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史荣利 《文教资料》2008,(23):85-86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审美风格的绘画形式,"文人画"最早是董其昌提出来的,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系统的美学理论、丰富的笔墨技法,为中国传统绘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人画中的淡泊精神郭建军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源发期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说,但文人画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对中国绘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文人画深受中国传统释、道思想的影响,所以优秀的文人...  相似文献   

3.
吴昌硕"与古为新"的绘画创新思想在原文中意即引上古金石篆籀文字的笔法笔意入画进行传统文人画的创新,深层而言是在文人画商品化的历史语境中整合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中富有活力的因子,赋予传统文人画新的生命质地,从而创作出适应市场需要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绘画作品,所以他这种绘画创新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文人画中的诗画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千余年来,一直以它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人们的审美意愿,伴随着华夏民族之历程。正确解读文人画中诗画结合的历史背景、创作思想和审美取向,有助于我们在对待历史文化的传承问题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有助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人文理想,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构成了文人画独特的文化符号识别,具有明显的语言形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从这一符号所蕴涵的文化线索中可以窥见文人画产生的缘由、规律及其艺术思想,从而得以解析传统"文人画"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社会文化中,中西方艺术的发展已呈现相互交融,相互学习的趋势。文章分析研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冷抽象绘画美学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美学思想之间的相似之处,并认为:西方冷抽象绘画美学包含着中国传统文人画哲学思想和观念,它最值得人们借鉴的是抽象的美,中国绘画艺术可以从它的形式构成以及观念中吸取营养,以丰富中国画内涵。当代艺术家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艺术的观念,探求其内在的交融点,为现代艺术的繁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上世纪初因西学东渐使文人画主流地受到强烈冲击,失却往日的辉煌。而当代中国画的面貌与传统文人画有了明显差异,其思想文化内涵的质变,使中国画经历由古典向现代的演变。遵循“温故知新”的规律,从形而上的层面对文人画的画理作一番梳理。正本溯源,这将对中国画的“变”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解     
文人画不等于中国画,它是中国绘画历史和体系中的一部分;中国画也不等于文人画,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下出现的绘画类别的总称。文人画作为艺术是了不起的,但本质上是脆弱的、充满消极的逃避思想的东西。笔墨游戏的中国画最多千余年,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应该可以以万年计。  相似文献   

9.
禅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表现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思想现象,在艺术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给文人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绘画语言形式上讲,它促成了文人画风格的诞生和南北宗画风的分离;从绘画题材上讲,它促成了山水、花鸟等自然题材在画坛上的传统地位;从绘画批评机制上讲,它左右了社会普遍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意象思想起源于<周易>,<易经>是儒、道文化的源头.道教典籍<道德真经>中"道"的体系与<易经>中"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对"道"的表述,还是对炼丹过程和内丹功法的阐释均用意象表达.文人画意象造型观来源于传统的道家哲学思想、道教理论学说.自然之道引申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就是绘画之道;文人画的绘画之道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11.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当立足于时代,立足于本国文化,吸收中西方文化的优点,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学养。建立在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基础上的现代绘画同样崇尚才情甚于功夫,崇尚个性表现甚于自然再现,也因此画家个人学养的提高,自身文化涵养的积淀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也应该在工笔人物画中表现“文人气质”。人物造型能力的提高,工笔人物画中“文人气质”的表现,使得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概述了印章在我国的起源和演进过程;结合中国画钤印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知识,系统介绍和论述中国画钤印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运用美学,深入感受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画钤印艺术。  相似文献   

13.
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三方面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阐述,说明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肥沃土壤,同时又着重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理解,进一步阐明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绘画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4.
以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为代表的西画写实手法的引入,与中国画的传统水墨的矛盾,导致了中国画的多元变革。中国画只有与相对立矛盾的艺术状态构成张力场,在走向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进程中保持文化自身的深层冲力,才能在多元的文化形态中体现人的价值,使已经变异形态并将继续演化的中国文化,走向更深远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元,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世界文化的一元,面对今天的中国画发展,从其教育来看.青年教师应该以怎样的思维观念切入当代中国画的教学,笔者从社会时代文化背景与中国画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对中国画教学的核心范畴、中国画教学对待与选择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进而得出中国画教学和谐思维导向性的体系建构。使之对当代中国画教学新意识形态的形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今西方的主流艺术是观念艺术,其中不少是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所以有人说,如果按西方的眼光看来,讨论油画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话题了。而在中国,油画已经形成了一大艺术形式,正与中国传统的国画分庭抗礼,是两大画种之一,并且有力地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生存,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当国际多元文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的来临,我国文化背景发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变革,油画的民族化问题越来越成为焦点,于是,油画的创作便转向了与文化网络相互联系的关注,以本民族意识来对油画艺术进行关照,学习西方油画和油画民族化没有先后之分,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兴衰历程,从工笔人物画历史消长的纵向脉络以及各个发展阶段工笔人物画与文化语境的横向比较入手,探讨工笔人物画与所处时代文化语境的关系,找出其兴衰的文化根源,为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工笔人物画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潘天寿是一个修养全面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论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精深的造诣和研究。尤其是在指墨画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对指墨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潘天寿还提倡中西艺术结合,但必须以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形式为前提,极力主张"中西方绘画拉开距离",这充分显示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坚持和独到的见解。因此,他的绘画艺术被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并为中国当代绘画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民间美术与人画是我们中华民族化的两条脉路,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母体化,究竟是人绘画还是民间造型艺术代表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体系,这是无意义的命题。就我国化传统而言,二并无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