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宋代是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兴盛期,南宋则是书院管理体制得以确立的重要时期.南宋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赋予书院更多的学术教育理念,使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2.
古代池州书院的发展及其对池州地区教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州书院的发展状况,总的来说与全国书院的命运大致相同,形成于北宋,昌盛于南宋和明代,终止干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古代书院对当地教育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书院的讲学活动和讲会制度以及养士课艺制度方面.书院的讲会制度活跃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3.
书院自诞生以来,几乎贯穿于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对古代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特殊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盛行的教育背景下,我国传统的书院教育模式在当代仍然具有显著的特色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代书院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德育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华,书院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其德育内容表现为人伦、孝悌、诚信、立志、义节等方面的教育。围绕着这些德育内容,古代书院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古代书院在德育内容的教育和运行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于今天的学校德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实用主义教学背景下,大学重功用、轻人文的现象比较突出.书院制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大学立德树人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探讨,梳理了中西方书院的发展历程,对现代书院文化的内涵和属性进行界定,指出现代书院文化建设中存在双院职能定位难、文化氛围不浓厚、文化特色不鲜明、导师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基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书院文化建设经验提出依托五大书院、借助五大实践和四个体系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池州书院的历史文化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7.
在创新社区治理实践中,厦门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从现代先进的社区教育探索、绵长悠远的历史文化传承、富于活力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丰富多样的社会资源汇聚等方面,打造社区书院的教育体系,力图开拓深化社区治理新格局.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集于一体的社区书院规范化运行管理,是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书院文化旅游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旅游形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兴起,书院文化旅游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近十年来,学界围绕书院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传统、书院文化旅游的性质与价值、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书院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等展开了讨论,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以书院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的自由发展,对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中国古代书院不仅注重平时的理论教学,更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这对中国古代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学习和了解古代书院的德育模式,对我国现代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学热"在当下已成为热门话题",国学"的定义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上的"国学"专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文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北宋以来书院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并发展为制度,核心精神体现在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代表的众多学规中,《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五个治学角度对当下国学教育仍具备指导意义,但应有选择地吸收,有发展地弘扬。就书院的兴废和《白鹿洞书院揭示》同当下"国学热"关系两个角度对《白鹿洞书院揭示》关系探究,在把握住书院教育的核心精神之后同当下的国学教育进行对比,进而根据当下时代特征对《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教育精神进行探讨性的批判继承,以实现古为今用。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所定型化并为后世广泛引用传播的书院精神同当下国学教育的核心思想应当是血脉相通的",国学"不能只"热"一阵子,应长久地"热"下去。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不仅是清末政府倚重的权臣,而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废除科举和建立近代系统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之洞提倡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行将体育置于三育之首、对军事体育也很重视。张之洞的体育思想,对培养青少年强健的体魄与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风,对当今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娃是<白鹿原>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集国、共、匪、儒于一身.他从反抗命运到屈服于命运,从反抗礼教到屈服于礼教.这种从反抗到"回归"的转变过程说明黑娃的悲剧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悲剧,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实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又掀起复古主义教育逆流,向封建传统教育让步、妥协。他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清末民初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转型或波折变动中不可忘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生产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教育的信息化革命也将使教育教学手段和工具进入智能化时代。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还不容乐观,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创新机制,构建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学校软实力,方能不落伍于时代的发展,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文化创意课程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在不断地传承中创新和创造。菏泽学院自从设立与文化创意相关的课程以来,就存在着基础薄弱、师资匮乏、特色凝练不足、学生质量一般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和地方政企的合作、融入地方文化、充实师资力量、设置丰富课程体系、构建合理评价体系和大力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实现特色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和特征的一种国际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社会体育教育的一种极其成功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催人上进,可以为我所采用的教育形式,其教育特性使它在新时代表现出了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性,即奥林匹克运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是培养青少年现代化意识的重要阵地;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8.
自1862年中国开始创办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以来,由于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促使学校教育非常侧重实科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了。在中国日渐富强,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世界的今天,传统的农业文明意识表现出了与现实素质要求的不适应性。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民众教育模式的调整问题。公民教育,作为一个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大众素质培养方式,经过百年来的不断引入并赋予中国元素的本土化改造,正在形成逐渐完善的、提升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的合理架构。各级学校积极开展公民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实践,真正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统一成一个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这才是国富民强的教育诉求。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现行"举国体制"的背景下,高校运用"体教结合"模式办高水平运动队,正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重新阐释"体教结合"是在不同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视角变化而变化的内涵基础上,提出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独特理念,并揭示在科学发展观下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知名度、提升学生自豪感等学校建设的实际价值,为培养真正能适应当前社会的竞技型人才,保持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竞技体育与教育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效策略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建了意蕴深刻、价值独特的健身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的文化意蕴就在于它的健康性、生活性、实践性,他的健身教育实践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他创造性地建构起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和文化精神,形成了"健康第一"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动静合一"的健身教育实践,并使之贯穿在其生活教育的实践之中,总结和提炼出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发展和创新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研究陶行知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强国战略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