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时间为10月7日—11日,文章对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北京地区的地面PM 10和PM 2.5变化特征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严重雾霾期间北京地区PM 2.5、PM 10浓度较高,最大值分别为300μg/m3和353μg/m3.9日温度为16℃,相对湿度8...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首要环境问题,其中以PM2.5污染最为严重。G20峰会期间杭州地区从2日17时至4日18时出现了两次污染过程,PM2.5质量浓度峰值分别为3日00时的65.3μg/m3和4日01时的54.7μg/m3,两次污染过程均发生在夜间。本文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9月2—4日的PM2.5污染过程,研究了减排区域内排放源对PM2.5颗粒物的贡献率和污染过程的天气条件,模拟结果表明:2日—4日减排区域内贡献率平均值为71. 4%,两次污染过程中PM2.5质量浓度达到峰值时减排区域内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86.7%和77.7%,与平均值相比都有提高,在整个污染过程中PM2.5颗粒物的贡献主要以减排区域内贡献为主。发现在减排背景下,气象条件是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杭州地区上空边界层内空气层结处于静力稳定状态,在850hPa上受高压控制,地面风场较弱这些天气条件不利于杭州地区污染物扩散,导致污染物在杭州地区堆积。  相似文献   

3.
太原地区冬春季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美国R&;P公司生产的TEOM系列1400A大气粒子(PM2.5)监测仪于2005年12月17日至2006年3月28日对太原地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在线观测。对观测期间2417个PM2.5小时平均浓度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小时平均浓度的平均值是247.6µg/m3(193.7 µg/m3)。在50-100µg/m3之间的PM2.5浓度出现的频率最高,PM2.5小时平均浓度小于400 µg/m3的频率为84.1%。PM2.5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双谷型。太原市区PM2.5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和气压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通过3d 后向轨迹分析了影响太原地区气团的主要传输路径,结果表明,100 m高度上空的后向轨迹可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其中第3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值为342.6 µg/m3,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这类轨迹主要是来自太原的西南方向;而来自东边方向的第1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为261.1 µg/m3,也比来自西北方向的2、4类轨迹PM2.5浓度高。观测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影响严重的日期,太原地区PM2.5浓度会极大地增加,从而对大气环境形成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青岛市主城区大气自动监测站实时发布的数据,统计分析颗粒物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PM2.5与其它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2.5颗粒物质量浓度在1月份达到最高为68.8μg/m~3,8月份是全年最低为17.8μg/m~3;冬、春季PM2.5浓度较高,而夏、秋季PM2.5颗粒物浓度相对较低;从空间分布特征情况分析发现仰口站PM2.5年均浓度为23.59μg/m~3,为青岛市区最低,李沧区子站和黄岛区子站PM2.5年均浓度较高分别为44.13μg/m3和48.66μg/m~3;根据PM2.5颗粒物与其它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曲线看,PM2.5与SO_2、NO_2、O_3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SO_2、NO_2、O_3浓度的升高都会引起PM2.5颗粒物浓度增大,其来源相同或相关。  相似文献   

5.
山西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向北京输送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一个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模拟了2002年9月3~9日间山西省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向北京地区的输送过程,以分析下垫面非均匀性和天气条件对输送过程的影响以及源于山西污染物对北京地区颗粒物浓度的贡献。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被输送到北京地区,具有明显的输送通道,而且不同地区排放的污染物的输送路径是不相同的。山西排放的PM10对北京地区近地面PM10浓度的影响可达10~30μg/m3,500m高度的影响高达30~70μg/m3。  相似文献   

6.
杨聃  尹浩  李云  张莹  许金萍 《科技通报》2021,37(6):14-18
以湖州市安吉县的PM2.5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吉城东大气成分监测站的PM2.5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2015年1月2日~2018年9月30日安吉地区的PM2.5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吉地区PM2.5日平均浓度频率分布呈指数衰减,PM2.5日平均浓度的年变化呈现明显周期特征,并且冬季PM2.5日平均浓度超标日数要多于夏季.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安吉县100 m高度下气流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分析5次中度到重度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安吉地区PM2.5污染主要受华北和华中影响,通过西北和偏西路径进行中远距离传输,对安吉地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从京津冀地区到长三角地区,甚至再到珠三角地区,PM2.5都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复旦大学庄国顺教授科研团队花费10年时间,阐明了我国各类气溶胶的时空分布、化学组成及其形成和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雾霾大清理     
正雾霾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它们与雾气结合,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形成雾霾天气。可吸入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我们通常讲的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讨冬季兰州城市大气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于2011年12月5—12日采集兰州城市大气PM2.5样品,利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量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浓度.结果显示:EC和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48μg/m3和22.71μg/m3.降雪是EC和OC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EC和OC的相关系数达到0.98,表明冬季兰州城市大气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来源相对简单且基本相同.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是3.26μg/m3,仅占OC含量的14.4%,揭示出冬季兰州城市大气PM2.5中OC的主要来源是直接污染源.对碳气溶胶8种组分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对冬季兰州城市大气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有最主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PM2.5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针对此问题,本文分析了PM2.5的防护需求和研究现状,并对市场在售的防PM2.5口罩质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较重,包括PM2.5在内的细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并且相对湿度下降,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PM2.5为首要污染物,是形成大气灰霾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0月9日~10日雾霾天气产生的天气背景及其形成的动力条件、湿度条件和层结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预报结论:雾霾天气发生时,欧亚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为一槽两脊,中纬度地区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天气形势比较稳定;低层弱的上升和下沉气流以及逆温层的存在阻止了污染物向上扩散,有利于雾霾的维持;湿度场存在"上干下湿"的结构,这样由于中高层较小的相对湿度使得天空云量较少,有利于近地层的辐射降温,从而容易形成低层的逆温,有利于雾霾的生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3.
口罩释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共发生10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不仅雾霾日数多,而且影响范围广。雾霾天气频频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细颗粒物数量急剧增加所致。所谓细颗粒物,即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表面吸附着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地面站点、遥感和模型数据,对浙江北部杭州、临安、宁波三个典型城市的AOT、PM2.5时空变化以及雾霾发生期间颗粒物的后向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三个城市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情况较一致,即春夏大于秋冬;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即杭州临安宁波。PM2.5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最小值出现在7月份。但对PM2.5进行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之后,AOT与PM2.5具有较高的相关性,3次雾霾事件发生期间3个典型城市AOT与PM2.5颗粒物浓度相关系数均高于0.55。探索了浙江北部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2.5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区域大气环境并建立相关模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3,(2):1-4
雾霾天气逼油品升级机动车排放污染过大的原因,除排放标准过低外,另一个原因是油品质量迟迟无法到位。尽快提升油品质量,已经成为解决雾霾天气的当务之急。在刚过去的1月,北京市仅有5天能见到蓝天。其实并非仅有北京空气污染严重,全国近半的城市与北京情况相似。据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公布,1月29日,我国灰霾面积达143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区,这些城市空气质量属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是细颗粒物PM2.5。低标准油品使机动车成空气主要污染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告诉本报记者,北京22%  相似文献   

16.
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组成成分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l0,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秋季可吸入颗粒物垂直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石家庄市秋季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众径为0.2μm~1.0μm,比表面积为3536.2~4396.06 m2/kg,PM2.5/PM10高达71.28%~81.14%; 细小颗粒物累积百分含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PM2.5和PM10累积分布随高度增加呈现出对数增加的规律;采样高度1.5m时中位径(D50)>1μm,大于1.5m时 D50均<1μm。不同高度降尘的比表面积为336.55~790.06m2/kg,PM2.5/PM10为19.46~22.47%,D50为9.66~13.78μm,D98在34.93~53.48μm之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在线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与光学特性观测资料,对广州地区进行研究,得到下列3个结论.1)能见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当PM1大于60μg/m3时,随PM1质量浓度降低,能见度变化不明显;当PM1小于60μg/m3时,随PM1质量浓度降低,能见度迅速升高.2)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当相对湿度在70%~80%范围内时,只有当PM1的质量浓度小于40μg/m3,能见度才能达到10 km;而当相对湿度为80%~85%,PM1的质量浓度必须小于20μg/m3,能见度才达到10 km.3)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f(RH)与相对湿度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式:f(RH)=0.6+0.133×(1-RH100)-1.633,本地化的f(RH)与美国能见度观测网IMPROVE的湿度增长曲线在相对湿度为50%~80%之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拉萨市区6个环境监测点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对区域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至2017年,拉萨城区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46.6%.O_3_8h浓度值最高,PM10为次之,最低为CO,分别为103.87μg/m~3,60.66μg/m~3,0.08mg/m~3。SO2、NO2、PM2.5三项约在10~25μg/m~3之间。从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来看,五年内总天数为1814天,其中优为410天,良1281天,轻度污染109天。超标天数中以O_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占49.4%,其次是PM10占46.2%.  相似文献   

20.
冬雪 《百科知识》2013,(7):31-33
悬浮颗粒物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形成的气溶胶,其粒径范围为0.1~100微米。粒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粒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称PM10。悬浮颗粒物中的PM10和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东北及西南共计10省区市出现了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其中污染最严重是京津冀区域。在北京,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