗格》,他谈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王昌龄之后的中、晚唐诗人和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的赏析,应从作品本身着手,从古典诗词的想象美、意境美、含蓄美、色形关、动静美等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吴卫高 《中学文科》2009,(1):138-139
古典诗词的赏析,应从作品本身着手,从古典诗词的想象美、意境美、含蓄美、色形关、动静美等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