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案例背景《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题目很抢眼,“专列”作为一个专用词语,三年级的孩子对它的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燕子专列》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感人,再加上叙述平实,语言浅显,三年级的学生读完一遍后,都能囫囵地说出一个大致的意思:瑞士人非常爱鸟,我们要保护动物。如何让这"爱"鲜活起来,让学生能触摸到这生动的感人的"爱",让这"爱"在学生的心间流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背景《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燕子专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叙事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然下降,导致燕子经过瑞士时因找不到食物而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就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是一篇以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课文,真实感人。课题中的“专列”是一个专用名词,三年级孩子对它相当陌生,让孩子感受“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新词语比较多,这些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燕子处境的艰难,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词语教学,让它成为一扇门,引领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缤纷天地感受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下面举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来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燕子专列》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寻找燕子,决定用火  相似文献   

7.
<正>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正能量。当你给孩子做够多的爱时,他就不会到处去寻找爱,同时也就为社会培养了一个有建设性的人,那么怎样使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爱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表现:一、爱的语言1.包容。当一个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哭时,说:"你看上去很生气,要哭你哭出来吧,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这就是包容,这就是爱,你会让孩子觉得不孤单,并宣泄掉自己的情绪训斥、恐吓的语言只能适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 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 降,风雪不止。这时许多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 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 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 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火车站,并用带空 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 事很感人,再加上叙述平实,语言浅显,三年 级的学生读完一遍后,都能说出大致的意思: 瑞士人们非常爱鸟,我们要懂得保护动物。 鸟是有生命的,动物是有生命的,世界上所 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悉心爱护。敬畏生命,尊 重生命,创造和谐社会是21世纪的主打话题。 如何让这“爱”鲜活起来,让学生能触摸到这 生动的感人的“爱”,让这“爱”在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9.
作业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一、又是一年春来到。燕子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从南方飞回北方途经瑞士时,她对小燕子讲起了去年那场令人难忘的"专列"大救援。我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能选一两个词语代替燕子妈妈来说说那次大救  相似文献   

10.
<正>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是触及孩子心灵的琴弦,用爱去培育孩子的成长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一直工作在普通中学,面对的是大量所谓的"后进生"。对于他们的教育,以爱施教,往往是最成功的。因为师爱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倾注了很多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在内,所以它的分量就显得更重。一、身体是人之根本管理班级我非常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如,年年冬季,班里都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当这个世界上又增加了一所以"城市"命名的院校时,半生从事城市研究的吴良镛院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在北京城市学院举办的城市科学论坛上说:"‘城市'这两个字一来,我的精神振奋.这是我们好多人一辈子所从事的事业"."我对城市学院在城市发展、城市科学方面可以做出的贡献,抱以期望."吴先生还特意叮嘱,要开展城市研究,先要认识城市和城市发展;要认识城市的发展,先读读<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华沙宣言>以及<北京宪章>.1933年拟定的<雅典宪章>在1951年被清华大学营造学系汉译发表.初读不懂,不是字词问题而是语言背后的内容;后来以为读懂了,其实懂的不过是句子;一晃6年,读的相关的书越多,对城市的认识越深,越不敢说读懂了<雅典宪章>.……  相似文献   

12.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而本文则讲述了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环境保护".昊天的作品<燕子专列>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改编的<路旁的橡树>都被列入这一单元.乍读之下,这两篇文章确实可以归到环保这一主题上去,但再读这两篇文章,我们又发现两篇文章绝非宣扬了环保那么简单--因为文章宣扬的不只是保护鸟.也不只是保护树,而是不论是鸟还是树,人类都应把它们当做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去看待和保护的.  相似文献   

14.
[初读——整体感知]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被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保护动物. [再读——理清层次]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归纳起来,是从四个方面来写的.一、人们为燕子专列送行;二、瑞士政府决定将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三、瑞士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寻找燕子;四、燕子专列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15.
俞正强 《中国教师》2014,(13):20-22
<正>我们出来学习,经常会听到一些观点,有人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不去看书呢,要去看书;后来,又有专家会说,书只是参考。这都是对的,我们自己却被说糊涂了,究竟是看书还是不看书呢?现在经常讲自主学习,有很多专家,特别是大学教授讲了,能看懂的就不要教了,要相信孩子是聪明的。那我们教师干什么呢?今天我将结合这个话题,谈一点我的想法。知识是有类型的,我们常说读懂教材,其实读懂教材的本质是读懂知识。要读懂知识就需要先清楚这  相似文献   

16.
<正>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个经典语言无非是对孩子最亲的父母所说的,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广大教师。因为孩子从懂事开始就去学校读书识字,从幼儿到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和大学都要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成长着,若是离开老师的教育就不会成为有文化的有用人才。在这期间父母经管孩子的时间是无法和老师相比的,远远落后于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因此老师是孩子成长的最近亲人,教师的职  相似文献   

17.
<正>冰心曾这样说:"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在幼儿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在家庭,那些表现突出的孩子得到的总是鲜花和掌声,而一些不善表现的孩子会不断受到家长的批评与责难……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和能力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关爱与激励。笔者通过尝试,发现将"孩子,你最棒了"、"没关系,下次再加油喔"等一些激励性语言传递给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家庭与社会传承的种子。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对孩子的爱而单纯从情感角度去教育他们,而不是理智地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就要给孩子适宜的爱,应该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一、适宜不是模仿和复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关注自身的感受,忽略孩子的感受,将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工具。比如看见朗朗(国际著名钢琴家)成名,看丁俊晖(台球运动员,被英媒体称作"东方之星",世  相似文献   

19.
瑞士是举世公认的最富国家,他们住“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现代理念指导下,家教工作领世界之先。近来我去瑞士,切身感受了一番瑞士人所营造的优良的家教氛围,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刘丹 《父母必读》2013,(4):124-125
很多父母会因为孩子爱撒谎或者其他一些古怪的毛病,比如爱拿别人不值钱的东西而困惑不已,打骂、说教似乎也都不管用。其实,在孩子谎言或者问题行为的背后,隐藏的需求才是真正需要父母去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