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代社会空前重视童蒙教育的文化格局中,女童教育尤其值得注意。汉代女童教育包括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生产与生活技能教育,汉代女童教育有成功的典型。东汉经学史的丰富内容中,可以看到女童热心研习的篇章。《女诫》作为儒学道德信条在女童教育中受到重视,对女性强制性的道德约束自童年开始,这是值得重视的妇女史的情节。汉代生活生产技能教育即所谓"女工"的培训,也在社会史记忆中保留有珍贵的信息。女童教育影响了妇女生活的品质,也因知识女性对子女的教育,实现了文化的世代传递,从而显著改变了社会精神生活。对"女德""女工"的重视,长久地影响了中国妇女史。  相似文献   

2.
王明丽 《寻根》2008,(2):9-12
南阳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产源地之一,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共计发掘汉代画像石墓50余座,出土收集汉代画像石3000余块;发掘汉画像砖墓48座,发现汉代画像砖500余块。这些珍贵的汉代“石上史诗”和“砖上春秋”中有许多反映祥瑞思想和祥瑞文化的图案,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之不得“圣人级待遇”,并非因为他是“刑余之人”,而是《史记》本身的原因。《史记》在汉代就曾遭禁锢,受到官方的公开指责、严厉批评和内容删削。汉代及汉代以后,更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这不仅仅是司马迁个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邓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山海经》中,与炎黄二帝同时代的夸父就姓邓。邓姓虽然是我国较早的姓氏,有史书记载者始多,但邓氏宗族真正的勃兴应从汉代开始。在汉代正史宗族中最为显赫的,当首推邓禹一门。  相似文献   

5.
汉代预知信仰对本时期历史散文之叙事模式有突出影响。由于预知信仰的流行,汉代历史散文的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常以带有民俗信仰意味的预兆(包括预言)来暗示、照应事件的发展趋向和结局,从而形成了若干叙事模式,其中较为典型的叙事模式是贵人有吉验模式、败亡有凶兆模式、梦兆应验模式、以善恶报应理念为依据之预言应验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在汉代四川,谷物是上天最丰厚的赏赐,当地官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多余的粮食征收、集中和储藏起来,然后运到其他地区以赈济灾民。朝廷通过控制四川的粮食生产就可以保证对其他地区的统治。对朝廷而言,这是通过向蜀官灌输汉代思想的结果。虽然象文翁这样的文化人对其有所...  相似文献   

7.
杜晓燕 《寻根》2010,(4):35-41
汉画,特指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画像石、砖艺术。这种艺术形式,是伴随着汉代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兴起的,而它的最直接原因是当时的厚葬之风。汉画像石最普遍存在的场所是石质的墓室和棺椁中,也有小部分在祭祀祠堂或石阙的壁上。这些装饰于幽室之中、陪伴亡灵的大量神秘画像,其内容的丰富远远超过世间万象,造型风格之豪迈、诡奇也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8.
毛立平 《寻根》2007,(1):54-58
清代,规模最为宏大、抬送仪式最为隆重的嫁妆,当属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妆奁。皇后妆奁的特点在于:第一,与其他妆奁不同的是,皇后的妆奁并不田其母家备办,而是由朝廷统一筹办;第二,妆奁的构成和抬送方式都要体现出帝王婚礼的九五至尊、无与伦比。[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汉代私印面面观韩建武私印是指私人所用的印章,它较官印少受限制,所以无论印文、字体及印钮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自由,很能表现篆刻者的才情,历来为藏家所注目。汉代是印学史上极其重要辉煌的时代,遗留下来仍有不少私印精品。1982年西安市东郊三店村汉墓出土一方龟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庆祝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展期长达半年多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于10月21日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中法互办文化年以来在法国举行的最大规模中国文物展。该展通过一系列精美绝伦的展品,包括玉器、青铜器、陶器等,向法国观众展示了2000多年前一个统一、开放、自信、多元的中国汉代社会全貌。为何选择这一展览主题?策展有哪些亮点?展品有何特点?如何通过配套手段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汉代历史和文化?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该展承办单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  相似文献   

11.
汉画漫议     
汉画漫议冯其庸汉画,是指现存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器物画等等。这当然都是遗存的东西。据文献记载,汉代当时有大规模的宫殿壁画、寺庙壁画等等,但由于历史的沧桑,这些都早已无存了。现在所能见到的主要就是上面所说的几类。因为这些都是地下发掘出...  相似文献   

12.
张衡是东汉的科学家与文学家。他不但制造与发明仪器,也进行天文学观察,提出天文学理论,参与政治活动,注意到民间风俗,写出杰出的文学著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本文章意于总结近代学者对张衡的研究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张衡的文化背景的研究 张衡生活于汉代,而汉代从许多方面来看是中国文化“头一次扬眉吐气”的时代①:政治文化,管理体制,哲学思想,文学与技术都走向成熟的状态。关于汉代的研究著作无不提出科学技术与惊人的发明②。汉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水利、纺织。地图、建筑、交通、造船、造纸、历法、天文学仪器。医…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阎秀芝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上面雕刻有人像、神像、动物像的石和砖。二千多年前的汉代,人们精心地制作了这样的石、砖,用它们砌墓室、石碑、石阙、祠堂。它们的形状大小不一,常见的是方形、长方形。上面的图画大多是以刀代笔用阴线刻、阳线雕、浮雕等...  相似文献   

14.
在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我们看到不少表现酿酒和宴饮的场景,看到了汉代酒文化的许多真实的美味图景.酒在汉代非常重要,汉代的酒文化也非常重要.酒以成礼,酒中享乐是汉代普遍的风尚,天之美禄为汉代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散发着酒香的汉代醇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给大学生和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讲清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现今时代,做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是具有爱国意识。而爱国意识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必须感到祖国的可爱,才可能具有爱国意识,而要感到祖国的可爱,又必须对中国的优秀文...  相似文献   

16.
在汉代,舞蹈广度、深度的发展都比先秦有了长足进步。我们可以从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出土的许多汉画像石中领略到汉代乐舞百戏的风采。本文拟从汉代乐舞的分类及特点来探讨汉代乐舞的翘袖折腰之美。  相似文献   

17.
<正> 谶纬是汉代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研究汉代思想史和汉代经学不能回避的内容。它以经学的附庸形式出现,通过附会儒家经典获得封建统治者的认可。谶纬在形成和流  相似文献   

18.
释“胜”     
《山海经》中说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胜”是什么?一直存有争议。而弄清这一点,则是诠释、认证西王母文化内含的关键所在。汉及汉代以来,对“胜”主要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发饰,一说是织机上的构件。说“胜”是指古代盛妆妇女头上的首饰,名叫“华(花)胜”,出自汉代刘熙的解释。刘熙《释名·释首饰》说:“华胜:华,像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唐人颜师古《汉书·司马相如传·注》:“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又叫“玉胜”、“金胜”,还有称“织胜”的。山东武梁祠汉…  相似文献   

19.
王志翔 《中华文化论坛》2023,(1):38-49+185-186
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表明,西王母在汉代已经广泛流传于中国。但是,被世人传颂数千年的西王母究竟源自史实还是虚构,历来学者在讨论时并未形成一致认识。考察文献可知,尽管汉代文献的记录并不能确证西王母为历史的真实,但周代文献与考古材料表明,周穆王西巡会见的西王母有实指西方女性首领的可能。在周以前,商代甲骨文中被学者认为与西王母相关的“西母”则仅为宗教观念中用以指代西方的神灵。也就是说,西王母叙事在商周两汉之间,经过了从观念到历史、再从历史到故事这样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20.
寺院与旅游     
寺院与旅游李映辉旅游业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日益受到重视。在无数的旅游景点中,佛教寺院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佛教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的,寺院也同时在华夏大地出现,此后历代造寺不止,数量是很可观的。虽经风吹雨打和人为的毁拆,不少寺院已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