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文飞 《新闻传播》2023,(23):12-14
本文通过归纳和分析当前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指出了传统电视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和商业模式上的局限性。然后,通过研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的新模式,包括跨平台内容发布、社交媒体互动、数据驱动决策等。并进一步探讨了融合模式对地方电视媒体的影响,包括增加用户参与度、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内容个性化、推动商业变革等。最后,描绘了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和前景,为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传统电视行业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推动地方电视媒体向更加多元化、互动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融媒体的发展背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同步发展,使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化、传播主体更多元化、传播效果更扩大化、传播形式更具互动化。为了进一步推进主流媒体政治传播效率及舆论引导功能,传播者应在融媒体下创新传播途径、渠道及方式,以实现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本文对融媒体和基于融媒体的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手机媒体作为一股新兴的传播力量,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优势于一体,成为第五媒体。在如今的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作为多媒体终端,其传播的内容渐渐呈现融合新闻的特征。本文从手机媒体的移动性、个性化以及互动性等特点探讨多媒体新闻的表现形式和编辑,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传播格局、传播方式和角色功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大众传媒影响力定义及评估体系已不足以解释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准确把握媒体融合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精神,对媒体融合带来的信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媒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对电视媒体及电视传播活动的全流程、全要素重新界定和定位,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传播生态、传播规律、传播特点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全方位全要素进行能力培育和建设,电视媒体才能在媒体激烈竞争时代继续保持和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2014年被誉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河南省CMMB项目的创新产品手持电视收音机“戏曲宝”作为媒体融合的成果之一,自问世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从“频道内容模式”“厂家销售模式”和“河南中广传播的商业模式”三个方面总结“戏曲宝”的运营经验,并对CMMB手持电视收音机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守信 《视听界》2013,(5):37-41
如今,电视媒体开始积极拥抱社交媒体,推动电视社交化发展,将电视节目与社交媒体和社交类App结合,使电视信息的传播更加透明化、更具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主动引导用户参与,进一步拉近与电视观众的距离,并尽力促进多屏设备之间的有效联动,增强节目影响力与观众的参与感。本文以今年《快乐男声》为例,解读传统电视基于社交工具进行的电视新型互动模式的探索,深入阐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O2O闭环模式运行机理,并进一步指出拥抱社交化趋势,电视媒体应该把握的三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7.
陈儒 《东南传播》2020,(3):36-38
从媒体融合角度来看,手机电影传播的本质在于电影传播渠道的拓展、传播内容的统合、传播的便捷化和互动化。在我国手机电影发展的实践中,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强大、门槛低等特点,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手机电影传播的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手机电影传播也对整个传统媒体融合具有广泛的意义,有利于培养传统媒体的用户群体、为传统媒体提供思路借鉴和新内容。同时,收集电影传播也为整个传统媒体融合提供了启示,即传统媒体记者应进行主动转型、应强化短视频新闻的制作形式以及注重新闻报道的故事化。  相似文献   

8.
母宗沁 《新闻世界》2014,(6):124-125
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日益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之下,手机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传播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越来越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本文对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借东风,电视进军手机媒体市场正逢其时如果说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以手机报等形式抢先试水在手机媒体的传播,那么3G技术无疑给电视媒体的介入提供了恰逢其时的机遇。处于发展初期的3G产业可与电视媒体形成内容嵌入、编辑整合、品牌注入等方面的合作默契。  相似文献   

10.
马梅  尚文 《今传媒》2016,(5):8-11
随着由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因自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模式,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支柱产品,是使观众与电视台产生黏连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做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对于电视行业的主体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品牌传播为切入点,在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形成影响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用媒体融合进行电视综艺节目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及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发展应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手机电视产业链定位及商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3G的广泛应用,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不断涌现和发展。手机电视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传播渠道,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机以最快的速度观看最新的动态信息。手机电视具备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2.
李鲤 《当代传播》2014,(2):67-68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媒体跨平台传播的现有尝试和可行路径,提出SoLoMo趋势下我国电视媒体跨平台传播的三种模式,即构建用户关系与维系模式、基于定位功能的渠道模式以及借船出海之手机电视模式,以期为电视媒体与移动互联媒体的跨界整合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程宝珠 《视听》2016,(11):86-8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开始成为电视媒体传播领域一个相对新鲜的话题,通过整合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新闻等分散的媒体资源,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本文拟从网络电视、媒体微博、手机电视等新兴传播方式解读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融合,分析网络时代电视媒体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载体将进一步融合,终端(电视、电脑、手机)也将呈现"三屏"融合的态势。基层记者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明确工作的意义,具备融合思维与创新意识,要熟悉和掌握媒介传播速度的竞争需求,充分发挥融媒体的权威性,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融媒体时代下基层记者必备技能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传统的广电业中发生,这就是媒体融合。媒体融合,即在数字化平台上,内容生产高度集中,通过对资源的个性加工,生产出不同形式的资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等)传播给受众。广电的媒体融合主要发生在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和新兴媒体(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之间。  相似文献   

16.
陈爽 《声屏世界》2008,(5):52-53
近年来,当电视媒体也是“主持人媒体”得到更多的认同时,许多人际传播的手段也出现在电视这个大众传媒中。人际化传播使电视较其它媒体的传播更具特色,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7.
手机,因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于携带,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前途令人憧憬。一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试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笔者认为,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集多种媒体的优势于一身,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其便携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以及一流的覆盖率,堪称媒体中的“第一媒体”。  相似文献   

18.
张涛 《今传媒》2010,18(10):110-111
2010年6月,国务院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敲定了三网融合试点最终方案,我国三网融合之路日渐清晰。面对异军突起的互联网、手机电视及IPTV的发展,电视媒体是否可以借助三网融合的机遇,利用三网融合下电视媒体所拥有的新传播模式进一步发展自己,是未来电视能否保持自身优势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的研究,首先,阐述全媒体时代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具有实现内容丰富化、实现传播平台丰富化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在全媒体时代下更好实现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给出完善传播渠道、积极联合网络企业、传统媒体企业加强合作、创建新媒体共享平台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后出现的一种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新媒体。本文基于SWOT模型,对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并指出手机媒体若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加强与其它大众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