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玉辨真伪     
胡焕英 《收藏》2011,(7):86-89
玉器的年代是指玉材经人工雕琢成器(包括半成品)的年代,中国的玉器专家们一般都约定俗成认为汉代及其以前雕刻的玉叫做古玉。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只能确定玉材的岩性(矿物组成)和成矿年代,以及成色(形成颜色)、产地、钙化等的原因,而不能测定玉器雕琢的年代,亦即无助于玉器年代的判断。判别真假古玉主要从玉器的表面情况、形制、纹饰、雕工等几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李维翰 《收藏》2014,(10):94-95
任何收藏品都有珍品、普品、残品之分,占玉也不例外。在笔者的收藏中,就有一些古玉残片(见图)。可能有人对这些残件看不上眼。而我却视其为珍宝。这些古玉残片观之韵味十足.鉴之真实感人,既可细察,亦能上手,尤其是内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虽残但不失古代玉器的典型特质。  相似文献   

3.
市场需求总是古玉作伪者的风向标。商周玉器由于其凝重神奇的历史内涵和丰富复杂的文化底蕴而日渐受到古玉收藏家的追捧,并愈来愈彰显出不菲的价值,似成定势。在这种情况下,它同样会受到古玉作假者的青睐。只是,作假者垂涎的是它的获利空间。正因为如此,其最  相似文献   

4.
古方 《收藏》2007,(8):94-99
近年来,古玉收藏日渐形成热潮,很多古玉收藏爱好者迫切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得到玉器研究专家的指导。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先生以问答的形式撰写系列文章,释疑解惑。古方先生多年来系统研究考古出土玉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了解古玉收藏现状,相信这组文章对广大藏友会有所裨益。也欢迎读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辑部将择要提请古方先生公开作答。  相似文献   

5.
古方 《收藏》2010,(2):96-101
1.古代的玉料比较复杂,现在用什么方法来检测?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目验法和仪器检测的方法。 目验法是鉴别古玉玉料的传统方法,即通过肉眼对玉料的物理性质,如质地、颜色、光洋、透明度等进行观察,并辅以一些简易测试,如用小刀或硬度笔测试硬度等,以初步判断玉质种类。该方法主要依据鉴定者的经验,简单易行,而且对古玉器无损。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由于古玉表面曾经抛光,又经次生变化受沁,有些甚至已面目全非,故不能完全准确地确定玉器的矿物结构成分(图1)。  相似文献   

6.
杨海青  常军 《收藏界》2014,(12):20-25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收藏者所看重,而周代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玉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这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这里仅就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十件龙形玉佩饰做一介绍,以飨读者。人龙合雕佩(图1)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M2001墓主人虢季的颈部。青玉。全部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1)
正近两年,古玉拍品集中亮相拍场并引发藏家抢购已经成为一种现象。2016年12月1日,香港苏富比"五德冰清——沐文堂藏中国玉雕"专拍再次呈现了249件古玉。这些玉器年代以宋代至清代为主,个别器物断代至晋、唐。由于出自著名藏家,诸多器型为内地藏家进一步探究、学习古玉提供了范本。结果,"五德冰清——沐文堂藏中国玉雕"专拍得到藏家激烈竞投,成交率高达96%,总成交价达到3400万港元,这一  相似文献   

8.
出土或传世古玉在其表现形态上,总是有着有规律可循的共性。这种共性,反映着古玉各个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普遍性规则,对于我们鉴定古玉的真伪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鉴定古玉的经验,便是古玉鉴别中的"常理"。可见,常理便是经验。但就像共性不能涵盖所有的个  相似文献   

9.
一件古玉,在地下沉睡了百年、千年甚至数千年之后,一旦重见天日,却一反那种沁痕斑斑、疮痍满目的常态,依然是光泽鲜亮、质地剔透、玉性盎然,全然一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样子(图1),这种情况,我们姑且称之为古玉的“温室现象”。在收藏界内,也被叫做“不开门”的古玉。简单地说,古玉在一种基本脱离外界有机、无机物质直接的和经久性侵蚀的环境下,从而较好地保持了玉石的本来面貌,给人以“古玉不古”的表象,  相似文献   

10.
樊大川 《收藏界》2011,(2):119-121
对于古玉收藏家和许多爱玉的人来说,周南泉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玉器研究、鉴定的权威专家,周南泉先生以其全面深厚的学识、大量的著述和多年的鉴定实践,成为古玉收藏家和爱玉人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1.
尕丁 《收藏》2009,(4):19-19
著名古玉鉴定专家杨伯达曾说,几年不到蚌埠走一走,就跟不上形势。这话老先生讲得比较含蓄,但意思大家都明白。在人们心目中,安徽蚌埠几乎要和古玉造假画等号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谈谈收藏类玉器中的古代玉器。古玉(器)没有新玉(器)贵,新玉(器)没有原材料贵,就如同"面包没有面粉贵"那样不应该,不能不说这是宝玉石行业中的一个怪现象。出现这种怪现象,和我们片面过分商业宣传误导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不成熟有关,抵御不住外界的炒作及蛊惑。我们必须明白,商品的属性、功用、品质价值及产出量的多少和人们的需求程度才是形成市场交易价格的基础。和田玉仔料虽然每年仅有一点点的产出,可以说是进入了标本价值阶段,  相似文献   

13.
张永芳 《收藏》2008,(2):152-154
我有两个嫡堂兄姐,是我二伯父的子女张荣林和张永昌。永昌长我4岁。他是中国少数几个大师级的古玩鉴定家之一,在古玩鉴赏界几乎无人不晓。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时,永昌是最早被聘请的高级专家之一。他对古瓷和古玉的真伪鉴定有极独到的研究,在古玩界有“南张北耿(宝昌)”之称。  相似文献   

14.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1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5.
古方  张祟檀 《收藏》2009,(12):80-83
笔者最近欣赏了4件汉代玉璧,作了一番考证和研究,期与古玉爱好者分享。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8,(3):149-149
2008年1月18日,由中国国画院西安分院,中国玉器协会会员店陕西紫藤园主办,西安收藏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协办的中国西安首届“红山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国内多位知名古玉鉴定及研究专家齐聚一堂,热议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古玉文化,希望给陕西的古玉收藏及鉴定带来新知和启迪。会议还向与会者展示了部分红山古玉珍品,  相似文献   

17.
王信堂 《收藏》2012,(3):108-114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古玉是一支"潜力股"其收藏与投资前景看好。在此文中,笔者就古玉的市场现状、市场价位和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走出价值错位的认识误区中国玉器文化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本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把玉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中国的玉器是极尽工艺之精美,造型之瑰丽...  相似文献   

18.
王信堂 《收藏》2012,(5):108-114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古玉是一支"潜力股"其收藏与投资前景看好。在此文中,笔者就古玉的市场现状、市场价位和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走出价值错位的认识误区中国玉器文化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本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把玉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中国的玉器是极尽工艺之精美,造型之瑰丽,内涵之博深,成本之高昂的国粹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目前,由于地域的差别、城乡的差别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差别,造成了目前学生之间,无论是身体、心理和运动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也出现了较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因先天  相似文献   

20.
陈作发 《收藏》2009,(12):78-79
读了边强、杜义德先生发表在2008年第11期《收藏》杂志上的文章《齐家玉器是我国古玉文化的核心》(以下简称边文),对二位先生关于齐家玉器的重要性论述十分欣赏,但对其“单核心论”一说有异议。笔者的观点是多源论,就是说,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并行着红山、凌家滩、良渚、龙山、齐家……多支玉文化,它们自成系列,各有特色,并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兼容并蓄,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