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体育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引下,将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身体练习的学习,并在学习中愉悦身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  相似文献   

2.
邓雷 《体育教学》2003,(6):36-36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原来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新体育课程标准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特征:一是在理论体系中设置了五个学习领域及其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是两个重新界定、明确的学习领域;二是尽管设置了学习领域目标,但没有规定达到目标的具体内容和  相似文献   

3.
沈兰  赵净 《体育师友》2004,(1):30-31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也在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完善。我校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及学习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新课程社会适应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体育学习中社会适应不再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陪衬、附属,而是体育课程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体育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凸现了社会适应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体育新课程学习领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适应领域没有实体内容,目标的实现需要渗透到实际教学内容与活动之中,社会适应目标的设计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难中之难.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存在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体育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较好地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在继承传统体育课程中许多优秀做法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到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如果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研读、反思,就会发现《课程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与同行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6.
结构化教学是在践行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中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理念的重要体现,是解决以往碎片化体育教学诸多弊端的关键路径。在阐释体育与健康课堂实施结构化教学重要价值的基础上,认为结构化教学在由理念转为实践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传统体育教学思维固化、运动技能排列逻辑失序、健康知识与德育内容体系缺失、体育教学单元周期安排欠妥、传统体育教学情境创设失真等实然挑战。提出对策:转变教学思维,提升体育教师结构化教学能力;厘清内容排列逻辑,创建结构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重设体育教学周期,构建结构化体育教学大单元;改进技能学练方式,形成结构化项目学练方式库;走出情境创设误区,创造真实复杂的有效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7.
<正>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构建和谐的课堂,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小组氛围下,针对一些体育课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符合现行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针对如何构建和谐课堂的问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突出强调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反映了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理念。因此,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准确地把握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注重运动技能教学策略运用的探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校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标准确实给体育课堂来了积极的变化,如体育课程理念、目标更新了,学习内容丰富了,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主体化"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如: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体育教学大纲"时期相比较并未见提高,部分课程的有效教学有明显减弱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时,出现了诸如"一味迁就学生兴趣"、"淡化运动技术"、"轻视规范教学"、"无劣评定评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一线体育教师进一步明晰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关系,以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在反思中不断深入,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体育课程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体育课程评价和体育教学评价的关系、体育课程编制主体与体育教学主体的关系等进行区分,并对这几个关系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重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对策,即体育课程编制者与体育教师的沟通;建立体育课程咨询机构,使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具有同质性;通过体育课程论的普及,使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把握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课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在贯彻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如何正确理解与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与改革要点?许多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一些问题上还感到有些茫然。本刊就有关体育课与健康促进、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现代体育学习评价与传统体育学习评价、学习运动技能与体验运动乐趣、传统体育教学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法、体验运动乐趣与培养意志品质、体育学习与练习、教学安全与安全教育、改革创新与基本要求、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十个问题,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与北京体育大学赖天德教授撰稿。欢迎广大读者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在排球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其学习效率?从《体育教学》杂志、华南师大图书馆等查找发现有关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并不多。因此,对探究性教学在排球中的运用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新课程标准在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者,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与研究,通过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与探索以及事后的客观分析与反思,逐步总结出在高中学段实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2001年开始实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但是,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一些教师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认识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方式问题,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等三方面,对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思维方式进行了分析;从教学时段的安排、教学组织的形成与教学手段的选择等三方面,探讨了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行为方式,进而对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进行诠释。这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体育知识以及参加体育活动这一过程,从而形成的体育能力以及行为的一种综合体现。把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进行提高是适应新课程标准需求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对当前激烈竞争环境适应的一个必然。本文旨在对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文化素养教育进行研究,主要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行体育文化素养教育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7.
运用调查法、查阅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获得了河南省部分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然后用系统结构理论把影响河南省中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研究规划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进行研究,从中发现了影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利因素。针对这些问题,立足从河南省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尽快调整体育教学目标结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自我锻炼身体能力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目标;逐步建立一个符合河南省中学体育与健康发展要求的教学过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观念落后、场地器材欠缺和教研教学滞后等三个因素对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剖析,并提出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校本课程和提高专业素养等措施力求改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体育和理解体育”。因此体育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体育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体育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生活化”的教学已“变味”、“走调”,进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着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开始认真学习和讨论。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等作用,积极创新与转变体育教研、培训与指导工作方式,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贯彻《标准》,推动区域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一、从"课堂研究"到"课程研究"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工作者,应该深入教学一线,以课堂为"基",钻研教材,帮助一线体育教师把《标准》的理念转化为实践可操作的方法和内容,做好体育课程标准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二传手",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