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铜绿山古铜矿工业遗产作为中国古代手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历三千年而炉火不灭”,其高效、集约的可持续矿冶开发历史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生产传统和身份认知。这种生产传统作为反映古代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人类社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具有普遍的价值。文章通过将铜绿山古铜矿工业遗址与世界遗产名录中亚洲及欧洲等地的矿冶工业遗产进行比较,进一步明晰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2.
孝文 《宁夏教育》2009,(4):I0002-I0002
现在世界遗产名录上共有145个国家的878处遗址(679处文化遗址、174处自然遗址和25处混合遗址)。2008年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8个新自然遗址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5,(6):57-61
甘肃享有"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美誉。丝绸之路甘肃段上的文化遗址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战略机遇期,挖掘文化遗址的当代价值,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草原,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世界遗产价值。近年来,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均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拟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体系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丰富的文化影响和全新的当代价值。从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文化交流与文明传播展开,探讨丝绸之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历史文化影响、历史作用与特征,论述丝绸之路在当代的学术研究价值、文化旅游价值,以及构建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一带一路"思想,在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中亚5国政府把丝绸之路中国段和中亚段作为线性文化遗产联合申遗,中国境内已确定6省区48处相关的遗址、墓葬、建筑、石窟、古道等列入丝绸之路申遗的预备名单。宁夏段有4处,即固原古城,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开城遗址,须弥山石窟,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伯民 《家教指南》2004,(4):107-109
2004年6月28日,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由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所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第二届石窟遗址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世界遗产莫高窟所在地敦煌研究院隆重召开了.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申报世界遗产战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保护第一位,开发第二位”、“社会开发与经济开发并重”、“立足长远,积极进取”等为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对潜在世界遗产的论征、规划与保护;以“积极争取申报世界遗产的新突破”、“实现均衡布局”为战略目标,提出“丝绸之路全线各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国段各省联合申报”和“麦积山甘肃单独申报”等三种方案,对甘肃省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资源丰厚,现阶段主要有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文化资源等.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应该从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以及工艺美术方面着眼.其发展策略有整体规划、打造特色产业、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发展新兴业态以及扶持小微文化企业等.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与民族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是人们对工业时代生态破坏、传统文化失落等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世界遗产"的提出和遗产事业的发展也是人们追求人类认同的一个基本表征。然而,"世界遗产"必须具备"普遍价值"的言说,所表达的只是人类认同的一个愿景。确定缔约国地位,完成申遗的过程以及对遗产进行保护等与世界遗产紧密相关的各种事项,都明确肯定了民族国家是"世界遗产"的实质性拥有者。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以所在国国家文化的名义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根本上说就是将多元民族文化融和到民族国家的文化符号之中的结果,从而具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代钦州湾地区的对外交往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汉代起,以合浦、徐闻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钦州湾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重要出海通道。钦州湾地区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以朝贡贸易为主到以市舶贸易为主的两个发展阶段,贸易中心经历了从合浦到钦州再到北海的一再变易,民间贸易一直长盛不衰。其中钦州港及其港外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和必经通道。  相似文献   

12.
福建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抓住机遇,发挥海洋渔业、闽籍侨商丰富的人脉资源、国际商业网络的优势,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全力构建一条面向东南亚国家、以经贸和文化为内容的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争取在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凸显福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代龟兹位于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市场,也是丝绸之路通畅的交通后勤保障基地之一,担负着维护丝路安全的重任,在丝绸之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贯穿甘肃省全境,敦煌、张掖等地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各个民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回鹘人,曾是丝绸之路的主宰者。漠北回鹘与吐蕃为争夺丝绸之路,征战不断;甘州回鹘统一河西走廊,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党项族抢掠丝绸之路,其西夏政权灭甘州回鹘,控制了整个河西。蒙古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在丝绸之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的“丝绸之路”研究,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外学者也对“丝绸之路”作了一些专题研究,尤其是法国学者和日本学者,为“丝绸之路”研究作出了许多贡献,其关于“丝绸之路史”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是汉代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与外界联系交往的主要通道之一。隋唐时期是丝路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隋朝采取军事和政治方针,拓展西北疆域,建立对西域发展贸易的商镇、军镇;派重臣裴矩在河西走廊进行招商活动,扩大隋与西域、中亚、波斯的经济联系,积极发展丝路贸易。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将近一个半世纪中,以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力量保障了丝路的畅通。中原政府在丝路广设驿站、推行"过所"、"公验"等制度,其丝路贸易管理政策在隋朝基础上有所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了丝路贸易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7.
汉代合浦因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频繁的贸易往来给合浦港带来了繁荣,至东汉时期达到鼎盛。但三国之后合浦港逐渐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河口地形的变迁、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战乱的影响、以及合浦港自身的缺陷等多个方面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划分为理论探索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5年10月)和实施阶段(从2005年11月起)。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理论探索阶段的工作:1.丝绸之路的传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环境研究;2.文化路线的研究;3.丝绸之路申遗的方法学研究。实施阶段从2005年11月开始,作为系列申报的第一个群集,我们乐观地期望丝绸之路中国和中亚段的文化遗产能于201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炳灵寺石窟地处古丝绸路上的一大"山结"、"水结"之处,亦为"路结"所系之地,丝路东段五条干道——秦陇南道、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大斗拔谷道、洪池岭(乌鞘岭)道,在其附近一带汇聚。本文通过该石窟中留存的大量游人题记等有关史料的研究,对其在丝路交通上的重要地位作了新的揭示和剖析,并为该石窟作为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入选的重要景点之一提供新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泉州华侨看泉州港在海上丝路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分析泉州侨乡族谱中的华侨史料,即泉州华侨宋代出国安南、南宋至元代前往海外贸易、明代以后为侨居地的开发和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进行中外化交流等情况,说明泉州华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泉州港是泉州华侨出国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