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3内角和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激趣引入多媒体出示一幅直角三角形的图。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个角,因为这三个角在三角形的内部,所以他们是三角形的内角。平时,∠1、∠2、∠3都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2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屏幕出现∠1和∠2激烈的争论场面)。它指着∠1(直角)说:(多媒体演示)“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弟”,∠1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2很纳闷。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学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三角形内角和(教材第53页)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用纸做几个三角形。并用量角器准确地量出各角的度数标在对应角上。教学目标:1、记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新课(一)请你照我这样做。师生同做:拿出活动角(重合状),开始旋转角的一条边,使之成锐角、直角、钝角。边做边引导学生思考:旋转成了什么角?(二)拼摆图形,引入“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角的两边上各取一点,使角的两边分别表示一条线段。再让学生增加一根硬纸条,任意和已知角拼成一种图形。(多媒体演示:屏幕上显现出学生拼摆的图形。(见下图))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内容为事例,详细介绍了该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后的感受。从自身的实践出发落实和体会新课改后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连除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它的特点是: 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因果关系, 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它与第六册学生已学习的连除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有所不同, 因而学生容易出现只根据题目叙述的形式就确定运算的方法, 不利于后面较复杂的“归一问题”应用题的学习.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宜采用“实际感知、加强对比、引导分析、自我归纳”的导学方法, 以利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85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后交流:画的是什么三角形?分别有几个直角(或钝角)几个锐角? 再画一个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 学生操作后交流: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由此你们会想到什么问题?(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难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课例简析]“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例1是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复习题,再现学生已掌握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引导他们分析课例1的运算顺序.例2是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是大家熟悉的一个定理.本文举七则中考题说明它的应用. 例1 △ABC中,∠A=∠B ∠C,则∠A=____度. 解因为∠A ∠B ∠C=180°,又∠A=∠B ∠C,所以∠A ∠A=180°,即∠A=90°.例2 如图1,∠1 ∠2  相似文献   

10.
[课例简析]“小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编排的,是学习小数的性质和有关四则运箅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可采用“操作感知、组织讨论、看书自学”的方式进行导学.  相似文献   

1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想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希腊时代的一种认识上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13.
小学里我们已经用拼图(如图1)的方法得出: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证明这一结论的其他方法.方法一:如图2(1),木条a与木条b平行,则有∠1 ∠2=180°.  相似文献   

14.
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了,忻老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后,她要求每一个学生就在课桌上已准备的其中一张白纸上,随意画两个三角形,然后仔细观察,说说都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古代数学家给出过很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当时的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古井》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寓理于物、寓意深刻,学生初学此类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用“狠抓重点语句,紧扣思维训练”的导学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刻领会古井无私奉献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古代数学家给出过很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当时的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