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一个身高1.8米、在地球上能跳过2米的跳高运动员,在月球上能跳过的高度是7米而不是12米,原因是:物体的运动一般是以重心作标准的,假设1.8米高的运动员身体  相似文献   

2.
《地理》上册P21上,讲到月球表面重力相当地球表面重力的1/6时,举例说:“在地球上能跳1.5米高的人,到月球上可以跳9米高。”这看来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因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能跳1.5米高,是指人能越过1 .5米高的横杆。对男子来讲,人的重心高度一般为身高的56%。如果某人身高1.75米,则重心高度是0.98米,如以目前流行的背越式跳高姿势过横杆,一般在熟练掌握方法的情况下,需保持人的重心和横杆间距为0.10米。因此一个身高1.75米的男子,用背越式跳高,要能越过1 .50米的横杆,实际上只要把他的重心高度提高1.50米 0.10米-0.98米=0.62米。如果该人在月球上跳高,显然他能跳过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第 2 6题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一个质量为 60kg的运动员 ,从离水平网面 3 .2m高处自由下落 ,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 5 .0m高处 .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 .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 ,求此力的大小 .(g =1 0m/s2 )解法 1 :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h1高处自由下落 ,刚触网时的速度大小为v1=2gh1,(竖直向下 )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 ,刚离网时速度大小为v2 =2gh2 (竖直向上 ) ,在触网过程中受到重力mg…  相似文献   

4.
李雪峰 《物理教师》2002,23(3):20-21
一般情况下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做匀速圆周运动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接近于圆形 ;在讨论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常用到 Gm1m2r2 =m2 v2r .在以上例子当中 ,都要用到公式F =Gm1m2r2 和F =m2 v2r ,这两个公式中的r在数值上相同 ,通常也就不加区分 ,由于长期使用 ,形成思维定势 ,久之也就易认为二者是相同的了 ,实际上万有引力公式F =Gm1m2r2 中的r是指两质点间的距离 ,而向心力公式F=mv2r ( =man)中的r是指质点做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 ,若质点做一般的曲线运动 ,则r是指曲线的曲率半径 ,这个…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高考 (广东、河南卷 )物理第 1 9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推理能力、数字估算能力的试题 ,该题有多种解法 ,下面综述两种解法 .题目 无人飞船“神州二号”曾在离地面高度为H=3.4× 1 0 5m的圆轨道上运行了 47小时 ,求在这段时间内它绕行地球多少圈 ?(地球半径R =6 .37× 1 0 6m ,重力加速度g =9.8m/s2 )解法一 :用r表示飞船圆轨道半径 ,则r =R H =6 .71× 1 0 6m .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得GmMr2 =mω2 r (1 )又 GM/R2 =g (2 )由 (1 ) (2 )解得飞船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ω=Rrgr.飞船绕行的周期T=2πω =2πr…  相似文献   

6.
“直线运动”一章的不少习题 ,在解答时 ,应注意方法和技巧 ,如能选择巧妙合适的解题方法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巧用平均速度公式解题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v =st =v0 vt2 =vt/2 ,vt/2 为运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 .例 1 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 ,经过高度h =1.8m的窗户所需时间为 0 .2s.若不计空气阻力 ,g取 10m/s2 ,则屋檐距离窗台有多高 ?析与解 此题若采用一般方法 ,虽思路简单 ,但运算复杂 .若采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 ,则运算较为简便 .由自由落体公式得 :H =12 gt2 =5 (m) .2 巧用位移等分、时间等分的比例关系解题初…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题1 抛物线y =x2 - 4x + 5的顶点坐标是 . (2 0 0 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 )2 已知抛物线y =x2 + (m - 1)x - 14的顶点的横坐标是 2 ,则m的值是 .(2 0 0 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 )3 平面上 ,经过两点A(2 ,0 )、B(0 ,- 1)的抛物线有无数条 ,请写出其中一条确定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不含字母系数 ,要求写成一般式 ) :. (2 0 0 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题 )4 炮弹从炮口射出后 ,飞行的高度h(米 )与飞行的时间t(秒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h =v0 tsinα -5t2 ,其中v0 是炮弹发射的初速度 ,α是炮弹的发射角 .当v0 =30 0 (米 /秒…  相似文献   

8.
原题:(2005年第1套理综卷)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3题原题为: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度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为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设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 1 2 7面例 2题如下 :题目 一枚在空中飞行的导弹 ,质量为m ,在某点速度的大小为v ,方向如图 1所示 .导弹在该点突然炸裂成两块 ,其中质量为m1的一块沿着v的反方向飞去 ,速度的大小为v1.求炸裂后另一块的速度v2 .原分析 略 .图 1原解 导弹炸裂前的总动量为 p =mv ,炸裂后的总动量为 p′ =m1v1 (m -m1)v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p′=p ,可得m1v1 (m -m1)v2 =mv ,所以   v2 =mv -m1v1m -m1.取炸裂前速度v的方向为正方向 ,v为正值 ;v1与v的方…  相似文献   

11.
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 ,一定要注意“三性” ,即矢量性、相对性和同时性 .一、“矢量性”———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为矢量式 .因为速度是矢量 ,所以守恒定律是一个矢量式 ,在处理同一直线上的动量守恒问题时 ,应设好正方向 ,将速度方向用正负号形式表示之 ,从而将矢量等式转化为代数式处理 .解得结果为正 ,则表示所求量的方向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同 ,反之相反 .例 1 质量m1=1 0g的小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以v1=3 0cm/s的速率向右运动 ,恰遇上质量m2 =50g的小球以v2 =1 0cm/s的速率向左运动 ,碰撞后 ,小球m2 恰好停止 ,那么碰撞…  相似文献   

12.
期待王者归来 当你在欣赏1 10米栏比赛时,如果不知道这个参赛选手是否优秀,只要看他在跨栏过程中头部的高度能否保持不变,就八九不离十了.因为保持身体重心"低、平、直"是跨栏的"黄金法则".早期的跨栏基本上都是自由式"跳栏",这种上半身挺直,曲腿跳过栏架的动作不但身体重心起伏大,体能浪费多,而且两脚几乎同时落地,要稍事停顿才能继续奔跑.不过,当时的跨栏技术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要归咎于栏架的原始、危险和规则的不合理.面对那些笨重的深深埋在跑道上的木制栏架,为了不至被绊倒后"人仰马翻"而且还要被取消成绩,运动员只能在离栏很近的距离起跳,并留下足够的高度余量.  相似文献   

13.
题目 原先起跳时,先曲腿下蹲,然后突然登地。从开始登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以下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例 1 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 ,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 1 /6,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 90千克的宇航员 ,在月球上重多少牛 ?(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习题第 4题 )解法一 :∵ 90千克× 1 /6=1 5千克∴G月 =mg =1 5千克× 9.8牛 /千克 =1 47牛解法二 :∵G月 =16G∴G月 =16mg =90千克×9.86牛 /千克 =1 47牛评析 :解法一和解法二结果虽然相同 ,但解法一是错误的。因为质量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 ,都是不变的。例 2  1厘米3的水里含有 3.35× 1 0 2 7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 ?解法一 :①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  相似文献   

15.
朱琳 《物理教师》2002,23(2):39-39
1 一道物理题的两种解法题目 :皮球的质量为m ,从高度h自由下落后 ,反弹跳起的高度为h1=34h ,为使皮球能反弹回原来的高度h ,问外力应对皮球作多少功 ?本刊 2 0 0 1年第 7期第 3 3页的一文通过引入恢复系数e,对这个问题作了精确的分析和解答 .对于高中学生 ,若不引入恢复系数 ,而按下列方法处理 ,可能更易理解 .解法 1 :皮球在h高度时的能量 (与地球组成系统的重力势能 ,下同 )为E0 =mgh .皮球反弹回h1=34h高度时的能量为E =mgh1=34mgh .由功能关系可知 ,外力应作功为W =ΔE =E0 -E =14mgh . (1 )解法 2 :设皮…  相似文献   

16.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一条重要规律 .动量守恒是指系统中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系统在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 ,总动量保持不变 .中学阶段最常处理的是一维问题 ,其数学表达式为 :m1v1+m2 v2 =m1v1′+m2 v2 ′ .式中两物体在作用前后的动量或速度 ,必须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 ,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系 .如果题中给出速度是相对某个正在运动的物体 ,则这个速度要换算到同一惯性参照系中来 .处理方法 :运用运动合成的方法 ,有vA对C=vA对B+vB对C,如取地面为参照系 ,有vA对地 =vA对B+vB对地 .在一维情况下 ,…  相似文献   

17.
王全 《物理教师》2002,23(1):35-35
1 问题的提出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笔者在讲授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曾遇到这样一道习题“在海上有一长为 2 8m的船以 4m/s的速度逆着水波的传播方向航行 ,一波峰与船头相遇经历 4s ,船每分钟上下浮动 1 2次 .则这列水波的波速和波长各是多少 ?”2 错误的解法根据这道题目所提供的答案v水波 =3m/s,λ水波 =1 5m ,它的解题过程是 :船相对于水以速率v船 =4m/s向水波波源的方向运动 .由于经典力学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所以船上的人观测到的波速应为v水波 +v船 .所以v水波 +v船 …  相似文献   

18.
题目原先起跳时,先曲腿下蹲,然后突然登地。从开始登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以下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本题是2005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第23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可以涉及运动学、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茂虎 《物理教师》2005,26(11):1-41,44
题目:(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3题)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  相似文献   

20.
题目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