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书籍阅读看曾纪泽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薇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20-22,54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外交家,他在出使前几年及出使期间,广泛阅读中外书籍,内容涉及儒家经典、中外纪闻、边疆史地、自然科学、外语、国际法等诸多方面。这些书籍培养了曾纪泽的爱国品质,开拓了曾纪泽的视野,成为曾纪泽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其进行外交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曾纪泽同为清政府高官,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们虽是父子,但他们对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却有着根本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如对办洋务的认识和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以及他们的爱国观并不完全相同。曾纪泽在中华民族面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面前,坚决主张抵抗外来侵略、坚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对外思想与曾国藩的卖国投降主义路线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曾纪泽更应该得到后人的肯定和推崇。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日记始记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内容涵盖治学内省、为人处事、军事谋略、家庭教育、生活经历等多个方面,是曾国藩人生阅历的主要载体。在治学方面,除记录每天具体的学习内容之外,日记还保存了曾国藩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治学经验,从日记出发研究曾国藩的治学态度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曾国藩的治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身为高级官员的阮元长期代表清政府在广东处理“夷务”,直接地接触了西方文化,再加上阮元务实的政治风格,求真的学习态度,使他曾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西学,从而对西方有了较为全面和清醒的认识。其中,包括对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宗教与政治关系、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鸦片贸易的实质,以及中西文化、贸易的冲突会不会引发全面战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有正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晚清“风气略开之后,异学未兴之前”的一位时代先行者,薛福成继郭嵩焘之后置身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漩涡的西欧诸国,通过对科学技术愈益重要的社会功能的切身感受,逐渐形成了见识高人一等的科技观。主要以《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为例,对薛福成的科技观第一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发掘。  相似文献   

6.
日记是一种饶有趣味的文体。倡导新文学运动的胡适尤其注重日记体,他称自己的留学日记为“留学时代的自传”。80多万字的留学日记,详细记录了胡适在美期间生活,交游的情形,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与思想的变化。它是考察胡适留学时代最有价值的基础材料。本文专注《胡适留学日记》对胡适影响极深的胡韦之恋。  相似文献   

7.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是芬兰著名探险家马达汉到中国进行军事刺探活动时所写的,该书对当时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政等情况,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详细记载。本文拟从农牧业、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对清末的新疆社会状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吴汝纶的西学观及体育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是清末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他力主西学,引进西方近代体操课;他把进化论的思想,延伸到学校体育教育领域,提出优胜劣败、保民留种的体育思想;他对家乡教育尤挚,创办皖省第一所新式学堂——桐城中学堂,聘请体操教习,开设体操课,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西方近代体育教育体系清末在桐中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9.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使臣,对中西文化的关系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思考。在科技方面,他认为“西学中源”;在教育方面,他倡导“中西互补”;在政商方面,他主张“酌采西制”。文章拟就这三个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全面认识晚清学人的中西文化观及其发展演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冯桂芬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采西学”思想是他成就较大的部分。他对西学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技”、“器”观念,上升到了学理阶段。他认沩西学是“富强之术”,因此积极倡导学习西学。更可贵的是,他提出了新的文化价值判定标准“善”,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1.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因不满《聊斋志异》而创作的,作为与《聊斋志异》相对立的一部作品,纪昀把真实和学问放在首要的位置。与此相呼应,在艺术手法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金代文学创作论贯穿着"师古"与"师心"之争。师古派的赵秉文师唐求意、崇尚忠厚之气,元好问则上追风雅,力主儒家中和之正,成为明代复古派的前身。师心派的李纯甫、李经主张以心为师,不蹈前人,对于纠正创作中缺乏创新的弊端有重要意义,开启了明代性灵派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因不满《聊斋志异》而创作的,作为与《聊斋志异》相对立的一部作品,纪昀把真实和学问放在首要的位置。与此相呼应,在艺术手法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余华可以看作是新时期中西语境交汇中向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寻找写作资源的两个代表性作家。在小说的深度建构上,前者侧重于站在和谐的文化立场上对中国小说深度模式进行着一种正向的建构,后者则以暴力的方式进行着一种反向的建构。这两种方式对于中国小说的深度建构有着互文性功效。  相似文献   

15.
全国高职学报办刊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不断出现和发展,高职学院的学报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并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办刊规模和较为整齐的出刊阵容,取得了一定的办刊实绩。本文拟从1、部分已出刊的高职学报及其分布:2、办刊情况简述;3、办刊成绩的粗略评估;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表述作者调查到的情况和相关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余华可以看作是新时期中西语境交汇中向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寻找写作资源的两个代表性作家.在小说的深度建构上,前者侧重于站在和谐的文化立场上对中国小说深度模式进行着一种正向的建构,后者则以暴力的方式进行着一种反向的建构.这两种方式对于中国小说的深度建构有着互文性功效.  相似文献   

17.
济公在南宋只是一个凡僧,其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被赋予了神异色彩,到清代演变成神通广大的知觉罗汉。记载济公事迹的文本,也经历了铭文、话本、章回小说的演变。济公一身兼具多重性格特征,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异僧”形象,几乎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影子。本文试从济公小说的演变和济公形象两方面作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外稿持续攀升所引发的系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地使用外稿,使其所占比率不断攀升,是目前高校学报一种值得我们警惕的发展趋势。外稿的持续攀升固然有若干的客观必然,但单纯以转载率、影响率为目的追求外稿,将会导致学报迷失办刊宗旨、缺失稳定的作者队伍、丧失自己的读者市场,走向一条恶性循环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9.
形成性学习评价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师专业、学生学习持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前后共经历了四个发展期:创建初期、应用初期、线性发展期、多元化转型期。它有多方面的重要特点,同时还存在着若干问题:评价理念不够明晰、过程实施把握难、评价标准的界定不清晰、存在误差倾向因素。当前,西方形成性评价又呈现出一些新趋势,这些对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弹性学习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实施弹性学习面临着观念、制度、物质技术三个层面的障碍。这些障碍具体主要包括:弹性学习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弹性学习面临认同危机;现行的非弹性的管理制度;教育质量的控制与评估难度加大;弹性学习的成本可能比较大。认识到这些障碍的存在以及参考发达国家克服它们的措施对于我国顺利实施弹性学习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