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新的养料,这是一种生活题材的创新.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旧瓶装新酒"不失为一种创新作文的好方法.所谓"旧瓶".指的是那些闻名于世的作家作品中和流传于老百姓口头的人和物;所谓"新酒",就是指那些现代的新生活、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黄翠凤 《教书育人》2001,(21):29-29
在社会生活中,领导们常常忽视那些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任劳任怨的奉献者。在学校中,教师们也常常忽视那些遵守纪律、成绩平平的所谓“中等生”。在一个班集体中,“中等生”是占多数的,教育者如果能根据这些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措施,多给一些关爱,完全可以让他们上升到优秀的行列之中。“中等生”从小就处于被老师遗忘的角落,他们学习中、生活中的变化、成就往往不为人所重视。久而久之,他们普遍有一种不被承认感,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对自身认识不足,失去了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种性格是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的。为…  相似文献   

3.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比较性的概念 ,是在同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国外现代教育的相互对照、对比和评估中呈现的。如果没有其它类型或体系的存在以及对那些教育类型的价值评判 ,也就很难有关于“创新教育”的描述。在具体勾勒或设想“创新教育”的发展走向时 ,又必须充分考虑本国和本地区的文化传统与社会政治、经济架构的内涵。这样 ,高校“创新教育”的模式 ,既涵盖了对 2 0世纪教育实践的一种反思性总结 ,又包括了观察未来的一种视野。一、高校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厌学"的教师归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厌学”,即对上学读书感到厌倦或厌恶学习,不愿意主动学习,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为反应,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普遍滋生,已经成了中小学教育及整个社会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据调查,就是所谓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惧怕和厌恶学校的学习生活,而那些学习文化知识的“困难户”,  相似文献   

6.
博士生,全称“博士研究生”。所谓“博”,就是“广取博纳,博采众长”;所谓“士”,就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所谓“研”,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究”,就是“正本清源,寻根问底”;所谓“生”,就是“创造创新、生机勃勃”;而所谓“博士研究生”,就是在学术方面博采众长、切磋琢磨,创造创新,在生活方面生机勃勃、生意盎然,在精神方面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  相似文献   

7.
只爱陌生人     
《阳光搜索》2005,(5):39-41
有一种生活,永远在别处;有一种信仰,与现实无干;有一种爱,在旅途绽放。那些深深浅浅的相识,那些大美无邪的瞬间,那些让我们念念不忘的陌生人,存留在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所谓旅行,不只关于认识世界,更是关于认识自己。陌生的生命,别处的生活,激发我们重新发现自己,认知自己。  相似文献   

8.
淡然为真     
生活本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能用条条框框加以框定的,一定是些拙物。真正的灵物无需用桎梏约束,它也定无法被约束。所谓水无常形,因地制胜。生活灵动如水,源远流长,而那些长期约定俗成的所谓信条,不过是蕴藏其中的基本组成,需藏而不露地付诸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里,方是本真。  相似文献   

9.
一、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首先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那种把学生当成等待灌输的容器的“满堂灌”、“填鸭式”且置之不论,就是那些所谓“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且有灵性的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新人类”是名词家庭中的新成员。它就像一夜走红的歌星,一时独领风骚。新新人类网吧、新新人类咖啡馆,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街小巷。问世间新新人类为何物?目前还没有具体准确的诠释。但中学生中一些所谓的新新人类,实在是让人感叹让人忧。那些所谓的新新人类,头发可以昨天变红今天转黄明天红黄相间,甚至12种颜色一样都不少。当他们走在路上,眼睛不好的人还误以为是疯子偷了把鸡毛掸子顶在头上。那些所谓的新新人类,有的穿上超短装,大模大样地露出肚脐,自诩这样就可以用第三只眼看世界了,却不知这只眼有“眼”无珠。那些所…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战场。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面对写作心浮气躁,只把目光盯在所谓“宝典”、“秘诀”、“金榜”上。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教师,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实实在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上,而是刻意去寻求所谓的写作“捷径”,追求所谓的写作“模式”,将那些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创新思维拒之门外。学生写出的作文到处充斥着僵化的思想、虚假的情感、干瘪的语言,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这种指导思想不仅压抑了学生的才气,而且阻碍了写作教学的发展,使本来生动活泼的创新思维培养过程变成了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12.
对于这个时代的生活,我一直有这样的看法:粗糙、短促、单一、臃肿,所谓的“日新月异”常常只是“数”的更迭、“量”的变化或者是颜色的调整、声调的换位……就好像在铺天盖地的社会宣传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多是种种似是而非的“标志性建筑”、声嘶力竭的口号、千篇一律的标语,而作为基本存在的人——人的处境、心灵,人的具体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真实的细节,被彻底忽略了(那些广告中的“人”,事实上并没有人的真实性,他们仅仅是一种符号、一种物化的标志,一种“眼球经济”的附生物),至于那些与心灵同在的永恒性的东西,更是得不到真正的关注——在以大众文化为主要娱乐方式的语境中,“她们”(我喜欢用这种人性化的代词来指称)已经被戏谑化、游戏化、平面化、边缘化。  相似文献   

13.
《促织》一末写道“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作将成名比喻成“得道之人”,而说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是“鸡犬”。其实成名的所谓“得道”即“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激各千计”的富贵生活不过是各级官吏分给他的一杯羹。各级官吏因为进贡蟋蟀而加官进爵,得意之余“抚军不忘所自”,“宰悦,免成役”,“抚军亦厚赉成”,成名才侥幸过上了“裘马扬扬”的世家生活。成名的贫富贱贵全在那些贪官虐吏的一念之间,成名只不过是当时千万可怜百姓中幸运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好的读物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就是那些能够唤起你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冲动的读物,那些使你亲近书籍和人类精神生活的读物。好书在哪里?因为中小学教师阅读面有限,所以鉴赏力就受到局限,博览群书的专家的意见就可供参考。我建议中小学教师少读以至于不读国内那些假冒伪劣的学者“著”的大部头的所谓“著作”,因为它们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无奈的感受:许多时候,优未必能胜劣———君子吃亏,小人得志;好东西难以占领市场,假冒伪劣盛行;正确、深刻的思想不为人理解,伪科学、迷信却信之者众……这种情况几乎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这也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此经济学早有解释,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有一条“格雷欣定律”,该定律是对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也就是说,当两种名义价值相同,但实际价…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为响应全球化主潮的召唤,教育的发展也吹起了“创新”的号角。然而,到底何为创新教育,叉到底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如何铸造学生的创新素质,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迷雾重重的话题。尽管专家学者和所谓的名师们据说已创造了完整的“创新”理论并探索出了将其付诸实践的路径,但教育仍然还是那个教育,问题仍是那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中国政法大学郝允壮跑哪里去了九亿农民的儿女我生于1983年,按时下流行的“文化评论”中的归类,我自是属于所谓的“80后”,但我从没感到自己和那些所谓“80后写作代表”的“青年才俊”们有任何可以沟通的地方……我读过那些所谓“可以代表80后文字”的“代表”们的东西,大多是在发泄并不值得发泄的情感,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苦难。他们自小生活在城市的富裕家庭,无聊空虚下,他们总以为自己的那些伤感啊忧愁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我一直在纳闷,在泛滥的刊物中我为什么读不到中国的农民。我疑惑九亿中国农民的儿女们跑到哪里…  相似文献   

18.
“写作中所谓的灵感都是在人生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余秋雨 闲话读写 真没想到,此时此刻的我正坐在余秋雨教授的身边。 “您认为中学生写作时怎样才能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呢?” “中学生不要总把自己当做预备作家,搞什么灵感……”没想到由王俊康精心准备用来打头炮的问题就被余秋雨教授投了否决票。 “……最重要的是要练好基本功。中学阶段能够做到熟练运用修辞,浅显的文言文搞得懂,文章表达流畅就可以了。那些所谓的灵感都是在人生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原来如此!余教授的作品无一不给人很厚实的感觉,这一定与他扎实的语言基本…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打工”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的,却又带着几分无奈。而在无奈中追求丰富,追求所谓的“锻炼”,倒也不乏一种自我安慰。我的大学生活几乎是在这种丰富与无奈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建设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当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已捷足先登,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所谓“知识经济”是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的以知识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