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讼纷纷的唐宋诗之争在历代宋诗选本中都有所反映,选宋诗,或站在尊唐的立场上,通过编选宋诗而行贬抑宋诗之实;或站在尊宋的立场上,强调宋诗与唐诗之异。晚清的宋诗派将唐宋诗视作一个整体的审美范畴,力图兼融唐宋,它们的宋诗选本诗的理解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自南宋以迄近代从未间断,其间尊唐者有,宗宋者有,但总体而言,"尊唐抑宋"观念在整个论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尤以明代为甚。实际上,用"尊唐抑宋"来界定明代的唐宋诗之争并不准确,因为,有明一代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无论强弱,但在明代诗坛上都不曾消失过。明初诗派虽大多宗唐,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小觑。另外,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并非一直处于弱势、边缘,明代中期,由于前、后七子的不懈倡导,"世人但知宗唐",反对者较少。至后期,公安派不惜矫枉过正,对后七子的诗学理论进行批驳,与其同时复古派也开始对一己的诗学观念重新检讨与反思,认识到拟古的若干弊端,此后,为宋诗正名的声音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明人肯定宋诗的诗论多从"主真"、"重变"、"言理"等方面立论,从根本上体认到宋诗的特点和价值,驳斥了明代诗坛上"尊唐抑宋"之音,同时也对宋诗的研究和传播、以及清代宋诗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宋诗之争"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历时久远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尊唐绌宋"、为宋诗张目、以及"学唐"、"学宋"之争三个方面探讨了日本诗话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和思考,并就此问题,对中日两国诗话加以比较,发现日本诗话在吸收中国诗学观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力图表现出日本本土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三元"说是陈衍针对今人强分唐宋诗与扬唐抑宋的诗学观所提出的诗学纠偏策略.它以三元皆盛之论,将唐宋诗并列,同时又立足于宋诗,特别以杜、韩、黄为重心,突出宋诗对唐诗的创变与突破,从而确立宋诗地位与特征,对扬唐抑宋诗学观进行纠偏.这一诗学之根本,不在纠缠于诗歌诗艺形式上的高下判别,而关注内容精神之追求.以提倡变风变雅、振兴诗教为旨归,寄寓着关注现实人生的重要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近代诗论中的唐宋兼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之分野 ,非惟朝代之别 ,实由风格之殊。诗论唐宋兼重 ,清代已定其基调。迄近代 ,唐、宋诗之争虽未停息 ,但总体趋势则愈趋和合。情与理、美与善、意与象皆统一为整体 ,唐宋兼重则为中国古典审美理想走向归结之体现。  相似文献   

6.
历代诗评家谈论唐宋诗之不同的人不少,例如严羽、杨慎、锱绩、谢榛、翁方纲、王士祯等都曾涉及到这个领域,但总嫌过于笼统、简略。近人缪钺在《论宋诗》一文中论述较详,但没有系统地归纳、概括。我认为唐宋诗之不同特征可概括为三方面:一、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二、唐诗自然,宋诗深折;三、唐诗蕴藉,宋诗直露。唐宋诗之区别大致如此,至于说孰优孰劣,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6,(4):34-38
明清之际是我国诗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明代诗坛的主流是尊唐抑宋,这种思想在经历明清鼎革之后,逐渐发生了转变。其中,钱谦益强调新变,提倡宋元,首开清初诗坛宗宋之风;冯班、吴乔、贺裳等人则将诗学对象由盛唐诗转向中晚唐诗,诗学对象再次变化,呈现向宋诗滑近的趋势;而在清初的唐宋诗之争中,吴伟业、黄宗羲、宋琬、查慎行、朱彝尊、王士禛等人以唐宋并重的方式,努力为宋诗辩护,至康熙初年终于形成一股宋诗热。至此,明清之际的祧唐祢宋诗学思想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尚书》《乐记》等不少文献载有中国早期的"节奏"论,虽然其所指并不完全一致,但一般都认为节奏具有规范、整齐等作用.从诗、骚两大源头来看,中国古典诗歌对节奏具有高度自觉,其深层原因在于汉语的诗美特性和诗人的追求:有节奏的语言为"乐音",对于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更为有利."平仄"律是依据汉语诗歌节奏特性设计的,因而并非独立的审美元素,它的根本功能在于改进并提升汉语诗歌的节奏水平.汉语诗歌节奏经过平仄律的"升级",变得更加柔和且富于起伏变化."平仄"律推动唐宋诗词的节奏水平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也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鼎峰繁荣.  相似文献   

9.
在署名"后村居士编集"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村千家诗>)中,尚有以下诗人、诗篇在<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中未收入.笔者通检<全宋诗>两遍后,姑系于此.通人正之.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那么宋诗则是在唐诗基础上再造的新的辉煌。数量上,宋诗约20万首,是唐诗的5倍。诗人约11000人,称得上名家辈出,诗派林立,宋诗也因此成为中国诗史上唯一能与唐诗相提并论的一代诗歌。但是唐宋诗的相提并论,更主要是因其内...  相似文献   

11.
百年苏诗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苏诗研究与苏轼研究特别是宋诗研究密切相关,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最终肯定的曲折历程。苏诗研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文献基础特别是诗学理论方面仍应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自宋代始,古文字学家就以极大的热情去整理和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这一大批异常宝贵的资料。随着商代金文文献的大量出土,20世纪以来,其研究内容的丰富及研究成果的丰硕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从商代金文的著录、工具书的编纂两个方面对商代金文研究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历史与现状做一梳理,以有益于今后商代金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诗学批评对李白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评,论题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承唐人批评取向,从整体上集中辨析李杜优劣;二、一些诗论家受理学思想影响,对李诗创作旨向予以指责;三、对李白作为诗人的创作才性、艺术渊源、诗作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特征展开详细论析。这基本建构出了古典诗学批评李白论的视野,为后世诗学批评李白之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5.
继隋唐之后,佛教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文人学佛参禅成普遍风气,并因此给宋代文学带来深刻影响,佛教在宋代各体文学中都有广泛深入的渗透。佛理在宋词中的渗透以不同层次的三种方式体现出来,给宋词带来新的艺术特质,尤其是赋予宋词一种特殊的理趣。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别情词是宋词中的一朵奇葩,在宋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文章分别选取秦观和苏轼作为北宋词坛婉约派与豪放派别情词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和体会,来研究北宋别情词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本从多方面考察诗话创始之初的宋代诗话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关系,认为早期诗话不是诗歌流派的纲领,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流派的成长起提挈作用。宋代诗话很大程度上是党同伐异,而不是基于理论探讨,但诗学论争客观地促成诗话由漫谈诗的一切转为系统地谈诗学。  相似文献   

19.
两宋咏史词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咏史词人或通过咏叹女性来折射现实;或借咏史以言政、借史以抒怀;或以铁血丹心抒忧国忧民意;或寄情山林田园、不问古今兴废,等等.文章按照四分法将两宋咏史词划成北宋前后期和南宋前后期四个阶段来论述其主题流变.  相似文献   

20.
高磊 《成都师专学报》2009,(1):36-42,46
清代学宋风行,带来了宋诗选本的繁荣。据笔者仅见,现存可知见者共有59种。其大量出现,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反过来也促进了清代宋诗及宋诗学的复兴,并成为后人选宋诗的重要文献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