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武局 《武当》2008,(7):33-34
近几年来,武当山特区武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武当武术被成功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综合武当山特区实际,武当山特区在武当武术的挖掘整理、武术馆校管理、武术产业化开发等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发展武术产业的氛围还没有形成,武术产业化经济结构单一,武术人口比重低,武术馆校发展缓慢,武术市场存在产品单一、档次低、  相似文献   

2.
《武当》2012,(2):6
武当山下群英荟萃太极湖畔尽显风流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武当武术,探索中华传统武术发展之道,经研究决定举办首届武当演武大会,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承办:武当杂志社二、时间地点与安排2012年5月24日——5月29目在武当山下、太极湖畔,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丹江口市举办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9,(7):600-603
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结合"两创"方针,对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认为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以四大视域为切入点:其一,"文化"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根";其二,"教育"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本";其三,"非遗"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魂";其四,"国际化"传播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径"。基于此,以传统文化发展为背景,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找寻武当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王炳生 《武当》2014,(5):61-61
巍巍《武当》露峥嵘,三十耕耘立大功。《武当》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真是值得人们隆重纪念。它以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宣传中国武当武术为己任,挖掘整理了鲜为人知的武当拳、械、功法和特技,极大地丰富了武当武术的内容。探索了武当武术各派别拳种的源流和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传统文化回归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对长期氤氲于道教文化下的武当武术文化遗产展开述评,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指出,对武当武术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3大模块,其一,武当武术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研究;其二,武当武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其三,武当武术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研究。以上这些分类梳理旨在厘清武当武术的现实发展概况,阐述其蕴含的内在价值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武当武术文化发展,彰显国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费华 《武当》2004,(11):34-34
武当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武当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武当武术既具有前景广阔的产业开发价值,又是武当旅游经济最生动形象,最炫人眼目的卖点,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发展武当武术,以满足人们身心健康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武当山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侠随成     
张新德 《武当》2008,(5):39-40
离开武当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身为“武当百杰”、武当拳法竞技代表队总教练、陕西华夏太极推手道馆馆长的李随成先生深感重任在肩、任重而道远……如何为弘扬中华武当武术,提高武当内家拳法的竞技水平和知名度,使武当内家拳法走向世界,走进奥运,一直是李随成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8.
武当武术起源于部落间的军事战争,成长于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之中,特别是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对武当武术的产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伴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却见证了一直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瑰宝——中华传统武术群体正渐次走向边缘。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武当武术文化的保护思路,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质性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约武当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对武当武术的保护应建立在"存在是前提、传承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的条件之上,建议:第一,武当武术的保护应该是基于传承概念下的保护;第二,武当武术的发展应该是基于保护、传承前提下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力求在保护中求传承、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0,(1):1-1
当我们满怀憧憬与希望,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跨入2000年,新世纪的第一个明媚春天已向我们走来!以挖掘、整理、宣传、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武术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为己任的《武当》杂志,也以满腔的热情与广大武术同仁一道踏上了又一个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高飞 《武当》2000,(1):4-5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在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武当武术,以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在中华武术中成为与少林武术相媲美的最具魅力的两大传统流派之一,千百年来,辉映华夏武坛。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07,(6):7-7
为了进一步弘扬武当内家拳法,探索中华传统武术传承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华武术做为特殊项目进入奥运会,经研究决定,拟于2007年10月18—21日在武当山召开2007武当内家拳法发展战略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发平 《武当》2008,(2):4-5
武当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之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年来,武当山特区工委、管委会,把继承发展、弘扬开发武当武术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旅游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培植,使武当武术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武当武术已成为武当山重要的旅游资源,成为武当山对外促销的靓丽品牌。武当山先后被国家和省政府授予“全国武术之乡”、“全省健身运动武术训练基地”,2006年,武当武术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道琼 《武当》2014,(8):55-56
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创办《武当》三十年间,挖掘整理出大量武当武术拳法套路,推荐出大批传人、掌门人,彰显了这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谛及养生文化底蕴。可谓群英荟萃,拳法璀璨。一时间,武当武术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15.
休闲时代的到来是武术发展难得的契机,武术独特的修身养性以及其富含的文化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休闲时代人们健身、娱乐、交友、心里放松和自我超越的需要,武术的发展应顺应休闲时代人们对武术的需求,整理挖掘武术的休闲特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播武术,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建立一批武术休闲养生基地,开发武术旅游休闲项目,让武术结合休闲,成为回归自然的新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武当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论述武当武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意义,探讨武当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武当拳功论     
王炳生 《武当》2009,(4):4-6
武当拳功在“山以道显”,“道以山名”的历史背景下酝酿成熟。在道教文化精神熏陶下,经过著名道士张三丰等名家的推创,发展成独具民族特色的一大武术流派,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唯一著《武当剑谱》,黄百家著《内家拳法》,金一明著《武当拳术泌诀》,这些具有巨大科学文献价值的稀世珍品,充分证明武当拳功的存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一大支柱,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去挖掘整理,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李光富 《武当》2006,(3):13-14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武当赵堡太极拳,从创立发展到现在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个以道教教理为指导,以武当道教张三丰祖师为宗师,以武当山内家养生功夫理论为行为规范的武术流派。元末明初的高道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张三丰,又名张邋  相似文献   

19.
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的发展方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8年北京奥运后,中国武术如何全面协调地向前发展需要全面深入的研究。就当今中华武术挖掘整理的紧迫性,武术思想理念梳理与张扬的必要性,武术进学校体育课堂的重要性,武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武术的普及与推广;传统武术的发展,竞技武术的发展以及武术研究等8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乔汉 《武当》2007,(12):1-1
2007武当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经过三天紧张有序的运作,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应时而生,在武当武术及中华传统武术发展史上都留下光彩的一笔。这是因为:一是其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会议由湖北省体育局、十堰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体育总局段世杰、于再清两位副局长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