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3内角和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激趣引入多媒体出示一幅直角三角形的图。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个角,因为这三个角在三角形的内部,所以他们是三角形的内角。平时,∠1、∠2、∠3都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2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屏幕出现∠1和∠2激烈的争论场面)。它指着∠1(直角)说:(多媒体演示)“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弟”,∠1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2很纳闷。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学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三角形内角和(教材第53页)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用纸做几个三角形。并用量角器准确地量出各角的度数标在对应角上。教学目标:1、记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新课(一)请你照我这样做。师生同做:拿出活动角(重合状),开始旋转角的一条边,使之成锐角、直角、钝角。边做边引导学生思考:旋转成了什么角?(二)拼摆图形,引入“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角的两边上各取一点,使角的两边分别表示一条线段。再让学生增加一根硬纸条,任意和已知角拼成一种图形。(多媒体演示:屏幕上显现出学生拼摆的图形。(见下图)) 相似文献
4.
5.
李绍德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199-199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内容为事例,详细介绍了该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后的感受。从自身的实践出发落实和体会新课改后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连除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它的特点是: 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因果关系, 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它与第六册学生已学习的连除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有所不同, 因而学生容易出现只根据题目叙述的形式就确定运算的方法, 不利于后面较复杂的“归一问题”应用题的学习.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宜采用“实际感知、加强对比、引导分析、自我归纳”的导学方法, 以利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7.
8.
9.
郭一鸣 《数理天地(初中版)》2004,(6)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是大家熟悉的一个定理.本文举七则中考题说明它的应用. 例1 △ABC中,∠A=∠B ∠C,则∠A=____度. 解因为∠A ∠B ∠C=180°,又∠A=∠B ∠C,所以∠A ∠A=180°,即∠A=90°.例2 如图1,∠1 ∠2 相似文献
10.
[课例简析]“小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编排的,是学习小数的性质和有关四则运箅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可采用“操作感知、组织讨论、看书自学”的方式进行导学. 相似文献
11.
12.
13.
陈德前 《初中生世界(初三物理版)》2007,(7)
小学里我们已经用拼图(如图1)的方法得出: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证明这一结论的其他方法.方法一:如图2(1),木条a与木条b平行,则有∠1 ∠2=180°. 相似文献
14.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