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刘波 《体育与科学》2007,28(6):65-69,48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原东德、原西德和德国统一后的竞技体育概况、目前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与体育俱乐部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做了介绍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建立在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之上,俱乐部体制是德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如足球和冰雪项目保持高水平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2.
运用系统科学思想,结合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和职业体育俱乐部理论,详尽探讨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概念内涵及文化层次要素构成: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架构再造、管理系统再造和业务流程再造.从文化角度来说,这三个要素基本涵盖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层次的方方面面,并充分体现了职业体育俱乐部这一特殊企业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3.
美、德、日三国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大众体育开展最基本、最有效的组织单位,三者俱乐部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援。相比较而言,美、德两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比较稳定,会员人数多,而日本的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与前两者相比还有差距,处于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4.
英、德、日社区体育俱乐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认为,英、德、日三国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大众体育开展最基本最有效的组织单位,它对体育人口稳定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英、德、日三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援、政策和法律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比较稳定,日本的综合型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与德国相比还有差距,处于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5.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分析高校体育俱乐部组织吸引力构成要素,衡量俱乐部组织吸引力发展水平,进而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高校体育俱乐部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挪威体育组织和政策的历史基础,是基于政府当局和体育志愿组织之间的合作共赢模式.挪威体育政策由国家文化事务部下的体育政策部管理,国家为体育设施提供资金支持,并支持体育志愿组织.挪威明确指出了各种支持体育的理由,这些理由和健康、教育及文化紧密相关.挪威志愿体育部由伞状组织构成,它由国家特殊体育组织网络、地区体育组织、区域特殊体育组织、当地体育运动委员会和超过12 000家体育俱乐部构成.体育俱乐部中的绝大多数工作是自愿展开的.挪威体育俱乐部明确的组织形式和自治权给体育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挑战,而政府则缺少足够的政策刺激来辅助其各种政策目标在志愿系统中的执行.挪威今后的体育政策走向注重对提供体育活动的当地俱乐部和年轻人(通常是政策干预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俱乐部是北方高校体育的重要补充,是高校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通过对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冬季体育俱乐部具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营造校园冬季体育文化氛围和有助于学生完成学校与社会的顺利过渡等对校园体育文化多方面的促进作用;提出建立健全俱乐部的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俱乐部场地设施;加大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发展策略,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PPP模式在体育领域的最佳运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讨构建由政府-企业-社区-体育社团共同合作建立PPP模式社区中小型体育俱乐部。由政府主导构建PPP平台,通过制定政府补贴方案、利益分配政策、责任和风险共担政策以及社区中小型体育俱乐部的评估体系来确保PPP项目的顺利运行。整合社区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组织资源,为PPP模式社区体育俱乐部培养人才,发掘社区体育文化资源,让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和谐社区,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培育民间体育组织,我国政府推动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试点工作。本文就以上海市新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例,探讨和分析其运行机制,为社区体育俱乐部运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课余体育组织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忠  饶纪乐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9):101-104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模式,广东省部分学校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形成“课内外相结合体育俱乐部”、“网络体育俱乐部”、“校运动队训练和学生锻炼相结合体育俱乐部”等形式的高中体育俱乐部,有助于改善课程组织形式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衔接和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Sport in History》2013,33(4):526-549
This article about doping and anti-doping measures and policy in West Germany in the context of the 1972 Olympic Games in Munich is part of a research project about ‘Doping and Anti-Doping in West-Germany’, supported by the German Government. The inten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nalyse and discuss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te (including various governing sports bodies) and sport (including the German sport associations and federations) in West Germany in the context of the Munich Olympics, and how doping and anti-doping was dealt with 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high-level sports. The paper is based on relevant archives and documents from governmental and sports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on the current German and international state-of-the-art of doping (and anti-doping)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刘明生 《体育科研》2010,31(4):14-16
以文献资料等为主要方法,从《全民健身条例》背景对我国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变革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社会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社会体育组织多元化发展不够;社会体育组织功能专门化程度不高;社会体育组织的独立性不强;社会体育组织全民健身服务质量不高等。由此提出变革对策:构建社会体育组织与全民健身服务功能对接的发展模式;完善三级全民健身服务运行网络;优化社会体育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化建设是同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相联系的,它综合反映了从单位体制主宰向社区体制主导,从行政管理型向社区自治型转变的客观要求。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和多元化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组织、动员居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德国体育俱乐部建制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波 《体育与科学》2007,28(3):57-60,64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德国体育俱乐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回顾,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对德国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全面地介绍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体制并研究其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为我国的体育发展尤其是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由体育政策走向体育公平:我国体育公平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社会公平问题在我国渐显,在体育领域主要表现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结构失衡、城乡体育分野、东中西部体育发展不均、弱势群体体育权益保障中政府责任的缺位.这其中竞技优先政策、城市偏向政策、经济效率优先的区域发展政策及政策执行偏差等政策因素是导致其不公的极为重要因素.体育政策公平机制的建构需要从理念变革、法治建设、机制创新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康体育的现状及走向--以大众体育为背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显示,截止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实现了小康初始水平的94%。运用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对在此影响下形成的以大众体育为背景的小康体育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每周参加1次以上及3次以上体育活动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于发达国家,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体育消费总体水平偏低,东部与中、西部差异明显。体育参与率和体育消费在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以及同类地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17.
家庭体育作为德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突破口,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德国家庭体育的缘起以及管理、运行、保障、促进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德国家庭体育缘起于德国"黄金计划"的实施,具有以下特征:以国家体育的最高管理机构为纽带,注重家庭与俱乐部的协同管理;注重多部门与机构的协调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注重体育俱乐部的责任体现,创编家庭体育指南;注重以家庭友好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是推动家庭体育发展的机制动力。得到以下启示: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培育各类推动家庭体育发展的社会组织;基于学校、家庭、社区的一体化模型,创建良好的家庭体育开展环境;完善《家庭体育指南》,引导我国家庭体育的开展;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体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志民  丁燕华 《体育科研》2004,25(1):62-65,75
采用问卷、面访、个案调查以及文献等方法对我国东中西3个不同区域的16个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软件、硬件和学校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研究发现部分小城镇中小学已经具有相当的体育硬件设施,条件较为完备的体育馆、塑胶田径场以及其他常见体育活动场地在发达地区中小学为数不少,但中西部仍有较大的差距;学校体育硬件设施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寡基本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硬件设施差距随经济发展逐渐扩大;研究认为目前的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使小城镇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业有所失衡,体育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