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语文,精神之家园也。“人有人样子,文有文样子”,学生,诗性文质,乃为书生也。书生之学以美身.以此精神学语文!“精神滋养”是语言学习的宽度,“书生意气”是语文学习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借文艺作品“以泄愤懑、抒发愁思”的“孤愤之书”,而直抒胸臆,发心中之不平、浇胸中之块垒的,当推书中描写到书生的那部分作品。本文便是大体按作品创作的时期,按类型分析书生的形象,然后再论及蒲松龄的创作态度。由此不难发现作品中可歌颂或肯定的书生形象积淀着蒲松龄的理想精神追求,否定的书生形象透视出蒲松龄对科举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书生论剑》一文隶属于追寻文明的踪迹这一话题单元。作者所选取的意象所蕴蓄的文化色彩。甚至行文思路以至文中素材的选用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中采取通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成,通过教师适当引导来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底蕴认知的方法,以期贯彻新课程改革,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积累整合、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魏书生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魏书生以往著作不同,本书采用对话的方式,由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从人生经历、教学、管理、心灵修炼等多方面与魏书生进行对话,深入挖掘魏老师的成功之道与心灵修炼之道。  相似文献   

5.
唐玄宗天宝年间,年少贫苦的李勉来到洋水中游的宋州(今河南商丘南),与一位从洪州来的书生同住一店。未过几日,书生突发急病而不治,临终前取出黄金百两,托李勉为其料理后事,余金奉送。此事连书生的仆人都不知道。可是李勉不仅妥善地为书生料理了后事,而且把金子一同葬入墓中。数年后,书生之兄从洪州寻来,已任职于开封府的李勉特地请假至墓地,取出金子交给了书生之兄。无独有偶,曾任兵部员外的李约,在一次乘船出行时,与一西域来的商人同泊一处。商胡病重,亦把两个女儿托给李约,又送了他一颗十分贵重的夜光珠。李约一一允诺、…  相似文献   

6.
学生·考试     
现在的学生,古时称书生,不像今天这样有年级之分,那时,书生们之间洋溢着阵阵墨香,以诗会友,文章结伴,学术气息十分浓厚。天下千万学子为的是同一目标,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闻。”  相似文献   

7.
乔也 《成才之路》2011,(13):3-I0001
过去,人们都称读书人为书生。在那些文化不发达的年代里,读书尚是一件比较高雅,且成本代价比较高昂的事情,因此,读书几乎只是少数贵族或有钱人的专利。当然,随着开科取士的推行,也有一些贫寒之士进入读书人行列。不管怎么说,读书人只是少数。于是乎,书生在普通人的眼中便成了特殊的人群。由于书生在行为举止上、接人待物方式上都  相似文献   

8.
明代万历年间,有个书生论才学本来早该金榜题名,可是因为科举场上舞弊之风盛行,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屡试不第。后来,换了一个公正无私的考官,这个书生就打点行装上京赶考。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等他日夜兼程赶到京城的时候,考试已经结束了。书生好  相似文献   

9.
肖睿 《课外阅读》2007,(7):26-27
1661年的某一天,一个书生在漫天飞雪中走向了刑场,在哭声中将鲜血洒在了万里河山。这个书生所犯的罪名是大逆不道,他是因为发现考官收受考生钱财,让有才华者名落孙山,而榜上有名者都是不学无术之徒,一时义愤,发动书生们捧着孔子牌位一路哭到财神庙,然后又把孔子牌位放到了财神像之前而被杀头的。  相似文献   

10.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书生拿自己的文章请饱学之士批阅雅正,先生面对一篇言之无物干瘪无味之文实在难下批语,最后只得用杜甫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做眉批,书生未领会其真意欣然而去。其实先生借"两个黄鹂鸣翠柳"之句指文章"不知所云";借"一行白鹭上青天"之句说文章"离题万里"。先生的批语曲折委婉,含蓄凝练,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11.
动漫天地     
COS争霸 谁主沉浮2007Cosplay江湖风云再现,新人旧客海剧论剑,谁将是最终的万神之王?7月21、22日,海淀剧院“2007北京网通杯”娱乐调频87.6新文化Cosplay剧场暨中国动漫网七周年庆典活动盛装出演。  相似文献   

12.
开门七件事,常被人引入诗中。有一穷苦书生,家里揭不开锅,声声长吁短叹,又恐惊扰父母,孝子之心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3.
话说书生     
究竟何为“书生”?要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我的功夫还远未到家。我只知,书生自非书所生,也并非所有书生都以书为生。但既是书生,想必书应是贯穿其一生的。书的作用人尽皆知,但不知大家对书生有何看法,为何自古有言“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暂且不论,让我们先来看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穷困潦倒、沿路求乞的书生遇到了一位仙翁。书生向仙翁祈求帮助,仙翁欣然答应,叫书生看看地上的石块,接着用右手食指轻轻一点,石块立即变成了黄金。仙翁叫书生拾起黄金变卖为生。书生俯身拾起了黄金,恭恭敬敬地交还给仙翁,说: “这块黄金  相似文献   

15.
黑暗启示录     
一个书生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书生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书生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山洞里。在洞的深处,书生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  相似文献   

16.
提到魏书生,应当说这是全国中小学教师都非常熟悉的名字。自1984年至今,他为29个省市、自治区做课近600节,做报告近700场,收听人数逾10万人次,一个自发的群众性的学习魏书生的活动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参加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我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魏书生的成功之路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观点     
全球知名大学校长复旦“论剑”;美国教育也需外国援助。  相似文献   

18.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书生上街,在一家画铺里看到了一幅画。画上画着一个人牵驴过桥,也不知怎么的,那头驴耍起脾气来,就是不肯过桥。牵驴人没法,只好使劲地拽,可那畜生似乎有意跟他较劲,竖耳咧嘴地拼命往后退。拉拽之间,吸引了街上不少行人的目光,人们神色各异,或惊讶、或嬉笑、或批评、或支招……此画虽非出自名家之手,但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生一时爱不释手,流连忘返。不想这一切都被画铺掌柜看在了眼里,在书生过来洽谈价格时,画铺掌柜便开出了三百两银子的高价,足足比原价高了十余倍。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书生最后咬咬牙,以二百两银子…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在《咏荆轲》一诗中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把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他的剑术不精。诚然,荆轲的剑术并不超群绝伦,在前往燕国途中与盖聂论剑,被盖聂“目之而去”。而剌秦失败后,鲁勾践也叹息说他不懂剑术:“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相似文献   

20.
元代戏曲包括南戏和元杂剧。南戏中有很多描写负心书生形象的作品,而元杂剧中此类题材的作品却比较少。比较南戏和元杂剧中书写负心书生的作品并分析其思想历程,可了解当时人们对书生的态度以及当时的环境下书生负心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