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有“爱”才有教育的成功。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与学的亲和力与趋动力 ,也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几年的教育实践 ,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爱”的效力。  去年 ,在我的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成绩不好的女生与几个班干部放学后冒雨回校关窗。事后 ,我表扬了那几位班干部 ,却把这位成绩不好的女生给漏了。这位女生一回到家就伤心地哭了。得知这件事后 ,我非常愧疚 ,我为自己工作的疏忽感到不安 :难道因为她的成绩不好就可以忽视她关心集体的行为、要求进步的心愿吗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 ,就在于如何爱…  相似文献   

2.
黄冬梅 《甘肃教育》2011,(15):29-29
案例一天早上,班里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来到教室里,把她女儿段某的同桌——一位男生叫出去狠狠训斥了一顿,并警告他再不要欺负自己的女儿,还差点动了手。在我的极力劝说下,这位家长才愤然而归。这件事在班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3.
朋友是一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孩子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魏发家 《教师博览》2004,(10):33-33
那还是冬天里发生的事。在一个大休返校的晚上,我发现班里一个叫冰冰的女生戴了一顶漂亮的绒线帽。女孩子都爱漂亮,戴顶帽子,穿件新衣服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所以我也没怎么把这件事往心里放。就这样过了很多天。忽然有一天的下午,一个男生扭扭捏捏地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一问,原来是来承认错误的。“做了什么错事呀?”我问那还是冬天里发生的事。在一个大休返校的晚上,我发现班里一个叫冰的女生戴了一顶漂亮的绒线帽。女孩子都爱亮,戴顶帽子,穿件新衣服的事情每天都会发,所以我也没怎么把这件事往心里放。就这样过很多天。忽然有一天的下午,一…  相似文献   

5.
朋友是一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当众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孩子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发现自己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才引起老师另眼相待的,反而变得愈加自卑起来。  相似文献   

6.
教学呼唤真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敬爱的人。一位学生把贺卡送给老师,老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位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他送给老师的贺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这位教师丢弃的不仅仅是一张贺卡,同时还丢弃了作为教师的一份真诚。当教师丢弃了真诚,也就丢弃了学生的崇敬和热爱;当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也就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诚信。这仅是个例,没有普遍性。但课堂上老师跟学生来假的并不少见:有的老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7.
朋友是一位极富有爱心的教师,上个月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当众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一位老师在家附近遇到班里的一个孩子.孩子用非常诧异的目光看着她,似乎认为在幼儿园以外的地方看到老师,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孩子稚嫩的心里,只有老师在幼儿园里的形象,他根本不觉得老师也有一般人的生活,自然与老师有距离感.这一幕深深触动了这位老师.  相似文献   

9.
因为自己原本就是一名教师,所以有了孩子后,特别注意对她的教育。一晃,女儿今年上四年级了。在学校,她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在家里,她是一个懂事的乖女儿。亲戚、邻居见面常夸:“这孩子真好!“每当有人提及我“训”女有方时,我虽会在嘴上谦虚一番,心里对自己的“杰作”却十分得意。然而,两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不得不进行一次深刻的反省了。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师道》2003,(5):4-4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丽的女教师,她在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不好,而且总是衣冠不整,浑身脏兮兮的,上课时注意力也不集中。尽管这位名叫Mrs.Thomson的女教师和大部分老师一样,她对着全体学生说:“我会爱你们每个人!”可是她心里却不喜欢这个男孩。她可以尽情地在他的作业本上用红笔画大大的“×”,再在上面写醒目的“0”分。在Mrs.Thomson任教的学校里,教师必须整理学生的成长记实,她把那个男孩的记实放在最后才看。可是当她翻开时,她吃惊了。在评语一栏中,一年级的老师写道:“特迪是一…  相似文献   

11.
丢锁真相     
一天,毛毛告诉我,班里的锁被人丢到垃圾桶里了,是她捡回来的。就这件事,我在班里对她大加表扬。至于是谁把锁丢进垃圾桶的,我并没有追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会提起这件事,并让大家以毛毛为榜样。毛毛就这样成了班里的“小明星”。可以后又连续发生了几次丢锁事件,每次都是毛毛捡到锁并向我报告,我感到有点奇怪,了解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就是毛毛一人完成了丢锁——捡锁——报告的过程。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做小朋友心中永远的“明星”。于是,我蹲下身来抱住她说:“老师喜欢诚实的孩子,表扬的是小朋友的好习…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是命题作文,给了两个题目: 《难忘的教训》和《快乐的时刻》,学生习作可二者选一。交上来的作文还不错,大多数学生写的是真人真事真感受。当批阅到杨宁的作文时,我有些失望,杨宁的作文在班里一向是很突出的,可这次她却写了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一天课间,她去大队部交电影票钱,接听了一位老师的电话,然后等这位教师来取东西。她为自己能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得体地处理这件事,特别是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而感到快乐。初读此文,我觉得语言虽然流畅,表述虽然清楚,但内容却没有什么“新意”,几近寡淡无味,像杯白开水——一件在我的心中平淡无奇的小事而已。但基于鼓励的考虑(这件事毕竟是真实的),我给了高分——98分。虽然是98分,但这篇作文也未被我列入学生的优秀习作之中——我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无果树     
走进她的办公室,她欣然地向我笑了笑。她的笑,总是那样灿烂。 虽已成为特级教师的她,还是从前的她。只是如今显得有些苍老,些许银丝爬上了发梢。 记得我们在一起搭档的时候,她这个科任老师,总爱“越俎代庖”,夺我这个班主任的“权”。那时,我班有一名女学生,因有遗尿病,每天都泡在痛苦里。是她,经常不声不响地将这位女学生的褥子,晾在自己的宿舍门前。褥子前,有时吸引不少学生,大家议论纷纷。班里有位调皮的学生,还把这件事写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打油诗。此情此景,记忆犹新。 有一次,大家正议论时,她来到了跟前,“这褥子…  相似文献   

14.
孙颖 《天津教育》2001,(12):29-31
初为人师的我自认为很爱我的学生,也很了解他们,直到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天,上课铃声刚刚响过,我拿着教案急匆匆地赶往一年(2)班准备上音乐课,在楼道中,我隐约听见从教室里传来喧哗声。来到教室门口一看,有几个学生正围着一个女生议论着,好像那个女生在哭。本来还在说笑的学生们一见到我,便赶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那个正哭着的女生,她身上脏兮兮的,衣服也很旧,脸上挂满了泪水,布满了泥污,头发也散乱着。噢,原来是班里有名的“老大难”。她平时坐在后面的一个角落里,我从没有这么仔细地打量过她。见我一直看着…  相似文献   

15.
宋亮 《教育》2010,(6):48-49
采访即将结束,《教育》旬刊记者一行已经在收拾东西了。突然,郑秀娟哭了起来。“我心里一直有件非常内疚的事情——那是今年初放寒假之前,班里的一个女学生,把一个我反复说过很多遍的事又搞错了。为了加深她的印象,也为了不在同学面前落她的面子,我把她带到办公室,用板擦轻轻打了她的手一下,责备她为什么总是不能纠正错误,我以为,这能帮助她学习好。  相似文献   

16.
面对淘气的学生,教师有时舍弃一本正经的说教,采用调侃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反而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我的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时学生正读五年级。可能因为我的管理措施过于严格,也或者是出于好玩,班里一位学生偷偷给我取了一个“赵扒皮”的绰号,还把它写在了黑板上。我立  相似文献   

17.
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面对多彩的学生,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困惑与苦恼,也有成功与喜悦,我何常不是这样呢。去年,我接手的这个六(1)班,原来是全校有名“不好教”的班。班里的调皮生特多,有几个还是全校排上名的,教了10多年六年级,我感到这个班最难缠。幸亏我早有了“不好教”的思想准备,否则,准会气白了脸。就拿开学初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没多久,就有学生找我,悄悄地说:邵老师喊你。”我心里一沉,不知又发生什么事?到教室一看,原来班里男生们坐“飞”了位置,任凭邵老师怎么说都不睬。此时,我已经学会了…  相似文献   

18.
朋友是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说话、上课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用文章与学生交流,比单纯的谈话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有一次课间,我到班里了解情况,发现一把多余的椅子腿折了,椅子面也不见了,向学生询问,都说不清楚这件事。这样伤害公物的行为虽然很让人气愤,但我告诫自己,不要简单地对待这件事,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湖南省株洲市二中语文教师尹建庭竟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带有此观点的论文《人学教育课》竟获得了该市2000年度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此事经《中国青年报》、香港“凤凰卫视”等中外媒体的“爆光”和“讨论”后,在社会上尤其是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我们先“正本清源”,理一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原委回放: 据称,这位尹老师在题为 《人学教育课》的教研论文中探讨了他在入学教育中的做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