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若问英国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荣耀岁月,大概非维多利亚时代(1837-1914)莫属。那是一个扩张的时代,自信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变革的时代。那时的英国举世无人可敌,在血与火的海外殖民中控制了三千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那时的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无愧于"世界工厂"之赞誉,  相似文献   

2.
中餐的世纪展望高成鸢谈到中餐将征服世界,人们总觉得大半出于饮食业者的主观(鉴于民族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然而事实上"征服"的客观进程,已相当迅猛。不过半世纪前,林语堂先生曾说:"上海的租界里有千百万英国人,从未踏进中国的餐馆。……我们从来不强行拯救那...  相似文献   

3.
“有生于无”与现代天体宇宙学木日道家在古代提出的宇宙学假说,特别是其中的"有生于无"的理论,对于建构现代宇宙学模式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不朽的生命力。在现代天体物理学中,英国科学家霍金的"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最能体现老子的"道"是有、无统一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大部分英国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屋不仅仅是栖身之所,更是富有"个性"的家,不管是18世纪的壁炉,地方黏土烧制的砖块,还是原汁原味的木材,皆可展现这一效果。他们重视此类建筑细节,因为这些能够使他们时时体味祖先的建筑技巧、品位和生活。  相似文献   

5.
冯娅 《世界文化》2012,(5):16-18
一"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狄更斯如此评价他所生活的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确实,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福祉同时,也产生各种问题,恶劣的公共卫生状况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烹饪之道高成鸢英国李约瑟先生论证,15世纪后中国文化才失去世界领先的地位。这是由于中国的三大发明使西方崛起,后来居上。孙中山先生断言:"我国近代文明之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他还预言中餐将成为"世界人类之师...  相似文献   

7.
英国人与酒     
蓬生 《世界文化》2008,(4):40-41
英国人爱喝酒。如果说英国有相当数量的人嗜酒如命,我认为这一点也不夸张。据英国西英格兰大学马丁·普兰特教授研究认为:英国人被描绘成醉鬼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自从罗马人当年入侵英国,历史学家就不断评论说,英国人比欧洲大陆的人更容易酗酒和酒后滋事。有史学家说:英格兰之所以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之战中一败涂地,是因为战前之夜,征服者威廉和他的诺曼底将士祈祷斋戒,枕戈待旦,而英军士兵喝得烂醉如泥。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句谚语:“能忍受英国的冬天和英国饮食的人,就什么都能忍受。”似乎英国的饭菜就是这样不可言喻地难吃。看来,不管怎样袒护英国的人,唯独在这一点上也无法为之辩护。一位名叫林望的日本人曾经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他根据旅英期间对英国人饮食的亲身体验写了一本随笔集,题为《英国食物好吃》。他也是从考察英国饮食为什么那么难吃说起的。据他说,对食物的味道,人们并不关心口感似乎是英国饮食的传统,最为典型的是蔬菜的做法。只要是蔬菜,就不管  相似文献   

9.
英语趣谈     
张港 《世界文化》2002,(2):13-13,18
英国人不全是说英语,英国的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说的是克尔特语,这些经常不说英语的英国人占英国人的1/5,他们家里一套外头一套,在家用自己的克尔特语,出门才用英语。美国人也不全说英语。美国人中有1/7不说英语,其中有1700万人说西班牙语,170万人说法语,150万人说德语,120万人说汉语,有40%的人不能说流利的英语,这些人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讲英语,而且有许多人说得很糟。  相似文献   

10.
“夏洛特姑娘”的故事是西方文学和艺术中的常见题材,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以此为题材的诗歌、绘画作品更是佳作迭出、情态各异。“夏洛特姑娘”是中世纪骑士传奇《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在亚瑟王的王宫所在地卡麦勒城附近,有一座盛开着百合花的小岛,名叫"夏洛特"。  相似文献   

11.
“积”     
“积”《荀子·劝学篇》有这样的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意思是;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这里产生。积水成为深渊,蛟龙从这里跃出。这里强调了"积"的重要性。"积"就是积累、培育。一个有学问的人,是靠知识的积累。一个有特殊技能的人...  相似文献   

12.
蓝菲 《世界文化》2012,(3):18-20
苏珊·桑塔格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复杂女人,她反对任何人对她定性、归类。然而终其一生,她却不知道被贴上了多少标签:"桀骜的叛逆者"、"美国公众的良心"、"文学批评的帕格尼尼"。每个人都试图概括她,却也永远无法概括她。1968年,她亲身赴越南实地考察两周,发表了世人瞩目的《河内之行》。她重视"形式"、"身体"、"表面",她要将"疾病的隐喻"祛除,将疾病从"意义"、"隐喻"的枷锁下解放出来,还疾病以本来面目。她质疑摄影的真实、可靠性,因为她深知没有人知道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会如何演变,并且还指出摄影有将现实碎片化、将灾难与惨剧美学化的危险。在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颁奖仪式上,面对以色列人,她却针针见血地指出除非以色列人退出占据的巴勒斯坦土地,否则不会有和平。莎士比亚说过:"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然而恰有这样一个女人,一生热衷于与强者为敌。  相似文献   

13.
回族的茶谚与茶俗(回族)丁一波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咖啡、可可、茶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日本人称茶叶为"仙草灵丹",英国人称"康乐饮料之王",阿拉伯人称"群芳之最"。自古"茶药不分家",饮茶不仅可以解渴,而且还可以明日益思,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英国人喜欢咖喱餐咖喱是由多种香辛原料配制而成的调味品,以印度产的质量为最好。历史上,英国曾对印度进行了长达近200年的殖民统治。虽然这一统治结束已有半个世纪,但英国人对印度咖喱餐的好感却始终未减。据统计,英国国内约有250万成年人每周享用一次印度风味...  相似文献   

15.
巍山的乐趣     
琴凤 《大理文化》2012,(4):74-75
"森女"、"小资"全都有乐现在被巍山人称为"四方街"的巍山古城,是以拱辰楼为中心的。这座威武的拱辰楼是当年的北城门,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拱辰楼至今仍然是巍山最醒目的建筑。拱辰楼原为三重檐城楼,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改为二层,楼阁南侧悬"魁雄六詔",北侧悬"万里瞻天"匾额。  相似文献   

16.
去年夏季,我到英国作了一次文学性的旅行,看到英国人满怀豪情地妥善保留着他们的文学大师们以及与其作品有关的遗迹。在英国,这些遗迹大多是由国家信托公司保管的。这次游访使我对英国作品所具有的特色及其蕴  相似文献   

17.
英国有许多风情万种的古朴小村,它们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然而,世界各地的游人却心甘情愿地历经千辛万苦去拜访。那么,英国人是如何使这些仅有三二百人的小村庄魅力四射的呢?  相似文献   

18.
“仁”与中国人的素质特征刘孟学"仁"作为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从字面上看,"仁"是一个人与一个"二"字的组合,体现着"二人"的对应关系,反映着人的外在规定。所以,从"仁"的最初含义讲,就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  相似文献   

19.
布朗·菲尔普斯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位普通市民。有一阵儿,他常常接到一些陌生人的电话,把他错认为那位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有一天,菲尔普斯到酒店里买醉回来,进了家,打开自己的手机,发现上面有几条短信。其中一个自称"鱼迷"的市民写道:"菲尔普斯先生,您能回复我的信息吗?"如果记忆不错的话,这个叫"鱼迷"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给他发一条短信,但是,他知道,对方要找的人肯定是迈克尔·菲尔普斯,也就是那位创造了奥运奇迹的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本来懒得理这种事,不过,又觉得有些兴奋。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菲尔普斯有些无聊,就拿出了手机翻看,上面有不少信息没有删除,当他浏览到"鱼迷"的信息时,忍不住心动了一下,回道:"你好,感谢你对我的关注。"信息发过去不久,对方又回来了:"天哪,您真的回复我了,我这不是在做梦吧?!"菲尔普斯回道:"是啊,不是做梦。"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钱逊"无以人灭天"、"赞天地之化育"和"征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态度。"无以人灭天"是中国道家的主张。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